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汇率波动影响贸易收支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18 13:17

摘 要:自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而我国贸易收支顺差虽然在贬值初期有所改善,但效果微弱。本文通过对汇率波动影响贸易收支制约因素分析解释仅通过人民币升值的办法并不能很好的改善贸易收支不平衡的状况,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汇率的不完全传递;贸易结构;挤出效应
一、汇率变动影响贸易收支的制约因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只要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汇率波动就可以影响对外贸易,即货币贬值可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改善对外贸易状况。但是,实际上有很多因素制约或抵消了汇率波动对外贸的影响效果,最终使汇率变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 汇率的不完全传递因素
  一般来说,汇率波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方式是通过改变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进而改变进出口商品的数量,最终改变贸易收支。如果汇率传递是完全的,则一国货币贬值将同比例地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达到改善贸易收支的目的。但是,汇率不完全传递就会导致贬值效果并不像传统理论上显示的那么明显,如果传递系数过小,很可能会出现不但不会改善贸易收支,反而恶化贸易收支的效应。
  2、 挤出效应
  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假设,即出口国或采取货币贬值的国家必须是一个小国,其出口量很小,不足以影响到国际市场上该商品的供给规模,不致把其他国家和地区供给的产品“挤出市场”。如果该国是一个大国,在国际市场上对该种商品的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其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与一些小国相类似时,这一挤出效应就可能产生,使出口同类商品的国家经济受到冲击,国民收入下降,进口需求降低,从而经济的传递效应又反过来影响货币贬值国的出口,诱发货币贬值国的长期出口受阻威胁,进而抵消货币贬值带来的积极作用效果。
  3、贸易结构因素
  贸易结构一般指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进出口商品可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其中初级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工业制成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工业制成品又可细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低,是粗加工产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因此,采取汇率变动的方式来改善贸易收支,就必须考虑进出口商品结构及其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如果初级产品在出口总量中占较大比重,那么通过本币贬值来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就不明显。反之,如果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精加工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则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效果就比较明显。贸易方式一般包括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多是进口原材料和机械设备后在本国进行生产后再出口。这样加工贸易对进口商品的价格变动相当敏感,本币贬值降低了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但这也增加了进口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进口成本,使加工贸易的出口成本提高,结果从另一方面削弱了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对加工贸易来说,如果本币贬值减少原材料进口,一般也会引起出口数量的减少,并且会部分抵消因本币汇率贬值引起的出口商品的增长,最终抵消了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改善效果。
  4、国内供给因素
  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有一个前提假设是国内的供给是无限弹性的,即国内存在闲置资源用来生产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从进口方面来讲,本币贬值使进口货物的国内价格上升,必然要求部分需求从进口转向进口替代产品。在实际中,这部分需求转移能否最终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有多大,还取决于国内是否存在闲置资源。只有一国存在闲置资源,贬值后由于进出口商品价格发生变化,价格变动才能引导着闲置资源流入进口替代品和出口品生产部门,并向社会提供相应的进口替代品和更多的出口产品,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如果一国不存在闲置资源,则本币贬值只能使进出口产品价格变化引起国内消费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一国的通货膨胀。
  5、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因素
  一国货币贬值,首先会提高贸易商品的国内价格,并通过贸易商品与非贸易商品的替代作用,使非贸易商品的价格也相应提高,物价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下降,从而导致对名义货币余额的需求,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必然会通过出售商品和金融资产来满足增加的货币需求,进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大,货币贬值的实际效果可能被本币贬值引发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所吞噬,从而造成本币汇率复归,汇率的有效性为零。因此,本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状况的效应只有在货币供应缩减或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才能产生。
  相反,采取通货紧缩政策后,投资减少、失业增加、国民收入下降、国内物价水平降低。国民收入下降使得进口变得更昂贵,国人转而购买国货。由于失业增加,生产力过剩,出口能赚取更多的本币,所以出口生产扩大、出口增加。
二、 对策建议
  自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几近固定,汇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2005年7月21日的汇率改革,出其不意,但市场反映平稳,从2005年至2010年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基本正常,我国贸易收支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贸易顺差继续扩大,这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然而,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仅通过人民币升值的办法并不能很好的改善贸易收支不平衡的状况。因此我们要采取配套措施,避免单纯为了应付我国目前贸易收支持续顺差状况,而采取不断调整汇率的做法。为此,我建议如下:
  1、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
  为发挥汇率调节作用提供制度条件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稳定的汇率制度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面对人民币升值有增无减的外界压力,我们应该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首先,我国不应屈从外界压力,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汇率改革之路。应让“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名副其实,实行真正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增加弹性和灵活性,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减少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逐步放宽对外汇率浮动幅度的限制。
  其次,逐步完善外汇市场,放宽外汇市场的准入限制,真正履行我国经常项目人民币可兑换的承诺,增加市场交易主体,让更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直接参 与外汇买卖,避免大机构集中性的交易垄断市场价格水平。增加外汇交易工具,增加交易外汇币种,发展远期交易、掉期交易、回购交易、外币期货期权等交易手段,便利企业和银行规避外汇风险,促进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科学化。
  最后,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人民币的自由浮动和国际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步深化和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资本项目的开放是个必然结果,但其过程应贯彻积极稳妥、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稳步推进,为人民币将来的完全自由浮动与国际化提供一个市场制度基础。只有这样稳定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才有利于货币政策操作,实现内部平衡目标,才有利于积极发挥市场的价格信号作用,才有利于对外经济贸易竞争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2、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汇率变动对外贸发展的长期有利效果并非汇率变动本身造成,而是以汇率变动为契机,通过比较优势的转换形成。因此,我们不应过分夸大汇率对出口的作用,况且经分析汇率变动对出口量值增长的影响力度只有55.4%,所以不应把汇率作为刺激出口的唯一手段,从贸易角度看,我们要不断提高出口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采取基本平衡并略有盈余的贸易政策取向,以利于我国经济的顺利发展,促进我国和贸易伙伴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为此要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和进行贸易创新。
  3、调整产业组织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企业间缺乏科学的、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由于生产集中度低,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导致企业技术投入少、技术层次低、劳动生产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直接导致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因此我国需建立起合理的产业组织和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合理分工。应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扶持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的发展,并且通过它们的影响力和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中小企业可从全球市场和消费行为的特殊性出发,看准跨国大企业忽视的或不屑一顾的消费需求,将资源集中于一两个有限的细分市场上,以求得在较小的细分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此外中小企业擅长于生产“专、精、特、新”型产品,通过生产质量好、品种更多、更能体现我国特色的产品来优化产品结构。
  4、要适时进行贸易创新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只注重静态的贸易利益,一味强调进出口的平衡,把贸易当作“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工具,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出口仍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包括人民币价值低估造成的出口产品外币价格较低和出口企业竞相压价,使许多产品不断招致反倾销调查和制裁,导致一些出口市场萎缩,同时,出口数量优势难以转化为收入优势和利润优势。这种观念必须转变,为此,一方面要重新评估出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将危机转嫁到国外,使经济增长真正回到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利用国际市场的轨道上来,不给外国政府借汇率政策对我国政策施压的口实;另一方面要在继续发挥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中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重视民营企业的进出口自主权,要鼓励企业在技术、管理和经营策略等方面的创新,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
  同时,我国应加大在信息技术上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更多的采用电子商务方式,通过贸易工具的创新,缩短与西方跨国公司在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差距,以效率的提高促进我国出口产品总体质量的提高。
  5、主动采取措施限制贸易顺差过快的增长
  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是导致我国与欧美之间贸易摩擦进而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导火线,我们可以主动采取措施控制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避免由此带来的人民币汇率被动调整的压力。当前可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征收出口税、降低出口退税税率等措施主动限制那些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的出口。2006年3月14日,财政部新闻办公室发布公告,为进一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源性产品的出口,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06年4月10日起,将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税率。这些措施不仅限制了那些高污染低附值的产品的出口、缓和了贸易摩擦、减轻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也在国际社会树立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出口企业的优胜劣汰,有助于我国改善贸易结构。
  (2)完善企业员工的薪酬结构,推动人力成本升级,从法律和制度上确保员工获得合理的社会保障费用。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可藉此对低廉的劳动力进行重新估值和适当调整,提高劳动力的价格水平。这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产品的成本,减少贸易摩擦,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可以使企业员工的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在劳动力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可以促使那些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间接推进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6、 推进政府职能改革,建立和完善贸易促进体系
  我国目前可通过政府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来减轻出口企业所遇到的临时出口困难,中国外资政策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分阶段、分区域逐步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和“低国民待遇”;有针对的使用产业优惠政策,引导外资向高新技术领域投资,提高出口产品的更新速度和创新水平;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对等的政策,在稳步实施QFII制度的同时,还可以谨慎推进QDII制度,允许外汇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等,以促进资本的双向流动,实现外汇流人流出的动态平衡。
  加大对垄断行业改革力度,放宽对重点产业特别是服务产业的投资准入限制,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完善各类要素市场,使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进一步促进贸易品产业与非贸易品产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封思贤.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的研究,2007,(4).
[2]金洪飞,周继忠.人民币升值能解决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吗?[J],财经研究,2007,(4).

上一篇:浅谈控制职能在餐饮业中的创新运用

下一篇: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及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