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负面影响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5-12-13 11:04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负面影响与对策

 随着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越来越多。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估计,目前公司内贸易大约占世界贸易总量的论文联盟http://1/3;根据oecd统计,其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有近一半是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会对我国经济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对此应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及其原因
  
  (一)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主要指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商品进出口交易行为,其主要表现为通过转移定价谋取超额利润、垄断先进技术、加深产业结构的低级化、干扰正常的国际贸易活动、冲击国家经济主权等。
  (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原因
  1、内部贸易是解决跨国公司内部各利益中心之矛盾的产物。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关系一般有股本份额决定,股本份额不同经济利益统一程度往往就不一致。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市场机制满足各方的经济利益,以解决内部经济利益的矛盾。
  2、绕过外部市场,降低交易成本。企业所处的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竞争的,为了避免市场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和弥补交易成本过高的缺陷,跨国公司通常采取内部贸易的方式从而减低交易成本,实现最大利润。
  3、谋求转移价格的避税效应。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价格采用转移价格的方式。如在关税方面,高关税国家的子公司从其他子公司进口的价格要压低,而低关税国家的子公司的进口价格可抬高,以减少整个公司缴纳的关税金额。
  4、增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实行差别性定价战略,充分地掌握市场力量;另外,某些跨国公司具有雄厚综合生产营销实力,可垄断上游产品生产,制定较高内部交易价格,使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保持较高水平,提高产品下游阶段的进入壁垒,维护自身在下游产品生产营销中的垄断地位。
  5、防止技术优势的扩散,增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技术垄断地位。若跨国公司的技术产品在公司外部交易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模仿而蒙受损失,内部贸易可以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6、保证特定产品的生产,确保供销优势。在跨国公司生产过程中,某些中间投入是高度特定的,他们在质量、性能或规格上都有特殊要求,是外部市场很难提供的,并且在价格和供应量方面有着不确定性,因此只有把它们纳入整个跨国公司生产体系才能确保这种中间产品的提供,保证生产过程的继续。
  
  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一)通过转移价格侵吞我国经济利益。转移价格的定价机制改变了价格作为市场信号的贸易秩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际市场价格与供求关系之间的联系。据国家税务总局估计,跨国公司转移定价使我国每年要少征税约300亿元。
  (二)通过对先进技术实施垄断,使我国的技术引进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跨国公司控制着国际技术转让75%的份额和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90%的份额。为防止所拥有的技术被竞争者仿制而使企业蒙受损失,跨国公司技术转让一般都选择内部转让的方式,把技术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即使我们付出了巨额的专利费,它也不会出售最先进的技术,有时甚至转让即将淘汰的技术,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技术的升级换代。
  (三)降低了我国引进外资的关联效应。我国大力引进外资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跨国公司的投资带动上游产业或下游产业的发展,然而跨国公司从全球战略出发,有时宁可高价进口国外关联公司的原材料、半成品,因而降低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直接投资的关联效应。
  (四)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跨国公司在我国主要投资初级产品的开发,这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长远目标。即使跨国公司向我国的直接投资用以建立制成品工业,在很大程度上也常常是有意识地利用我国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和谈判地位不利等因素,将耗能大、污染重、效益差的传统工业部门从母国转移到我国,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五)跨国公司将可能程度不同地控制着我国的生产与贸易,冲击我国的经济主权。跨国公司凭借其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垄断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我国的生产论文联盟http://和出口贸易。我国对海外投资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制成品工业的生产和出口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跨国公司所控制,其中贸易利益的损失不言而喻。另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跨国公司作为其推动全球战略利益的工具,发展中国家必然会面临“西化”以及“边缘化”的危险。
  
  三、我国企业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趋利避害。
  (一)治理转移定价的措施。1、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国际税务合作。税务部门应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利用成熟的网络技术,建立国家的反转移定价数据库,为全国的税务部门提供充分、全面的外资信息。应尽快建立多部门合作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国际合作。2、要素“当地化”对内部贸易的制约。首先,强调人员当地化,使跨国公司内部的劳务流动减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通过劳动价格转移利润、逃避税收的现象。其次,强调利润当地化,使跨国公司尽可能把在当地获得的利润用于对当地的再投入。
  (二)应对技术垄断的措施。1、合理有效地引进技术,同时引导国内企业加大科技研究与开发投入。在技术引进中,要注意适宜技术的引进,同时也要注意技术引进应该从产业转移为主转变为技术改造为主。另外,我国发展科技产业应走自主开发与技术转让相结合的道路。政府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建立健全科技风险机制;企业应重视对国内外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并建立起科研激励机制,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和自主开发水平。2、利用“技术当地化”制约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一是直接将跨国公司的r&d环节安排于东道国;二是直接引进东道国适用的技术;三是东道国对所引进的技术能消化、吸收;四是创新出更加适用本国的技术。
  (三)应对引进外资关联效应的不利影响。第一,从外商投资的直接产业层面看,在外国公司所投资的产业中,如果其生产的产品是东道国市场所急需,外国公司发生内部贸易的机会将减少。第二,从外商投资的上游产业层面看,如果东道国当地上游产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能有效地满足外国公司的需求,内部贸易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第三,从外商投资的下游产业层面看,如果当地下游产业存在配套设施、技术、人员,能有效使用外国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或外国公司所生产的中间产品在东道国境内有市场,则外国公司内部贸易将会减小。
  (四)应对投资对产业结构的不利影响。1、完善投资结构。为了避免跨国公司大量投资于初级产业部门致使我国产业结构低级化,应该对其进入的行业有一定的限制,政府可以通过审批程序,确定优先顺序,禁止和限制其投资有关部门。鼓励跨国公司投资于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深加工、附加值高的行业,并且应该鼓励其对我国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2、限制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通过一定期限的保护和适度的竞争,使我国此类产业尽快成长起来。3、减少和避免污染严重的项目的引进。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阻止跨国公司将高污染项目转移到中国。
  (五)应对生产、贸易控制与经济安全的不利影响。建立健全法制,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监督和管理,保护经济安全。一方面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继续健全和完善各种相关法规;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如审批制度、外资法、税法、环保法等;同时,要规范监管程序和方法,建立国际通用的财务会计制度,严格进行定期审计,以避免外资项目的过量进入,有效监督其合法经营。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上一篇: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概况与发展对策

下一篇:高职国贸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