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我国贸易顺差问题

发布时间:2015-12-13 11:05

摘 要:本文针对近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现实,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诸多影响,并在此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贸易 发展
一、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贸易顺差的阶段性特点
1981年以来,我国的贸易平衡可分为3个阶段:
1.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81-1989)。这一阶段虽然在1982年和 1983 年分别出现了 30.36 亿和 8.36 亿美元的顺差,但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累计逆差达到 424.04 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 47.12 亿美元。
2.较小贸易顺差阶段(1990~1996 年)。这一阶段虽然在 1993 年出现了 122.15 亿美元的逆差,但总体上是以顺差为主,累计顺差达到 433.08亿美元。
3.较大贸易顺差阶段(1997~2006 年)。这一阶段各年均为贸易顺差,且每年顺差均在200亿美元以上,1997~2004年累计顺差达到2477.74亿美元,平均每年顺差为 309.72 亿美元。2006年我国出口额969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7.2%;进口额 791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9.9%,全年贸易顺差达到1774.7亿美元,为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
(二)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构性特点
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构性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集中”:
1.从地区来看,贸易顺差集中在欧盟、美国和中国香港等地。2006年中国对上述三地的贸易顺差超过1400亿美元,对欧盟顺差超过900亿美元。日本、韩国、东盟等地成为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地。
2.从领域来看,贸易顺差集中在加工贸易领域。2006年中国加工贸易领域实行顺差接近1900亿美元,比去年增加了400亿美元。这与我国多年来实行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分不开,长期以来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欧美发达国家的跨过公司将其国内原有的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并将成品采购回国,这种国际产业转移扩大了中国的贸易顺差。
3.从贸易主体来看,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民营和外资企业。2006年民营企业实现贸易顺差超过1200亿美元,外资企业达到900多亿美元,国有企业实现贸易逆差330多亿美元。且到2006年底,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70%集中在制造业。这些外商投资企业不仅大量出口,而且取代了部分进口。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贸易额912.2亿美元,占当年全国贸易顺差的51.45%。
二、贸易顺差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促进经济增长。从理论上看,罗卜特逊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原理,认为如果一国存在着闲置的资源,则出口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我国现在的贸易顺差就是出口贸易发展的结果,所以说贸易顺差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增长。从实践方面看,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净出口对我国gdp增长的拉动力逐年增加,从2002年的1.3%增加到2006年的37%, 且随着贸易顺差的扩大,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也逐年升高,从1985年的23.05到2005年的67.03,可见进出口对经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
2.缓解就业。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且我国目前劳动力供给持续增长,供大于求矛盾十分突出。贸易顺差意味着出口的增加,而我国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就是说贸易顺差越大就业人数越多。因此出口有利于缓解劳动供求矛盾,增加就业。
(二)负面影响
1.加剧了我国与主要贸易顺差来源国或地区间的贸易摩擦。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顺差的急剧上升,随之而来的却是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据统计, 2006年,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86起,同比增长37%,涉及金额20.5亿美元。不仅发达国家与我国贸易摩擦增多,而且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土耳其、

南非、哥伦比亚等国与我国不断出现摩擦新热点。贸易摩擦的不断蔓延和升级,不仅加大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失去部分世界市场,给出口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威胁,而且还使我国外部贸易环境总体趋紧,形势不容乐观。
2.导致外汇储备剧增,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高额的外贸顺差引发了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截止到2006 月底, 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达9411.15 亿美元, 同比增长了32.37%, 超过第二位的日本762.35 亿美元, 位居世界第一。高额的外汇储备使得中央银行不得不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造成国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也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巨大的压力。在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大量投机热钱流入房地产市场或其他人民币资产市场。这不仅使人民币汇率长期升值的潜在压力加大,也危及了我国房地产等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3.不利于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贸易顺差的产生是以高昂的资源、环境和劳动力为代价的。我国的贸易顺差里绝大多数是来自加工贸易,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在华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在我国加工后再出口。这一进一出中,我国所获得的只是少量的加工费用,但却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而我国出口的产品中,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很多是用落后生产设备生产出来的低附加值产品,不仅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还加剧了环境污染。
三、对策
我国贸易顺差的持续增长,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支撑,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何实现相对均衡,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扩大内需
我国一直是高储蓄,低消费国家,这样的经济现状必然会导致贸易顺差。内需不足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转移方向,国民经济从“外需依赖型”转向“内需扩大型”,着力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变。为此,我们要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城镇低收入者收入,让一般群众的收入水平增张的速度高于妇人,从而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和投资能力,同时转变居民的消费观念,尤其是农民的消费习惯,鼓励民间投资和消费。
2.优化进出口结构,调整贸易结构
在出口方面,加快完善“有促有限”的出口调节政策,变政策主导的过度出口为市场主导的适度出口;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促进不易产生贸易摩擦的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减少资源消耗型和能源消耗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进口方面,充分重视进口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鼓励国内短缺的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进口。
3.积极发展境外加工贸易,转移部分顺差
我们要借鉴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做法,在不对我国产业安全、出口、就业造成太大的影响前提下,鼓励一部分企业将后续的加工能力转移出去,带动我国加工设备和上游产品的出口,就近开拓国际市场,或利用其他国家配额直接向美国、欧盟出口。
参考文献
[1]于文淘,对我国当前贸易顺差的分析与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6(04)
[2]龙玲,我国贸易顺差激增的负面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06(15)
[3]张旭宏,如何看待目前我国存在的贸易顺差[j],经济研究参考,2006(31

上一篇:我国出口产品竞争优势演进的经验分析

下一篇: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全面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