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全球价值链分布对于经济、国际贸易的政策制定

发布时间:2016-05-24 15:21

二战后随着生产的专业化及跨国公司的发展,基于更多生产职能全球布局和优化调整基础上所形成全球价值链。这种发展形势既使商业模式的传导性加深,又促进了国际及区域间的价值链的调整。

 

全球价值链的对于政策制定的启示为:主动投入价值链的调整中,国家及区域间应建立高效率及生态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应在多边协商的背景下降低关税水平;客观公正地制定贸易政策;应降低投资壁垒;政府吸引投资的关注点应从产业的广度转移到产业内的具体活动中;政府要努力保证稳定的投资体系并长期支持经济良性发展;提高跨国公司投资对于投资后的认同感。贸易增加值核算的基本单位由国家价值链组成,其中包括一系列的产业。

 

  自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程度的加深和随着生产的专业化及生产职能的转变,使生产及价值的分配进入了新的阶段,即全球产业内生产活动所形成的价值在空间层面上不断地分散、深化,这种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传导对于价值链的地域分布改变了全球的经济发展及相关的经济版图,为全球各国不同形式的经济体带来了价值链形成过程中衍生的机遇和挑战。

 

  一、全球价值链影响扩大并加快了国际间的传导效应

 

  全球价值链影响扩大并加快了对于产业内生产活动的影响,并且使这种影响在国际间进行传递,进一步深化了全球生产职能的转变与经济格局的形成,使全球各经济体认识到自身在价值链中处于何种地位,并如何突破由于价值链的传递带来的影响形成的经济发展瓶颈,在2008-2009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全球的生产活动缓慢发展,价值增值活动尤其是贸易活动所带来的价值大幅缩减,一部分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影响,另外部分归因于全球价值链形成所带来的影响力的逐渐增加。这就是全球各经济体密切融入以全球价值链为载体的经济活动中,这使得国家间经济周期相关程度往往更高。

 

  比如,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东南亚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很高,因此经济活动往往因美国和欧洲经济周期影响而呈现出周期性波动。

 

  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力主要通过供应链和结构效应向全球各经济体进行国际传递。近二三十年来,全球价值链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使全球的贸易收入增加,使全球贸易的长期收入弹性有所提高。即定位于全球价值链的特定经济体将生产活动聚焦于专门的产业,但由于这些产业对外依存度比较高,对于外部的经济活动影响较为敏感,这就是结构效应。随着全球价值链的不断拓展与深化,耐用品消费的比重占国际贸易额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出口的收入弹性不断提高。2010年,耐用品交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在45%作用,比其在全球GDP的比重高12%。这就是为什么世界贸易额在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中下降的幅度超过了GDP的萎缩幅度,并且贸易依存度也同比下降65%-75%的原因。

 

其二,全球价值链的内涵驱动力所表现的特点会促进各经济体的商业活动的发展,放大商业周期的冲击效应,也就是供应链效应。与传统贸易相比,处于全球价值链各链条上的产品数量随跨国贸易活动迅速增长,使全球价值链带来的贸易活动对于贸易的机制性冲击的敏感程度大大提高。但是对于汇率波动的反应程度去逐渐下降。

 

产生这种机理的原因包括:在处于全球价值链链条的产业内部,由全球价值链内涵驱动所生产的产品比传统贸易活动中的产品更具品质型,并且提高了各国对于这种产品的需求弹性,全球价值链的内涵性生产更趋向于实时与适时的研发与生产技术,产品供应链上的任意节点也因为商业活动的影响而进行库存及物流活动的调整,会随着供应链活动进行路径式传递,但这种传递也会过分夸大商业活动周期性的影响,这种夸大的影响力取决于物流活动及存货涉及的所在企业在价值链中相应产业内的地位,该效应也被企业管理领域成为牛鞭效应。另外,全球价值链所产生的国际传递效应在其他方面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处于价值链中的各政府在经济发展及贸易投资等方面进行积极应对。

 

  二、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对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启示

 

  在当今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各国经济发展的中心是要融入全球的生产链条中,进入全球的生产及贸易网络,着眼于国际市场,充分利用本国与外部的优势资源,即资本、人力、知识与技术,成为全球价值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成为全球价值链所产生的价值中的一部分并占有特定的份额,因此,各国政府应遵循以下原则关注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

 

  第一,应积极进入全球价值链。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本国对于国际经济活动的参与度,尤其是在全球价值链当中所占的比重。积极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可以使国家迅速有效地进入到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提高国家对于价值链的学习效应,从而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发达国家的外包及加工业务,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拓展新的经营领域,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水平,提高国内GDP的增加。

 

  第二,政府应营造良好的商业活动环境,使商业生态形成良性发展,包括提高贸易水平,完善贸易活动。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关税、非关税壁垒、物流活动等贸易成本更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改善贸易机制比如消除贸易壁垒需要较长的时间,但发展出口加工贸易或高科技技术园区的速度却很快。关于贸易壁垒与投资壁垒的政策建议,本文在随后的全球价值链对投资政策制定的启示中将进行说明,这里聚焦于政府在国家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方面的启示。

 

  第三,提高基础设施质量,使公众分享基础设施可能性提高。交通运输费用在物流总成本总所占比重约为45%,是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使交通方式的多元化,即加强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的可得性并使之融入国际物流网络,使大宗产品的集装箱化水平提高,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运用相应的信息技术,即目前发展迅速的ICT技术,使ICT参与国际物流竞争并使之融入到国际标准中,提高ICT的传输效率,与政府降低关税壁垒与投资壁垒类似,应降低ICT传输所产生的成本,这样有利于供应链优化与国际贸易活动的自由化。

 QQ截图20160217110029.png

  第四,政府应积极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产与交易活动对于国家的经济活动能否融入到全球价值链的链条中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分散程度与分工的复杂化,跨国公司将商业活动分散到价值链的链条中,即外包到国内产业部门或国外产业内部,其中跨国外包即离岸商业活动,成为全球价值链及国际贸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链的链条中的参与主体可以是大规模企业,也可以使正在发展的中小企业。如果特定经济体内存在着众多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会对外资进入产生吸引效应,跨国投资商会在产业内找到合适的供应商。

 

第五,政府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的商业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中所涉及的企业从从事的商业活动主要有服务性活动,并在逐渐拓展业务范围。从传统的日常前台服务到信息技术对服务活动支持的研究与开发,例如数据统计、远程协助、虚拟信息支持、模拟运营、法律咨询、医疗信息传导、金融服务、企业财务信息、软件升级与研发,目前被称为流程外包业务(BPO)或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ITES)

 

日本在2012-2013年从BPO/ITES服务中获利454亿美元,相当于印度同期其他商业性服务产品出口的41%。马来西亚在2010-2013BPO/ITES平均每年稳步增长48%,其中ITES为政府利税65亿美元和35.2万个就业岗位。韩国和新加坡以高品质的基础设施、完善的物流活动与健全的仓储服务,称为全球价值链形成及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日益显著。

 

  第六,积极推进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升级。各经济体称为全家价值链的环节只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当参与价值链的大多数经济体称为中等收入状态时,需要在价值链增值的基础上继续不断升级自身的产业活动,向价值链的中上游迈进,这样才能实现价值链质的飞跃,从而有机会成为价值链上游集团成员。

 

  第七,加大研发力度鼓励创新活动。全球价值链活动升级会压缩一些经济体的发展空间,因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自然资源的开发逐渐演化到链条式的组装或加工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创新与研发作为重要的载体,现在的价值链增值已从线性追赶过程转向非线性发展过程。发达经济体已投巨资在高增加值领域中耕耘多年,积累起较深厚的实力,后来者唯有通过全方位的文化与制度发展,夯实研发与创新基础,才有可能更有效地升级自身经济活动。

 

  第八,积极支持进出口加工区域建设。外包的主体通常为发达经济体,而受托外包的通常为发展中经济体,加工和组装等外包活动主要在出口加工区或特定的区域内进行,这些区域已成为全球生产链的重要组织形式。

 

  三、全球价值链对贸易促进政策的启示

 

  稳定和可靠的国际贸易环境,高效及低成本的物流服务支持,能够确保各经济体的投资与贸易活动有序、稳步地进行,促进全球价值链的不断拓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应在协商层面上削减关税,降低贸易壁垒,完善多边贸易磋商机制,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在多区域展开,这是贸易收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因为如果全球价值链的上游或下游国家设定了相应的贸易壁垒,该国的生产商会因为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传导作用影响到整个价值链,这样产品的品质无论如何,在多次的跨境商业活动后,会积累起非常高的贸易物流成本。

 

  第二,贸易政策应保持客观公正,这样可使任何规模的公司都有平等互利的机会进入到国内外市场并获得其他公司的投入品,从而提高学习效应,贸易政策不仅要减低贸易流程的复杂程度,也要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资本、技术和人员在各国间的流动。

 

  第三,贸易协议应聚焦于卖方和买方的垂直关系。制定相应的条款加强国际合约和处理垂直竞争问题的机制,适时地更新原产地原则,继续细化生产过程后的国别信息。

 

  第四,推进边贸管理便捷化。优化边境管理,尤其要推进通关流程便捷化。包括增加营业时间、降低审查与船舶滞港时间、加快权证处理、减少通关单证数量或者提高单证验检速度、改善行政要求相关信息等。这些举措会显著提高物流效率,有助于供应商节省延迟销售所致成本,优化存货管理,保证供应链运行更顺畅,从而提高中间品贸易商的收益。

 

  作者:徐文飞 来源:中国经贸 20156

上一篇: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下一篇:探析《网上贸易实务》“教、学、做”一体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