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我国在培养金融专业人才上出现的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16-11-29 10:56

  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金融是主要的内容,而且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的金融市场都为了发展扩大了规模。为了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提高我国的金融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国开始培养金融专业的人才,不但如此还专门成立了金融学校,或者是在校内增加金融课程。以我省为例,我省与俄罗斯相邻,因此省内培养的金融人才也是针对对俄贸易上。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对俄贸易中的金融人才的培养。

 

  改革开放后,经济市场有封闭走向开放,而且在世界金额市场的影响下,我国的金融行业也蓬勃发展。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金融专业的人才。因此,国家开始培养金融人才。一般高校在培养金融人才的时候,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经济学模式;另外一种是商学院模式。而且学校的等级不同,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有明显的区别,尽管学校的等级相同,培养学生的方法不同,学生的能力也有不同。

 

  一、培养金融人才出现的问题

 

  1.模式不同,定位模糊

 

  我省在定位金融专业的时候,界限模糊,这是因为国外在发展金融上有两种方式,受不同方式的影响,很多的学校对于金融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如果是将金融划分到学校的经济学院,那么学生学习的重点更倾向于理论,研究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宏观的金融问题。但是如果金融被划分到校内的商学院,那么学习的重点就是实践,研究的金融问题主要是微观的金融问题。尽管在定位上有不同,但是在定位上还是坚持着共同发展的原则,而且这种原则也符合高校的办学理念。

 

  2.金融人才供需不协调

 

  现在我国金融学专业本科以上开设院校已经非常普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尽管人才培养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国内外金融机构大量增加,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对人才的需求增长迅速,金融人才总量还是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加快金融人才培养是相关高校面临的艰巨任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复合型、应用型培养比例较多,而创新型、国际化、管理型、技术操作实践型人才培养比例偏少,这种现象导致二种后果:一是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工商企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二是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是现代大学一个新型的办学理念,它与研究型与学术型有区别,高校将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成应用型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形势出现了变化。因此将培养的目标转化。

 

  (1)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希望将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使用社会的发展,能够清楚社会的变化,最根本的是要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而且在处理金融业务的时候,要有较强的能力。其他方面还包括,能够在实践中显现出超水准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好,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讲述金融市场的现状,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金融市场不是是针对国内,也要面向世界,而我省的特殊位置,决定了金融人才还要掌握基本的俄语,方便在市场上交流,除了俄语还要有其他的外语能力,一般是使用英语,并且要有熟练的听说读写能力。在金融市场要相互合作,才能创造跟多的财富,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因此培养的人才也要有合作的意识。金融市场在不断的发展中,因此培养的学生也要有创新的精神。

 

  (2)合理设置课程

 

  在安排课程的时候,要对课程的内容分化,注重实用性与实践,金融专业学生的课程除了基本的专业课程之外,还要有一些公共的课程,在安排公共课程的时候,要调整课时与学分,非专业课的课程不需要太多,其学分所占的比重也不要太大,将金融专业放在重点。理论与实践的课程都要增加,最好能够做到两者相结合。要强化专业知识,突出实训课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将有效的教学案例引进。如果学校的实践课程增多,就要相应的调高实践在学分中的比重。

 

  (3)强化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是教学中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几个方面:设计课程、对课程进行实践、参与到专业的实践中,最后毕业设计。高校培养应用型的人才,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很少能参与到真正的实践中,因此,学校可以在校内建立一个实验室,在虚拟的实验室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很多的高校都在校内设置了模拟银行,模拟证券市场等。除了在校内建立实验室外,在校外也可以建立一个培训基地。高校还可以聘请社会上优秀的金融人才开讲座或者当临时的教师,与学生交流,分享经验。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很多学校的金融学教师都是本专业的学生,在留校后担任教师。从掌握的理论上看,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也有着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能力比较弱,而将这类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很多的学校开展了双师型队伍建设,双师型就是教师即掌握知识,又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上,可以去金融企业聘用有经验的员工,让他们回归学校作学生的指导教师。或者是让教师在假期中,去各个企业学习,参与实践,感受课本外,真正的金融市场是怎样的,实践环节对学生的教学有利。

 

  2.复合型人才

 

  我国金融市场对负荷型的人才要求多,因此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可以以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主要的方式是让学生获得本专业外的第二学历,使其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1)国内外产生与发展

 

  复合型人才这一观点最早是在古希腊的教育观中出现,后来国际知名学府哈佛大学校长发表有关于复合型人才的文章,将这种模式由意识转为现实。而我国是在21世纪出才有了培养符合型人才的意识,之后有关的人员将这种理念整合并且集中的探讨。

 

  (2)课程设计

 

  复合型人才的设计课程主要有几个内容,设置最基本的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而专业课程又分基础课、综合课、方向课以及实践操作课。课程设置的重点是专业课,其课程的内容以及课时在总课程的4/5。学生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选择是主要学习还是辅助学习。在学习一些必修的课程时,也可以自主的选择其他的课程学习。复合型课程的设计主要是希望让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沟通。组织与实践能力。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在经过基本的知识学习后,都能掌握一定的能力,为了巩固知识,就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培养的方式与上文提到的一样,也可以在校内建立实验室,让学生在模拟的市场中,锻炼自己的金融技能。也可以是安排学生到金融企业去学习,真正体验金融市场的行情以及从事金融行业人的工作内容。

 

  (4)优化师资队伍

 

  学校内的教师由于成长的环境以及自身的知识结构等原因,对真正的金融市场并不熟悉,这部分的缺少,也影响了教学。因此必须对这类教师改革,将教师的队伍优化。

 

  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为了使金融市场能够稳定,国家以及企业能够在金融市场上获益,就必须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这也是我国高校培养金融人才的重点。

 

  (1)培养目标

 

  拔尖创新型人才是面向世界的金融市场,因此人才的德智体美都要全面,首先人才要具备基本的素养,其次要有能控制金融市场的能力,此外对于语言要求也高,而计算机等非本专业知识,但是在金融市场上必备的内容也要熟练的掌握。现在很多的学校对于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模式,分期教育就是其中的一种。前两年在国内学习,后两年去国外的大学,在学生的交流中,将学生的视野打开,让学生对于金融市场有不一样的了解。

 

  (2)课程设计

 

  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在学时、学分分配比例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但金融专业核心课、英语、数学、计算机必须优先照顾。积极引进和选用国际一流教材,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探索中西相容的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鼓励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采取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进一步创新信息化和网络化条件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于我国在培养金融专业人才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阐述了问题的原因,并且对于培养专业的金融人才提出几点建议。全国的高校在都把培养金融人才作为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希望通过学习的支持与培养,能为社会输送金融人才,文章中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培养金融人才的学校提供帮助。

 

  作者:柳凤娇 丁小龙 姚泰然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528

上一篇: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思考

下一篇:产业升级背景下的汽车服务贸易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