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研究国际投资学的课程内容与教学体会

发布时间:2016-12-08 16:33


一、国外国际投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投资学是国际经济学和投资学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国际货币资本和国际产业资本跨国流动的规律性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国际投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国际投资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形式有国际贸易、国际技术转让和国际投资。与其他形式相比,国际投资起步较晚,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国际分工日益加深,国际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和国际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投资才得到极大发展,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与之相适应,国际投资理论的研究也起步较晚。


早期的西方国际投资理论,主要是为了解释当时普遍存在的国际间接投资现象,分析国家之间的信贷投资行为和证券投资行为而产生的。主要有费雪(:)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曼德尔的一般货币资本流动理论、麦克杜格尔(gall)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托宾-马克卫兹(Tobin-Markowita)模型、钱纳利(和斯特劳特()的“两缺口”理论、债务周期理论、国际收支平衡理论、外汇汇率理论等。美国经济学家海墨于I960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标志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起步。以后西方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理论抽象与实证分析,论述国际投资动因、决定因素等,形成了10多种不同流派。当代有影响的国际投资理论大都是研究国际直接投资的,包括海墨()的厂商垄断优势论、巴克莱(y)和卡森(-on)的内部化理论、弗农的产品寿命周期理论、邓宁(J.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邓宁的投资发展阶段论等。国际投资理论研究日趋深入,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对国际投资实践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投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我国有关国际投资的研究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与对外经济交流的深入而展开并不断发展完善的。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基本没有对外投资,所利用的外资特别是利用的国外直接投资数量不多,又多是不平等条约下的产物。外国资本在华投资具有掠夺性质。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只与前苏联、东欧国家及个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少量的国际投资交往活动。


从1979年起,中国经济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中央政府明确了利用外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总方针,在邓小平同志利用外资理论的指导下,加上国内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各级政府给外商投资制定的优惠政策条件的吸引,各种形式的外国资本源源不断地进入了我国。从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看,主要包括对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三部分。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国。但是,与利用外资相比,我国的境外投资起步晚,而且规模也较小。到2003年底,只占全球对外投资总额的0.41%。


为更好地指导我国国际投资实践,我国的一些经济学者开始了有关国际投资理论的研究。在将国际投资理论应用于我国实践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即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在利用外资方面我国经济学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开展了许多专题研究,也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和调查报告。这些课题和著作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于外商投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外商投资与经济安全、外商投资与发展民族工业、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利用外商投资搞活国有企业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对于我们加深对利用外资的认识,提供外资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经济学界对我国对外投资的研究比较薄弱,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外投资实践规模较小,而且由于体制等原因,材料极难搜集,真实情况不易全面掌握,因而出版的论著很少。


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将对我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还有一些不利因素也不容忽视。抓住机遇,趋利避害,这成为当前国际投资领域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国际投资学的课程内容


尽管西方经济学家就西方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与相关内容发表了大量的论著,出现了众多流派,但时至今曰尚未建立起完整的西方国际投资学学科体系。长期以来,国际投资学的有关内容包括在相关的学科之中,宏观部分的内容可以在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学科中见到,微观部分的内容可以在国际商务、国际金融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等学科中有所反映。在西方国家某些大学的课程中虽然也有直接称之为国际投资的教材或专著,但有的是阐述直接投资的理论和对跨国公司作简要的一般介绍,有的则只分析国际证券投资,而根本不涉及直接投资领域。


在我国,国际投资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的地位的确立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国内一些财经院校相继开设了《国际投资学》课程,并且陆续出版了以“国际投资学”命名的教材。最初的教材内容主要是介绍与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国际投资的理论。以后,逐渐将国际投资理论与我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实践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国际投资战略方法。


国际投资学是一门新学科,尚在发展与完善之中。目前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①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包括国际投资的概念、方式和作用,国际投资现状和发展,当代国际投资理论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各种流派;②国际投资实务,介绍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新型的国际投资方式的概念及其具体形式,以及作为国际投资载体的跨国公司、跨国银行的运行机制;③国际投资管理,包括国际投资环境分析、国际投资风险管理、投资国、东道国有关国际投资的政策法规以及有关国际投资的国际法规范;④各国国际投资实践,实证考察和研究中国和其他国家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背景、形式、条件。


四、国际投资学课程的教学体会


国际投资学是一门兼顾理论与实务的应用经济学课程,授课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激发学生对国际投资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全面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首先,教师应收集整理国内有关国际投资的各种专著、教材和论文,了解和分析国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进展情况。同时由于中国利用外资是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而开展起来的,对外投资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借鉴国外理论和实践经验就成为研究的重点。因此,教师也应尽可能地通过互联网、外文书籍等了解国外在国际投资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虽然本科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但要达到这一标准,教师必须比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必须了解学术领域前沿问题,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其次,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授课手段,特别是应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在对所收集资料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除了大量使用文字说明外,还可以将理论知识用各种表格、图形和动画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由于课程还涉及很多实务类内容,通过一些反映国际投资领域重大事件的视频新闻短片和照片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讲解国际证券投资内容时,播放介绍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短片,使学生仿佛置身世界最大的证券交易所现场,亲身感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再次,案例教学是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适当插入一些生动活泼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事半功倍。比如在讲授关于跨国并购投资的相关章节时,在说明跨国并购的含义、分类、并购方式和反并购措施等理论内容后,可以选择近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并购活动作为案例。如最近发生的中国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个人电脑全球业务这一案例,可以让学生课下自己去搜集相关资料,课上进行讨论,判断其并购的类型,说明收购的方式,分析联想集团这一跨国投资的利弊等等,可以激发学生主动研究问题的积极性。


最后,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在语言表达上要力求发音清晰准确,语速适中,并顿挫有序,避免总是一个音调让学生昏昏欲睡。同时,经常提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在每次结束一个单元内容的讲授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参考书籍和资料,让有兴趣和有精力的同学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的理论知识,与课上内容相辅相成。


作者:洪玫(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上一篇:边民互市贸易日趋活跃,海关要做好执法监管

下一篇:浅析国际投资学课程设置改革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