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珠三角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07 08:58
论文摘要:对珠江三角洲近200家外贸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技能型人才有较大需求;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较大的岗位主要有业务员、跟单员和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外贸企业对这些岗位从业人员的进出口业务能力、外语语言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与素养有较高的要求,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这些方面尚有较大差距。高职院校必须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优化课程设置等途径,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贸企业提供合格的一线业务人才。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就业岗位;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008年4月,笔者承担的院级重点课题《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正式启动由于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为国际贸易,学生就业目标主要是珠三角地区的外贸企业,因此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贸易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我院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至关重要。课题研究团队的老师及我院07级国际商务专业2个班的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了对珠江三角洲近200家外贸企业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6份。
一、调查问卷说明
1.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类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总量需求,了解这些企业国际贸易岗位的设置情况以及这些岗位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为我院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建立提供依据,并以之指导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我院培养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www.lw881.com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的主体是从事进出口产品生产加工与贸易的中小型民营和三资企业。我们将从事进出口生产、加工与贸易业务的民营和三资企业中进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这类企业数相加,发现这类企业共有126家,占总体调查样本数的68%。这一数字与我们近几年对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的跟踪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这也说明本次调查对象的选取是合理的,对这些企业的调查结果完全可以反映珠三角地区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3.调查内容设计
调查问卷设置了以下7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外贸企业的类型,包括企业的性质、规模、进出口业务比重等;(2)外贸企业在今后三年内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3)外贸企业获得国际贸易人才的主要途径;(4)外贸企业设置的主要国际贸易业务岗位;(5)外贸企业对主要岗位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6)外贸企业对现有岗位人才能力、素质的满意情况;(7)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外贸企业国际贸易人才需求与来源分析
1.1总体需求分析 对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186家企业3年内对国际贸易岗位人才的需求数量为2076人,平均每个企业需求11.2人。根据这一数据,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未来三年内珠三角地区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
据有关资料提供的数字,到目前为止,广东有近4万家加工贸易企业…。按这一数字计算,广东的外贸企业总数应在4万家以上。而这些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因此这些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基本能反映珠三角地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按照每家企业需求11人计算,可得出珠三角地区未来三年内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在40万人以上。而2009年广东共有各类型高校112所、在校大学生约133万人,近几年内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约40万人,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毕生每年不超过2万人,高职毕业生不超过1万人。即使考虑省外人才的流入和省内其他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等因素,珠三角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仍然可以为广东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1.2岗位设置与岗位需求分析 问卷结果显示:外贸企业设置的国际贸易岗位主要有外销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商检员等岗位。约65%的企业分别设置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岗位;约25%的企业则采取“一脚踢”的岗位设置方式,即由业务员兼做其他岗位的工作;还有约10%的企业只设置业务员、跟单员等个别重要业务岗位,单证、报关、报检等工作采取委托或外包的形式请他人代劳。大中型企业多采取第一种方式,采取后两种方式的主要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
问卷还显示,外贸企业对不同岗位人员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在未来3年预计需要招聘的2076人中,外销业务员1059人、跟单员374人、单证员270人、报关员166人、报检员145人、其他62人,分别占51%、18%、13%、8%、7%和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珠三角的外贸企业在未来3年中对各种岗位人员都有一定的需求,但需求的主体还是外销业务员。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应该是以外销业务员为典型岗位的包括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岗位在内的岗位群。广东的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这一目标岗位群对就业人员素质、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制定出合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1.3岗位人才来源与要求分析 在回答“企业获取国际贸易岗位人才的主要来源”这一问题时,186家企业有110家选择向社会招聘、61家选择院校毕业生、9家选择企业内部培养、6家选择其他途径,分别占59%、33%、5%和3%。在回答“企业主要录用哪一类院校毕业生”这一问题时,选择“硕士或以上研究生”的仅有2家、选择“大学本科生”的有66家、选择“普通大专生”的有61家、选择“高职大专生”的有50家、选择“中专或职中生”的有7家,分别占1%、35%、33%、27%和4%。
在回答“企业录用院校毕业生时,对人才的专业要求”这一问题时,有9家选择“必须是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151家选择“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优先考虑”、26家选择“不考虑专业背景”,分别占5%、8i%和1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首先,外贸企业获取业务人才的来源偏向于社会聘用,直接从院校招聘毕业生处于次要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外贸业务对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与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2)外贸企业的现职员工流动性较大、跳槽频繁,企业员工流失多,但从社会招聘也相对容易;(3)院校毕业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差、上手慢,不大适应企业的用人需要。
其次,大专层次的院校毕业生是外贸企业向院校招聘一线员工时的首选。调查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186家企业中有111家在招聘院校毕业生时主要面向大专层次的毕业生。这主要是外贸业务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外贸业务主要是操作层面的工作,企业对一线业务人员的学历要求并不高。
第三,高职大专毕业生在外贸企业的招聘中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能力。虽然外贸企业在用人时仍然偏向普通高校的本科和专科生,但愿意聘用高职大专生的比例也高达27%,与本科和普通大专相比差距并不十分明显。
第四,外贸企业招聘业务人才时普遍重视专业背景。调查统计显示,考虑应聘人员专业背景的企业占比达到86%。这说明外贸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有较高的要求。
2.外贸企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与满意度分析
为了了解外贸企业对业务岗位人员能力与素质的要求,问卷设计了适应国际商务环境、专业技能、组织管理能力等三大类共21个能力项目,还设计了敬业精神、忠诚度、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4个职业素质项目,要求接受调查的企业对这些能力与素质项目进行评分。每个能力或素质项目依据其重要性最高可以给10分,最低1分。
为了了解外贸企业对现有在岗业务人员能力与素质的满意度,问卷还就上述能力与素质项目要求受调查企业对现有员工进行评分,满意度最高值为l0分,最低值为1分。这两个调查内容的问卷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另外,我们还在每类能力及职业素质下提供了“其他”选项供企业补充和评分,但极少有企业增加能力和素质项目。因此,我们没有在表1中统计“其他”选项的得分。这也反映出列表中所选取的能力与素质项目基本涵盖了外贸企业对业务人员所要求的能力与素质。
其次,表1得分在8以上的项目有运用外语能力、建立与维护客户关系能力、开拓新业务能力、商务谈判能力、敬业精神、忠诚度、吃苦耐劳程度、团队合作精神。这表明:外贸企业特别重视上述4种能力与4种素质;业务人员在注重综合业务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在运用外语进行客户管理、业务开拓、交易磋商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业务人员在进行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个人职业素质的修养,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与人际关系。
2.2满意度得分分析 首先,从表1可以看出,各项能力或素质的满意度得分情况是:最低6.08分,最高7.94分,中值为7.22分,平均值为7.11分。以上数据和情况表明,外贸企业对业务员不同能力与素质的满意度差别不大且普遍偏低。
其次,表中数据显示,企业对业务人员适应国际商务环境的几项能力不太满意,这几项的得分没有一项超过7分。而企业对业务人员专业技能的满意度都在7分以上,在各类能力与素质中得分最高,说明企业对业务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是比较满意的。第三,表中数据还显示,企业认为非常重要的职业素质项目,企业对员工的满意度并不高。这表明员工在职业素质方面的表现与企业对员工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院校毕业生使用中的问题与培养建议分析
问卷中设置了两道陈述题,希望企业就院校毕业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进行陈述。186家企业中有132家在问卷中提出了问题与建议。我们可以将这些问题和建议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不会做人的问题,包括职业忠诚度不高、频繁跳槽、浮躁不踏实、不虚心学习、人际关系差、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等。绝大多数问卷都提及这些问题,并建议加强学生的素质修养与职业道德教育。
3.2外语能力差的问题。132份问卷中有87份提到了院校毕业生存在外语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建议加强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
3.3动手能力问题。132份问卷中有66份反映院校毕业生的岗位专业能力不强,建议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证。
3.4适应能力问题。132份问卷中有43份反映院校毕业生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建议加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三、对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与建议
从上述问卷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实际需要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同样的不足。对此,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作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除了要符合高职教育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外,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通过本次调查,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明确定位为:服务于广东外向型经济,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国际贸易领域理论知识、具有进出口业务岗位操作能力、面向珠三角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一线业务人才。
2.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外贸企业在引进和使用人才时,对职业道德与素养的要求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而对员工在职业道德与素养方面的不满也超过了对员工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不满。因此我们建议在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与管理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3.根据外贸企业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优化课程体系
国际贸易业务岗位是一种操作性、技能性非常高的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不高,但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
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据外贸企业业务岗位的设置和各岗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来设置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同时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4.加强学生职业资格考证工作
外贸企业的大部分岗位都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调查也反映出了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与适应性不强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考证来加以解决。通过考证的培训,加深学生对行业与职业岗位的了解,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技能,有助于实现教学与就业“零距离对接”,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的需要。
5.加强外语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外语应用能力
本次调查反映出来的院校毕业生外语应用能力偏低的问题与我们对我院国际商务专业前几届毕业生就业调查的结果是可以相互印证的。这说明我们的外语教育确实存在不足。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1)增加教学计划中外语课程的门类与比重,增强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2)增加专业课程中双语教学的比重,让学生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3)开展多种形式的外语第二课堂活动,改善外语学习的环境。
6.改善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与学校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薄弱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要努力增加学生课堂上的动手机会,改善课堂实践教学效果,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要抓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二是要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为学生进行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训创造条件。
7.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顶岗实习机会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应在加强与外贸企业的联系,成立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的校外实训基地,以增加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企业、熟悉工作岗位的机会。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更符合企业的需要,更容易融入企业文化,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就业岗位;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008年4月,笔者承担的院级重点课题《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正式启动由于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为国际贸易,学生就业目标主要是珠三角地区的外贸企业,因此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贸易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我院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至关重要。课题研究团队的老师及我院07级国际商务专业2个班的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了对珠江三角洲近200家外贸企业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6份。
一、调查问卷说明
1.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类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总量需求,了解这些企业国际贸易岗位的设置情况以及这些岗位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为我院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建立提供依据,并以之指导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我院培养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www.lw881.com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的主体是从事进出口产品生产加工与贸易的中小型民营和三资企业。我们将从事进出口生产、加工与贸易业务的民营和三资企业中进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这类企业数相加,发现这类企业共有126家,占总体调查样本数的68%。这一数字与我们近几年对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的跟踪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这也说明本次调查对象的选取是合理的,对这些企业的调查结果完全可以反映珠三角地区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3.调查内容设计
调查问卷设置了以下7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外贸企业的类型,包括企业的性质、规模、进出口业务比重等;(2)外贸企业在今后三年内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3)外贸企业获得国际贸易人才的主要途径;(4)外贸企业设置的主要国际贸易业务岗位;(5)外贸企业对主要岗位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6)外贸企业对现有岗位人才能力、素质的满意情况;(7)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外贸企业国际贸易人才需求与来源分析
1.1总体需求分析 对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186家企业3年内对国际贸易岗位人才的需求数量为2076人,平均每个企业需求11.2人。根据这一数据,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未来三年内珠三角地区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
据有关资料提供的数字,到目前为止,广东有近4万家加工贸易企业…。按这一数字计算,广东的外贸企业总数应在4万家以上。而这些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因此这些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基本能反映珠三角地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按照每家企业需求11人计算,可得出珠三角地区未来三年内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在40万人以上。而2009年广东共有各类型高校112所、在校大学生约133万人,近几年内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约40万人,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毕生每年不超过2万人,高职毕业生不超过1万人。即使考虑省外人才的流入和省内其他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等因素,珠三角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仍然可以为广东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1.2岗位设置与岗位需求分析 问卷结果显示:外贸企业设置的国际贸易岗位主要有外销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商检员等岗位。约65%的企业分别设置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岗位;约25%的企业则采取“一脚踢”的岗位设置方式,即由业务员兼做其他岗位的工作;还有约10%的企业只设置业务员、跟单员等个别重要业务岗位,单证、报关、报检等工作采取委托或外包的形式请他人代劳。大中型企业多采取第一种方式,采取后两种方式的主要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
问卷还显示,外贸企业对不同岗位人员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在未来3年预计需要招聘的2076人中,外销业务员1059人、跟单员374人、单证员270人、报关员166人、报检员145人、其他62人,分别占51%、18%、13%、8%、7%和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珠三角的外贸企业在未来3年中对各种岗位人员都有一定的需求,但需求的主体还是外销业务员。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应该是以外销业务员为典型岗位的包括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岗位在内的岗位群。广东的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这一目标岗位群对就业人员素质、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制定出合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1.3岗位人才来源与要求分析 在回答“企业获取国际贸易岗位人才的主要来源”这一问题时,186家企业有110家选择向社会招聘、61家选择院校毕业生、9家选择企业内部培养、6家选择其他途径,分别占59%、33%、5%和3%。在回答“企业主要录用哪一类院校毕业生”这一问题时,选择“硕士或以上研究生”的仅有2家、选择“大学本科生”的有66家、选择“普通大专生”的有61家、选择“高职大专生”的有50家、选择“中专或职中生”的有7家,分别占1%、35%、33%、27%和4%。
在回答“企业录用院校毕业生时,对人才的专业要求”这一问题时,有9家选择“必须是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151家选择“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优先考虑”、26家选择“不考虑专业背景”,分别占5%、8i%和1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首先,外贸企业获取业务人才的来源偏向于社会聘用,直接从院校招聘毕业生处于次要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外贸业务对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与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2)外贸企业的现职员工流动性较大、跳槽频繁,企业员工流失多,但从社会招聘也相对容易;(3)院校毕业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差、上手慢,不大适应企业的用人需要。
其次,大专层次的院校毕业生是外贸企业向院校招聘一线员工时的首选。调查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186家企业中有111家在招聘院校毕业生时主要面向大专层次的毕业生。这主要是外贸业务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外贸业务主要是操作层面的工作,企业对一线业务人员的学历要求并不高。
第三,高职大专毕业生在外贸企业的招聘中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能力。虽然外贸企业在用人时仍然偏向普通高校的本科和专科生,但愿意聘用高职大专生的比例也高达27%,与本科和普通大专相比差距并不十分明显。
第四,外贸企业招聘业务人才时普遍重视专业背景。调查统计显示,考虑应聘人员专业背景的企业占比达到86%。这说明外贸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有较高的要求。
2.外贸企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与满意度分析
为了了解外贸企业对业务岗位人员能力与素质的要求,问卷设计了适应国际商务环境、专业技能、组织管理能力等三大类共21个能力项目,还设计了敬业精神、忠诚度、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4个职业素质项目,要求接受调查的企业对这些能力与素质项目进行评分。每个能力或素质项目依据其重要性最高可以给10分,最低1分。
为了了解外贸企业对现有在岗业务人员能力与素质的满意度,问卷还就上述能力与素质项目要求受调查企业对现有员工进行评分,满意度最高值为l0分,最低值为1分。这两个调查内容的问卷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另外,我们还在每类能力及职业素质下提供了“其他”选项供企业补充和评分,但极少有企业增加能力和素质项目。因此,我们没有在表1中统计“其他”选项的得分。这也反映出列表中所选取的能力与素质项目基本涵盖了外贸企业对业务人员所要求的能力与素质。
2.1重要性得分分析 首先,从表1可以看出,各项能力或素质重要性得分情况是:最低6.04分,最高8.91分,中值为7.57分,平均值为7.55分。以上数据和情况表明:这些能力与素质项目都比较重要,企业对所有的能力与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外贸企业的业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其次,表1得分在8以上的项目有运用外语能力、建立与维护客户关系能力、开拓新业务能力、商务谈判能力、敬业精神、忠诚度、吃苦耐劳程度、团队合作精神。这表明:外贸企业特别重视上述4种能力与4种素质;业务人员在注重综合业务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在运用外语进行客户管理、业务开拓、交易磋商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业务人员在进行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个人职业素质的修养,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与人际关系。
2.2满意度得分分析 首先,从表1可以看出,各项能力或素质的满意度得分情况是:最低6.08分,最高7.94分,中值为7.22分,平均值为7.11分。以上数据和情况表明,外贸企业对业务员不同能力与素质的满意度差别不大且普遍偏低。
其次,表中数据显示,企业对业务人员适应国际商务环境的几项能力不太满意,这几项的得分没有一项超过7分。而企业对业务人员专业技能的满意度都在7分以上,在各类能力与素质中得分最高,说明企业对业务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是比较满意的。第三,表中数据还显示,企业认为非常重要的职业素质项目,企业对员工的满意度并不高。这表明员工在职业素质方面的表现与企业对员工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院校毕业生使用中的问题与培养建议分析
问卷中设置了两道陈述题,希望企业就院校毕业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进行陈述。186家企业中有132家在问卷中提出了问题与建议。我们可以将这些问题和建议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不会做人的问题,包括职业忠诚度不高、频繁跳槽、浮躁不踏实、不虚心学习、人际关系差、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等。绝大多数问卷都提及这些问题,并建议加强学生的素质修养与职业道德教育。
3.2外语能力差的问题。132份问卷中有87份提到了院校毕业生存在外语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建议加强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
3.3动手能力问题。132份问卷中有66份反映院校毕业生的岗位专业能力不强,建议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证。
3.4适应能力问题。132份问卷中有43份反映院校毕业生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建议加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三、对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与建议
从上述问卷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实际需要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同样的不足。对此,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作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除了要符合高职教育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外,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通过本次调查,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明确定位为:服务于广东外向型经济,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国际贸易领域理论知识、具有进出口业务岗位操作能力、面向珠三角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一线业务人才。
2.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外贸企业在引进和使用人才时,对职业道德与素养的要求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而对员工在职业道德与素养方面的不满也超过了对员工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不满。因此我们建议在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与管理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3.根据外贸企业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优化课程体系
国际贸易业务岗位是一种操作性、技能性非常高的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不高,但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
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据外贸企业业务岗位的设置和各岗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来设置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同时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4.加强学生职业资格考证工作
外贸企业的大部分岗位都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调查也反映出了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与适应性不强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考证来加以解决。通过考证的培训,加深学生对行业与职业岗位的了解,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技能,有助于实现教学与就业“零距离对接”,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的需要。
5.加强外语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外语应用能力
本次调查反映出来的院校毕业生外语应用能力偏低的问题与我们对我院国际商务专业前几届毕业生就业调查的结果是可以相互印证的。这说明我们的外语教育确实存在不足。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1)增加教学计划中外语课程的门类与比重,增强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2)增加专业课程中双语教学的比重,让学生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3)开展多种形式的外语第二课堂活动,改善外语学习的环境。
6.改善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与学校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薄弱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要努力增加学生课堂上的动手机会,改善课堂实践教学效果,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要抓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二是要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为学生进行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训创造条件。
7.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顶岗实习机会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应在加强与外贸企业的联系,成立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的校外实训基地,以增加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企业、熟悉工作岗位的机会。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更符合企业的需要,更容易融入企业文化,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