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初
发布时间:2015-07-07 08:59
[论文摘要]高职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最紧迫的问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本门课程的教学尚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教育形势不断的发展,必须解决教学中的存在问题,才能顺利的搞好此门课程的改革,教学才能见成效。
[论文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问题改革
1目前《国际贸易实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有的高职院校设置了较多的理论性课程,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国际投资等,但像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函电、报关实务、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等实践性课程却较少。
(2)高职类《国际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计划及教材基本上均照搬普高教育模式,偏重理论教学。纵观高职类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和教材,大多数虽然在局部内容上对普高的计划和教材有所扬弃,更注重实践性,但体系上仍然是普高计划和教材的翻版,在实际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些太理论化或不实用的问题。
(3)教学方法单,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中心,教学方法单,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应用不足。学生只能凭想象力,理解力去掌握,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得不灵活,不牢固,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
(4)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习实训基地和实习平台。传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很难全面系统规范的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技能。
(5)操作方法与教学内容简单。以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学生分别作为进口方和出口方,处理外贸业务。通过指导教师的讲解,学生和教师共同处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各个交易环节的内容,所以实践能力提高得较慢。同时,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交易磋商与制单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解决整个贸易流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制单也只是根据已给定的信用证填制提单等相关单据,对如何开立信用证则讲解甚少。这些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
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1)许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某种程度上与大学本科雷同,只不过稍作精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学校的定位,即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来调整课程设置,这个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学制由三年制过渡到两年制后就更为突出。为了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的设置首先要体现实践性,突出集中实训环节,大幅度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包括学时、授课内容等。建设实训中心,改善专、实训条件,加强教师(包括理论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
(3)改进教学手段,加强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首先,在教学中应广泛运用现代化的设各和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在短时间内输送给学生大量的直观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其既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又可以帮助学生对于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理解,能使理论与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在案例的选取上要做到真实型、典型性和适应性的统一一。
(4)加强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习可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校内实习主要通过建立模拟实验室完成。在模拟实验室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针对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订舱、报验、通关、投保,以及贸易单据制作及审核等主要的业务板块,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尽的操作指南、案例评析和具体的图表实例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连贯的案例分析中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实际的外贸业务操作过程和技巧,使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前就能亲身去体验社会,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加强与企业的真接联系,实行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通过“订单式”培养,让企业参与学校招生、学生实习、学生就业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入学时就从根本上解决自己就业的后顾之忧,真正让企业来评判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5)狠抓教师培训,让教师到实践中锻炼。强化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培训,使之尽快的向双师型教师转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必须安排专职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引导青年教师在重视理论与实践进修的同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理论与实践进修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6)推行“双证”教育制度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谓“双证”教育制度,即高职生通过二年或三年的学习,一方面获得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另一方面,高职生利用在校学习的有利时机,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相关职业培训,通过国家组织的相关考试,获得相关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考取外销员、报关员和单证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以大大提高其就业率。
[论文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问题改革
1目前《国际贸易实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有的高职院校设置了较多的理论性课程,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国际投资等,但像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函电、报关实务、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等实践性课程却较少。
(2)高职类《国际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计划及教材基本上均照搬普高教育模式,偏重理论教学。纵观高职类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和教材,大多数虽然在局部内容上对普高的计划和教材有所扬弃,更注重实践性,但体系上仍然是普高计划和教材的翻版,在实际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些太理论化或不实用的问题。
(3)教学方法单,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中心,教学方法单,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应用不足。学生只能凭想象力,理解力去掌握,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得不灵活,不牢固,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
(4)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习实训基地和实习平台。传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很难全面系统规范的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技能。
(5)操作方法与教学内容简单。以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学生分别作为进口方和出口方,处理外贸业务。通过指导教师的讲解,学生和教师共同处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各个交易环节的内容,所以实践能力提高得较慢。同时,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交易磋商与制单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解决整个贸易流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制单也只是根据已给定的信用证填制提单等相关单据,对如何开立信用证则讲解甚少。这些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
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1)许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某种程度上与大学本科雷同,只不过稍作精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学校的定位,即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来调整课程设置,这个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学制由三年制过渡到两年制后就更为突出。为了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的设置首先要体现实践性,突出集中实训环节,大幅度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包括学时、授课内容等。建设实训中心,改善专、实训条件,加强教师(包括理论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
(2)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选用合适的教材。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应地设置教学目标。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能紧跟时代的变化。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更注重实用性。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选择上,应该选择那些在内容上接近工作实际,案例丰富,更多、更详尽地附录了外贸单据样本的教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实际业务,理解相关的知识。
(3)改进教学手段,加强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首先,在教学中应广泛运用现代化的设各和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在短时间内输送给学生大量的直观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其既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又可以帮助学生对于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理解,能使理论与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在案例的选取上要做到真实型、典型性和适应性的统一一。
(4)加强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习可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校内实习主要通过建立模拟实验室完成。在模拟实验室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针对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订舱、报验、通关、投保,以及贸易单据制作及审核等主要的业务板块,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尽的操作指南、案例评析和具体的图表实例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连贯的案例分析中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实际的外贸业务操作过程和技巧,使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前就能亲身去体验社会,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加强与企业的真接联系,实行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通过“订单式”培养,让企业参与学校招生、学生实习、学生就业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入学时就从根本上解决自己就业的后顾之忧,真正让企业来评判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5)狠抓教师培训,让教师到实践中锻炼。强化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培训,使之尽快的向双师型教师转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必须安排专职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引导青年教师在重视理论与实践进修的同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理论与实践进修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6)推行“双证”教育制度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谓“双证”教育制度,即高职生通过二年或三年的学习,一方面获得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另一方面,高职生利用在校学习的有利时机,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相关职业培训,通过国家组织的相关考试,获得相关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考取外销员、报关员和单证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以大大提高其就业率。
上一篇:关于网络贸易与传统贸易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