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发展模式及其与世界格局的调适
发布时间:2015-07-07 09:00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以来,中国和印度相继进行了经济改革,逐渐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模式和印度模式。中印发展模式表明,发展是共性与个性及多样性的统一。发展规模庞大的中国模式和印度模式与世界关系密切,且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不断进行调适。
关键词:中国模式;印度模式;世界格局;调适
一、中印发展模式
(一)中国模式[1]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最初大体上走的是其他东亚成功国家所走的道路,但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开放度更大,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发展模式,即“中国模式”。
这一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改革与发展道路始终在强有力的共产党中央集体领导下进行。(2)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3)既积极借鉴中外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又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又始终强调从具体国情出发,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和模式。(4)改革是以循序渐进、摸索和积累的方式进行的。改革过程中始终保持了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是“中国模式”区别于苏联东欧激进改革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5)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建立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之上,这是“中国模式”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靠暴力、战争、掠夺殖民地等手段获得发展的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
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逐渐成为了国际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1991年,这一阶段国外企业对华投资规模很小,而且主要集中于轻纺工业;第二阶段从1992—2002年,这一阶段国外对华投资的主体为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规模也开始增大,并主要集中于资本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第三阶段从2002年至今,中国已经连续数年成为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有关统计表明,中国目前已有100多种制造业产品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遍布全球,被誉为“世界工厂”[2]。与此相关的情况是,至2009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近2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gdp增长率国家统计局公布为9.1%。考虑到2009年是在克服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的情况,这一成绩实属不易。中国经济2009年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的比率,现中国已是公认的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引擎。随着“中国模式”的成功,中国的发展经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认可和借鉴。
(二)印度模式[3]
印度独立后实行“尼赫鲁式的社会主义”,即政治上实行西方式议会民主体制,经济上则实行所谓混合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且混合经济体制中公营企业比重占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拉吉夫·甘地执政时进行了提升电子技术等局部改革,给印度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20世纪90年代拉奥任总理时,面临金融困境启用曼莫汉·辛格为财政部长(印度当前政府总理),对原来印度国家控制较严的经济模式进行市场化改革,后虽经历了数次政府更迭,但发展大方向依然延续着,形成了印度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的要点与特点是: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软件产业而非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工业,重消费而非投资,重内需而非出口。印度服务业突出的特点是一些新的经济部门,如计算机软件和金融及商业服务等发展很快。印度政府着力发展软件it产业,是印度发展服务业模式的核心特征。
印度的软件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年之前,印度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硬件设备的自力更生,其软件产业的发展是服从于硬件产业的;第二阶段从1985—1991年,现场办公模式(on-sitemodel)是这一时期,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最流行的软件服务出口模式,1988年印度90%的软件业收入来自这种模式;第三阶段从1992—1999年,印度软件出口的主要形式是基于网络的外包模式(offshoremodel)。第四阶段从2000年至今,2000年网络信息经济的疲软和美国经济的衰退,使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受到影响,所以在这一阶段,印度的软件出口公司开始出口基于软件的服务(ites),从而形成了产品导向模式(product-basedmodel),这是印度软件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表现。2005年,印度软件和服务产业的出口达到177亿美元,占其出口总值的22.3%。2004、2005财年,印度占世界信息产业中的比重已达2.8%,其中,占世界离岸信息服务业的比重为65%,占世界外包业的比重为46%,完全确立了印度作为“世界办公室”的地位[1]。据世界银行调查报告,印度的软件技术、出口规模和质量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印度的软件信息产品出口以及其世界第一位的海外汇款也使其外汇储备在2007—2008财年超过2795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四大外汇储备国,国民生产总值9280亿美元,列世界第十三位。①除软件产业之外,印度尚有众多强项与优势产业。还有印度有较强大的私营企业和完善的金融产业。不少一流的印度大公司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掀起了海外收购浪潮[1]。
二、中印发展模式与当今世界格局的调适
(一)中印发展模式已经使两国获得相当程度的国际影响和地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和印度相继开始了经济自由化、市场化改革,禁锢已久的巨大生产力被释放出来,经济发展速度空前提高。而此时正值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如火如荼地展开,新的技术正在推动中印两国生产力的第二次提速。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是世界其他地方的两倍,已经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按照高盛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金砖四国”的经济规模总和将会超过g7。
基于中国和印度的飞速发展,现在人们热衷于谈论“中国崛起”和“印度崛起”[4],但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崛起,涉及很多因素,本文限于篇幅,不展开讨论。作为新兴发展大国的中国和印度,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模式与世界未来的走向有莫大关系,这也是占人类2/5的巨量人口和消费市场决定,不会因为某部分人或国家的喜好而发生根本的变化,是确定无疑的。
中国和印度曾是古代世界的超级大国、“黄金国度”和文明中心,现在的信息化、全球化给中国和印度带来了又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和印度在国际上具有巨大的潜在能力和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必将再次改写世界经济运行法则,赋予未来世界的国际关系以更丰富的共性和个性特征。
(二)中印模式对世界格局的发展示范作用
1.中国和印度模式为世界奉献出各自的发展模式,摒除了西方或模仿西方的固定化的发展模式,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仿照的新模式,且正在取得成功;中印也可以相互学习,丰富了发展类型,增强了人们的信心。
中印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因其庞大规模和独特性而取得的经验、教训在人类社会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周边及许多发展中国家仿照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开发区,比如印度仿照中国在发展经济特区等;而中国大连宣布要建成“中国的班加罗尔”。中国和印度发展模式相互间示范作用的也很明显。中国和印度发展的这些经验和教训在欧美的经验中找不到类似的案例。尤其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意义非凡的示范性。
2.和平发展,不是西方那种掠夺式或利用不平等经济秩序来实现。中国和印度发展模式在于它将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超越后起大国传统的崛起之路,而不是通过军事扩张、掠夺资源以及争霸或称霸,而是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联系,促进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中印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也能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正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出的:“新的世纪为人类社会发展展现了光明前景。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中国和印度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全新的发展模式,这对国际社会将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3.中印发展模式是互利共赢非零和的发展。中国和印度作为几乎同时迅速发展的大国,在相当多的领域内形成了事实上的竞争关系,如能源和原材料需求,国际招商引资等等。而这些因素又被一些集团和国家别有用心地利用煽动,以致给人留下中印有发展成恶性竞争的趋势,且必将两败俱伤、破坏正常世界经济秩序。中国和印度政府和有关研究机构经过分析,正确判断:只有合作才能避免恶性竞争、他人从中渔利,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模式互补性极强,双方合作空间巨大。事实证明,中印进行合作是正确且必要的,如中印能源领域的合作,成功开拓了非洲石油市场;如2008年中印贸易达到518亿美元,成长迅速,仍有巨大的发展余地。中印的发展未来诚如中国领导人说过的:中印软硬结合,世界第一。
中国和印度也在灾害和困难之时予以了不同程度的帮助。如亚洲金融风暴时中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和及时施以援手(中国政府迅速决策,给东盟提供10亿美元的贷款援助),东南亚海啸之后的慷慨援助,给予海地地震赈灾以1亿多元的捐赠,另外就是减免非洲等最不发达国家债务且不附加政治条件,当前金融危机深化之时中国政府依然高度重视温室气体减排(如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庄严承诺)等等。印度也对周边一些小国实行贸易的单方面的优惠政策,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在自身受灾的情况下,仍给予东南亚以援助等等。
区域化合作是全球化的坚实平台,中国和印度在各自的区域力促合作。基于历史原因等考虑,中国积极推动东盟10+3体制的运作,并为此扎实而富有成效地工作。印度现在也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中印模式与世界格局的适应及探索的继续
中印模式的发展,为中印经济外交获取加分,也增强了两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自信。努力消除“中国威胁”和“印度威胁”的论调,构建和谐世界突破自身的认识,积极为构建和谐世界,派出维和部队、护航打击海盗、反恐,举办一些地区和世界发展的相关政治、经济和环境等相类似的论坛,促成世界热点地区冲突各方政治谈判、协商,发挥建设性的作用。第三世界和进步的、爱好和平的力量也在中印等国的发展,跨国公司为自身的利益也对一些诸如贸易制裁和实施反倾销调查等贸易摩擦施加有益的影响。
透过近些年的国际舆论,可以感知到国际社会中一些集团和国家,对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模式有着矛盾及难以自安的情绪,其中以对待中国态度尤为明显:(1)鼓吹“龙象之争”或“龙象共舞”。(2)因曾经一度的世界粮食紧张而指责中国粮食进口、石油价格暴涨又怪罪中印新兴国家用油量上升太快。(3)指责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压迫人民币升值等问题。(4)温室气体排放及环境问题。(5)人权和民主改革问题,如西藏问题,分明已经知道达赖分裂势力的实质,所谓号称一贯公正的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却一再为其擂鼓助威或公然袒护其罪恶行径,台湾问题多次通过涉台出售武器等法案,刻意利用两岸问题牵制中国发展等,且时不时的通过国内立法来干预他国内政,将国内问题国际化。不仅是对中国国内问题加以利用,中国的国际交往亦是如此牵制:如苏丹的所谓达尔富尔问题等。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南海问题也试图搅浑水,试图乱中获利。当然,西方一些国家其实也是很矛盾的,比如在制造问题和困局的同时,又希望中印发展能给他们也带来更多的实惠,毕竟这些年来中印迅猛发展给世界带来了丰厚的发展红利。
中印发展加速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两国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也必然会提高中国和印度的国际声望。
三、中印发展模式与未来世界格局的调谐
中国模式和印度模式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地位发生巨大的变化,也是两国人民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坚定了发展的理念,更主要的是现在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和赞许,赢得了一定的国际声望和地位,并将愈来愈会名实相副,但前提是中国和印度的发展须保持下去。
中印发展模式需与当今世界格局进行相互调适,须注意如下方面:
(一)把握住发展这一时代主旋律
无论中国和印度,必须把握现在发展的机遇,困难和问题也必然会始终相伴,也唯有发展才能解决困难和问题。
(二)对矛盾和摩擦积极妥善回应
伴随迅速发展,中国和印度巨大的市场和生产能力,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和利益集团的矛盾也会相应增加。最直接的莫过于贸易摩擦[5](主要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尤其是现在金融危机深化之时)。对于摩擦要早做准备,进行系统的分析,对已经产生的问题要多加磋商,自然会增加解决的途径。西方国家主流媒体的作用是须特别关注,要多想一些办法,不能被其所牵制,同时积极宣传新兴国家自身的发展和政策等。
(三)继续加强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以及民间交往
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和各自现有的对外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民间交流相较,仍有巨大的伸展空间。中国和印度都是有数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积淀,现今的发展也得益于古老的文化传统,在世界全球化的大潮下,这些古老的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使昔日古国演变为现代新兴发展国家。分析西方一些媒体舆论之所以能够误导人们,既有对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新兴国家发展产生的不安和焦虑情绪,也有包括民间和非官方之间交往不够的因素作用。
总之,对于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中国和印度24亿人在用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实际行动,表明了人类和谐与共赢发展的理念是可行。与此同时,中印发展模式也向世界表明,发展是共性与个性及多样性的统一,且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中印发展模式还要与未来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相互调适,摸索出世界发展和繁荣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江金权.“中国模式”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研究解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白旻.中印崛起呼唤大国发展模式创新[j].亚太经济,2008,(1):104-108.
[3]陈君峰.解析印度模式[j].领导之友,2008,(3);林利民.印度的崛起提供的发展模式[j].瞭望,2006,(2);任佳.印度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印度发展模式初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gaobopang,indiarising--fastergrowth,lowerindebtedness[r].washingtond.c.:ordon,india’srisetopowerinthetwentiethcenturyandbeyond[m].newyork:asianbooksprivatelimited,.
[5]卢欣.中国和印度崛起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潜在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7):2-6.
关键词:中国模式;印度模式;世界格局;调适
一、中印发展模式
(一)中国模式[1]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最初大体上走的是其他东亚成功国家所走的道路,但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开放度更大,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发展模式,即“中国模式”。
这一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改革与发展道路始终在强有力的共产党中央集体领导下进行。(2)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3)既积极借鉴中外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又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又始终强调从具体国情出发,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和模式。(4)改革是以循序渐进、摸索和积累的方式进行的。改革过程中始终保持了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是“中国模式”区别于苏联东欧激进改革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5)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建立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之上,这是“中国模式”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靠暴力、战争、掠夺殖民地等手段获得发展的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
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逐渐成为了国际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1991年,这一阶段国外企业对华投资规模很小,而且主要集中于轻纺工业;第二阶段从1992—2002年,这一阶段国外对华投资的主体为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规模也开始增大,并主要集中于资本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第三阶段从2002年至今,中国已经连续数年成为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有关统计表明,中国目前已有100多种制造业产品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遍布全球,被誉为“世界工厂”[2]。与此相关的情况是,至2009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近2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gdp增长率国家统计局公布为9.1%。考虑到2009年是在克服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的情况,这一成绩实属不易。中国经济2009年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的比率,现中国已是公认的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引擎。随着“中国模式”的成功,中国的发展经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认可和借鉴。
(二)印度模式[3]
印度独立后实行“尼赫鲁式的社会主义”,即政治上实行西方式议会民主体制,经济上则实行所谓混合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且混合经济体制中公营企业比重占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拉吉夫·甘地执政时进行了提升电子技术等局部改革,给印度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20世纪90年代拉奥任总理时,面临金融困境启用曼莫汉·辛格为财政部长(印度当前政府总理),对原来印度国家控制较严的经济模式进行市场化改革,后虽经历了数次政府更迭,但发展大方向依然延续着,形成了印度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的要点与特点是: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软件产业而非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工业,重消费而非投资,重内需而非出口。印度服务业突出的特点是一些新的经济部门,如计算机软件和金融及商业服务等发展很快。印度政府着力发展软件it产业,是印度发展服务业模式的核心特征。
印度的软件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年之前,印度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硬件设备的自力更生,其软件产业的发展是服从于硬件产业的;第二阶段从1985—1991年,现场办公模式(on-sitemodel)是这一时期,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最流行的软件服务出口模式,1988年印度90%的软件业收入来自这种模式;第三阶段从1992—1999年,印度软件出口的主要形式是基于网络的外包模式(offshoremodel)。第四阶段从2000年至今,2000年网络信息经济的疲软和美国经济的衰退,使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受到影响,所以在这一阶段,印度的软件出口公司开始出口基于软件的服务(ites),从而形成了产品导向模式(product-basedmodel),这是印度软件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表现。2005年,印度软件和服务产业的出口达到177亿美元,占其出口总值的22.3%。2004、2005财年,印度占世界信息产业中的比重已达2.8%,其中,占世界离岸信息服务业的比重为65%,占世界外包业的比重为46%,完全确立了印度作为“世界办公室”的地位[1]。据世界银行调查报告,印度的软件技术、出口规模和质量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印度的软件信息产品出口以及其世界第一位的海外汇款也使其外汇储备在2007—2008财年超过2795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四大外汇储备国,国民生产总值9280亿美元,列世界第十三位。①除软件产业之外,印度尚有众多强项与优势产业。还有印度有较强大的私营企业和完善的金融产业。不少一流的印度大公司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掀起了海外收购浪潮[1]。
二、中印发展模式与当今世界格局的调适
(一)中印发展模式已经使两国获得相当程度的国际影响和地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和印度相继开始了经济自由化、市场化改革,禁锢已久的巨大生产力被释放出来,经济发展速度空前提高。而此时正值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如火如荼地展开,新的技术正在推动中印两国生产力的第二次提速。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是世界其他地方的两倍,已经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按照高盛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金砖四国”的经济规模总和将会超过g7。
基于中国和印度的飞速发展,现在人们热衷于谈论“中国崛起”和“印度崛起”[4],但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崛起,涉及很多因素,本文限于篇幅,不展开讨论。作为新兴发展大国的中国和印度,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模式与世界未来的走向有莫大关系,这也是占人类2/5的巨量人口和消费市场决定,不会因为某部分人或国家的喜好而发生根本的变化,是确定无疑的。
中国和印度曾是古代世界的超级大国、“黄金国度”和文明中心,现在的信息化、全球化给中国和印度带来了又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和印度在国际上具有巨大的潜在能力和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必将再次改写世界经济运行法则,赋予未来世界的国际关系以更丰富的共性和个性特征。
(二)中印模式对世界格局的发展示范作用
1.中国和印度模式为世界奉献出各自的发展模式,摒除了西方或模仿西方的固定化的发展模式,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仿照的新模式,且正在取得成功;中印也可以相互学习,丰富了发展类型,增强了人们的信心。
中印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因其庞大规模和独特性而取得的经验、教训在人类社会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周边及许多发展中国家仿照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开发区,比如印度仿照中国在发展经济特区等;而中国大连宣布要建成“中国的班加罗尔”。中国和印度发展模式相互间示范作用的也很明显。中国和印度发展的这些经验和教训在欧美的经验中找不到类似的案例。尤其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意义非凡的示范性。
2.和平发展,不是西方那种掠夺式或利用不平等经济秩序来实现。中国和印度发展模式在于它将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超越后起大国传统的崛起之路,而不是通过军事扩张、掠夺资源以及争霸或称霸,而是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联系,促进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中印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也能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正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出的:“新的世纪为人类社会发展展现了光明前景。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中国和印度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全新的发展模式,这对国际社会将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3.中印发展模式是互利共赢非零和的发展。中国和印度作为几乎同时迅速发展的大国,在相当多的领域内形成了事实上的竞争关系,如能源和原材料需求,国际招商引资等等。而这些因素又被一些集团和国家别有用心地利用煽动,以致给人留下中印有发展成恶性竞争的趋势,且必将两败俱伤、破坏正常世界经济秩序。中国和印度政府和有关研究机构经过分析,正确判断:只有合作才能避免恶性竞争、他人从中渔利,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模式互补性极强,双方合作空间巨大。事实证明,中印进行合作是正确且必要的,如中印能源领域的合作,成功开拓了非洲石油市场;如2008年中印贸易达到518亿美元,成长迅速,仍有巨大的发展余地。中印的发展未来诚如中国领导人说过的:中印软硬结合,世界第一。
4.讲责任、担道义的发展,努力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全球化。从人口、面积和目前的经济增长方面而言,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国家之一,两国同为快速复兴的古老文明和国际力量。规模如此巨大的中国、印度,可能孕育着解决世界问题的新方案和新思路。当世界和地区发生危难之时,人们难免会期盼中国和印度施以援手、有所作为。
中国和印度也在灾害和困难之时予以了不同程度的帮助。如亚洲金融风暴时中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和及时施以援手(中国政府迅速决策,给东盟提供10亿美元的贷款援助),东南亚海啸之后的慷慨援助,给予海地地震赈灾以1亿多元的捐赠,另外就是减免非洲等最不发达国家债务且不附加政治条件,当前金融危机深化之时中国政府依然高度重视温室气体减排(如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庄严承诺)等等。印度也对周边一些小国实行贸易的单方面的优惠政策,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在自身受灾的情况下,仍给予东南亚以援助等等。
区域化合作是全球化的坚实平台,中国和印度在各自的区域力促合作。基于历史原因等考虑,中国积极推动东盟10+3体制的运作,并为此扎实而富有成效地工作。印度现在也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中印模式与世界格局的适应及探索的继续
中印模式的发展,为中印经济外交获取加分,也增强了两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自信。努力消除“中国威胁”和“印度威胁”的论调,构建和谐世界突破自身的认识,积极为构建和谐世界,派出维和部队、护航打击海盗、反恐,举办一些地区和世界发展的相关政治、经济和环境等相类似的论坛,促成世界热点地区冲突各方政治谈判、协商,发挥建设性的作用。第三世界和进步的、爱好和平的力量也在中印等国的发展,跨国公司为自身的利益也对一些诸如贸易制裁和实施反倾销调查等贸易摩擦施加有益的影响。
透过近些年的国际舆论,可以感知到国际社会中一些集团和国家,对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模式有着矛盾及难以自安的情绪,其中以对待中国态度尤为明显:(1)鼓吹“龙象之争”或“龙象共舞”。(2)因曾经一度的世界粮食紧张而指责中国粮食进口、石油价格暴涨又怪罪中印新兴国家用油量上升太快。(3)指责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压迫人民币升值等问题。(4)温室气体排放及环境问题。(5)人权和民主改革问题,如西藏问题,分明已经知道达赖分裂势力的实质,所谓号称一贯公正的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却一再为其擂鼓助威或公然袒护其罪恶行径,台湾问题多次通过涉台出售武器等法案,刻意利用两岸问题牵制中国发展等,且时不时的通过国内立法来干预他国内政,将国内问题国际化。不仅是对中国国内问题加以利用,中国的国际交往亦是如此牵制:如苏丹的所谓达尔富尔问题等。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南海问题也试图搅浑水,试图乱中获利。当然,西方一些国家其实也是很矛盾的,比如在制造问题和困局的同时,又希望中印发展能给他们也带来更多的实惠,毕竟这些年来中印迅猛发展给世界带来了丰厚的发展红利。
中印发展加速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两国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也必然会提高中国和印度的国际声望。
三、中印发展模式与未来世界格局的调谐
中国模式和印度模式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地位发生巨大的变化,也是两国人民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坚定了发展的理念,更主要的是现在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和赞许,赢得了一定的国际声望和地位,并将愈来愈会名实相副,但前提是中国和印度的发展须保持下去。
中印发展模式需与当今世界格局进行相互调适,须注意如下方面:
(一)把握住发展这一时代主旋律
无论中国和印度,必须把握现在发展的机遇,困难和问题也必然会始终相伴,也唯有发展才能解决困难和问题。
(二)对矛盾和摩擦积极妥善回应
伴随迅速发展,中国和印度巨大的市场和生产能力,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和利益集团的矛盾也会相应增加。最直接的莫过于贸易摩擦[5](主要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尤其是现在金融危机深化之时)。对于摩擦要早做准备,进行系统的分析,对已经产生的问题要多加磋商,自然会增加解决的途径。西方国家主流媒体的作用是须特别关注,要多想一些办法,不能被其所牵制,同时积极宣传新兴国家自身的发展和政策等。
(三)继续加强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以及民间交往
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和各自现有的对外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民间交流相较,仍有巨大的伸展空间。中国和印度都是有数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积淀,现今的发展也得益于古老的文化传统,在世界全球化的大潮下,这些古老的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使昔日古国演变为现代新兴发展国家。分析西方一些媒体舆论之所以能够误导人们,既有对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新兴国家发展产生的不安和焦虑情绪,也有包括民间和非官方之间交往不够的因素作用。
总之,对于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中国和印度24亿人在用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实际行动,表明了人类和谐与共赢发展的理念是可行。与此同时,中印发展模式也向世界表明,发展是共性与个性及多样性的统一,且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中印发展模式还要与未来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相互调适,摸索出世界发展和繁荣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江金权.“中国模式”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研究解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白旻.中印崛起呼唤大国发展模式创新[j].亚太经济,2008,(1):104-108.
[3]陈君峰.解析印度模式[j].领导之友,2008,(3);林利民.印度的崛起提供的发展模式[j].瞭望,2006,(2);任佳.印度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印度发展模式初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gaobopang,indiarising--fastergrowth,lowerindebtedness[r].washingtond.c.:ordon,india’srisetopowerinthetwentiethcenturyandbeyond[m].newyork:asianbooksprivatelimited,.
[5]卢欣.中国和印度崛起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潜在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7):2-6.
上一篇:国际贸易电子化进程中的物流瓶颈
下一篇:浅析国际贸易政策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