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民币跨境结算的启
发布时间:2015-07-07 09:01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结算 结算货币 人民币跨境结算
【论文摘要】通过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分析,得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受到出口商品的差异性、结算货币的交易成本、出口国的市场份额和经济体的实力、出口国货币的汇率制度及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影响。人民币跨境结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除了要做好技术性的工作,还需要提升出口产品的差异性和质量,加强国内金融市场的建设。
国际贸易结算采用哪种货币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事关汇率风险、交易成本和经济效益,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事关对外贸易的发展,经济影响力大小以及世界主要物资定价的话语权。一国货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也标志着此种货币开始了国际化的历程。
一、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综述
1.出口商品的差异性、市场地位决定结算货币。美国经济学家mckinnon(1979)发现在选择何种货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中,因为难以削减国际贸易合同的相关费用,出口商比进口商更愿意以出口国货币作为结算货币;出口商出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出口产品的价格支配能力等因素,影响出口国出口商品的谈判、交涉能力;在进出口贸易中,出口商较进口商处于有利地位,能够以本币计价防止汇率风险。麦金农的这个观点被很多人引用,它是后来的很多贸易结算货币理论的基础。
美国经济学家krugaman(1980)认为在确定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时,那些差异性不强,具有很强替代性的行业,出口商为避免汇率引起价格波动,倾向于与竞争者使用同种货币,并且愿意选取彼此熟悉的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某种货币一旦确立了在贸易结算中的主导地位,就会具有惯性作用;国际贸易商品的同质性会造成凝聚效应,参与国际贸易各方所出口的商品越是具有同质性,在一物一价定律的作用下,就越是会采用具有规模效应的货币来充当结算手段。
giovannini(1988)在《汇率与交易商品定价》一文中指出,出口商对结算货币的选择取决于厂商利润相对于汇率函数曲线的凹凸性,如果厂商在国外市场上具有垄断势力,即需求对于价格的弹性不大,出口商更倾向于用本币计价以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而当一个出口产业在某个国外市场有着多个竞争对手时,所有的出口商都会选择用同一种货币结算,在现实中常会用美元计价结算。
tavlas(1991)认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与出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有关,出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高,则国际贸易结算多采用出口国货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大多使用发达国家货币结算;而在那些大宗均值商品市场上,信息传递的经济性要求采用单一货币。
2.货币的交易成本决定结算货币。hartmann(1998)提出了‘货币的网络外部性”理论,他认为一种货币的交易规模越大,交易成本就越低,这是由于货币交易也存在规模效应的缘故,而规模效应会导致人们所使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趋向一致。这一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元会在国际货币结算中居主导地位,欧元在短期内难以替代美元成为主要结算货币。货币兑换交易成本大小一般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货币是否可以自由兑换;二是兑换价格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如果一个国家在资本项目存在货币兑换的管制,一般就很难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作为结算货币。另外,当被兑换的货币因为成交量的增加而导致价格大幅波动时,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货币的兑换价格是内生的,从而是不适合充当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的。
3.出口国商品的市场份额与经济体实力影响结算货币的选择。出口国的市场大小对于结算货币选择有很大影响。bacchetta(2002)认为出口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越大,出口商就越能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中居于有利地位。当出口国的商品市场份额越大,经济体的实力越强时,其货币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可接受程度也就越高,采用出口国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fukuda(2006)的研究表明,出国经济体越大,则出口商在国外市场的影响力越大,这将影响到进口商对于出口国货币的接受程度。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很多情况下受惯性因素和趋同性的影响,那些实力越大的经济体越倾向于选择本国货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4.汇率制度类型、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影响结算货币的选择。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上,一个国家汇率制度类型及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会对选择有至关重要的作用。goldberg(2005)的研究表明,当前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各国汇率制度,很多国家货币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结算中,如果结算货币是本国货币钉住的货币,视同用本币进行结算。而如果多个国家汇率制度都是钉住同样的一种货币,则出口商品采用钉住的货币结算时避免了汇率波动造成的需求波动,在现实条件下,这个被钉住的货币多是美元。
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状况,也会对本币能否作为国际结算货币产生重要影响。一国货币要作为国际重要结算货币,必须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为依托,有健全的远期市场为进出口商提供套期保值工具,有发达的银行票据市场和国债市场便于货币的运用与筹措等。可以说,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一国货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必要条件。
通过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种货币要想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它和货币发行国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以及经济体的实力、出口产品的差异性和市场地位、货币的交易成本、金融市场的成熟与完善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国际贸易货币结算理论对我国当前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启示
2009年7月6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4个城市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境外地域范围暂定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人民币正式参与到国际贸易结算中。很多人对于人民币跨境结算寄予很高期望,但是试点工作几个月来,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火爆场面,人民币跨境结算‘‘遇冷”。如何看待我国的人民币跨境结算呢?
1.人民币跨境结算是个渐进的过程。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元还将是我国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人民币跨境结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民币要想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作为重要的结算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元在当今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这种情况还将延续。这是因为美国是世界市场的主要消费者和生产者。人们用美元来进行贸易结算,不仅可以得到对冲宏观经济风险和降低外汇市场交易成本的好处,而且还可以获得用美元进行第三国贸易的外部溢出效应。同时,国内外金融市场上美元的保值工具和交易方式也要比其他货币多很多。这些条件都决定了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的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动摇。
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已有相当规模,2008年进出口总量高达25600多亿美元,其中对香港和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量分别为2036亿和2311亿美元,这意味这人民币跨境结算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对于人民币跨境结算不可过于乐观,在短时间内人民币很难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我国出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与产品的质量还需要提高,出口商品的议价能力较低;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上不能自由兑换,资本项目未全面开放,缺乏成熟的离岸清算中心和开放的金融产品市场。虽然在东南亚以及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中很多采用人民币结算,也有周边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藏货币,但总体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较低,声望也远远比不上美元、欧元等强势货币。我国当前的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虽然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形成,但其中美元仍然占有最大权重。这些因素都使得国际贸易结算中外商选择人民币的可能性不高。
日本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动日元作为贸易计价和结算货币,n2ooo年日本进出口贸易中,出口贸易日元结算的比例为36.1%,进口贸易日元结算的比例为23.5%。经过30年的努力,仍然难以撼动美元的主导地位。2001年正式启动的欧元几乎是重复了日元的历程,在欧元实际流通8年之后,并没有像当初设计者所期望的那样成为国际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结算货币。根据日元、欧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经验,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其中长期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需要循序渐进。
3.提升出口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鼓励优势企业的人民币跨境结算。推行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一个主要动因是降低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但是,这并不能解决出口企业的根本问题,出口企业竞争力增强主要应该依靠产品的差异性以及质量提升,而这又能对促进人民币结算有积极作用。一般来说人民币能否作为重要结算货币取决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处地位的变化,这不仅仅是指我国进出口贸易量的大小,更主要是指出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与产品的质量。只有这样,在贸易谈判中,企业才有讨价还价的能力,才能在贸易结算货币上居于主导地位。而当前中国的出口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传统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出口企业的激烈竞争,议价能力处于劣势。进出口贸易时,进口方掌握话语权,决定结算的货币种类。
但是要提升我国出口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当前除了宏观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以外,现阶段可以从那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大宗机电产品生产企业着手,推进人民币的跨境结算。经过了3o年的发展,我国产品的异质性指数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一些优秀的企业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优势地位。
在促进本币结算方面,日本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日本在80年代推行日元结算时,日本的一些产业,如机械电子和汽车等,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et本充分利用这些产业的竞争优势,主导当地的产业分工体系,扩大产业内跨境贸易,通过掌握核心部件和中间产品的出口垄断权,迫使当地企业采用日元进行贸易结算。我国可以重点扶持一批重点出口产业,切实提高出口产业的集群竞争力,以此为先导,推动有竞争力的出口产品贸易率先进行人民币结算。
4.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保障。人民币跨境结算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和障碍需要克服。一是人民币输出渠道不畅。开展跨境贸易,境外进口商必须能够获得人民币资金,融资是重要渠道。尽管央行已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以及阿根廷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总计6500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但如何确保人民币从各国央行和货币当局流到当地企业手中仍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市场对人民币贸易融资有较大的潜在需求,需要逐步推进。人民币输出渠道不畅也影响了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数据显示,香港目前人民币存款仅为559亿元左右,限制了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也无法更好地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资金保障。二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人民币只是在贸易项下可兑换,在资本项下不可兑换,兑换自由度受到限制。境外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手中的人民币保值增值的运作途径相对也较少,限制了资金的流动性。境外企业拿到的人民币,除了用以支付中国货款外,要用作他途就有不便。因此,人民币要想能够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中占有一席之地,取决于它能否具有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所应具备的两大功能,一是能否解决结算过程中,人民币头寸盈余状态下境外投资者的保值”需求;二是能否有效引导和控制人民币头寸盈余状态下的‘增值”需求。
日本的经验表明,发达的离岸金融市场可以促进日元贸易结算。离岸金融市场,尤其是短期外汇市场,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贸易融资的场所。日本在推进日元结算时,积极推动日元结算贸易融资和日元结算贸易贷款,发挥政府对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防范机制。2005年,日本大藏省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设立中小企业出口债券担保基金,通过对当地进口企业提供日元贸易信贷,促进当地货币与日元兑换,保证当地的中小企业出口以日元结算。日本的这些经验对我们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很有借鉴意义。
要促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发展,必须加快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了推动人民贸易结算,我国应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逐步开放资本项目。同时,加快建设离岸金融市场。通过允许海外金融机构发行熊猫债券,增加人民币资金的使用,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国债市场和外汇交易市场,国债市场和外汇交易市场这二者是相互连接的。只有发展国债市场,才能找到我国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有了这个市场的基准利率才能发展外汇交易市场。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决定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根本性因素,只有能够为贸易伙伴提供足够回避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为境外人民币提供保值增值的t具,贸易伙伴才能愿意用人民币来结算。日本在推行日元结算初期,亚洲当地的进出口企业和日本企业的海外子公司,都希望市场上有更多的金融产品或者结算方式,从而方便其规避汇率风险,扩大日元计值的贸易融资。日本金融机构开发了很多新型金融产品,帮助日本母公司集中管理外汇风险,降低资金交易成本。
【论文摘要】通过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分析,得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受到出口商品的差异性、结算货币的交易成本、出口国的市场份额和经济体的实力、出口国货币的汇率制度及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影响。人民币跨境结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除了要做好技术性的工作,还需要提升出口产品的差异性和质量,加强国内金融市场的建设。
国际贸易结算采用哪种货币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事关汇率风险、交易成本和经济效益,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事关对外贸易的发展,经济影响力大小以及世界主要物资定价的话语权。一国货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也标志着此种货币开始了国际化的历程。
一、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综述
1.出口商品的差异性、市场地位决定结算货币。美国经济学家mckinnon(1979)发现在选择何种货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中,因为难以削减国际贸易合同的相关费用,出口商比进口商更愿意以出口国货币作为结算货币;出口商出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出口产品的价格支配能力等因素,影响出口国出口商品的谈判、交涉能力;在进出口贸易中,出口商较进口商处于有利地位,能够以本币计价防止汇率风险。麦金农的这个观点被很多人引用,它是后来的很多贸易结算货币理论的基础。
美国经济学家krugaman(1980)认为在确定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时,那些差异性不强,具有很强替代性的行业,出口商为避免汇率引起价格波动,倾向于与竞争者使用同种货币,并且愿意选取彼此熟悉的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某种货币一旦确立了在贸易结算中的主导地位,就会具有惯性作用;国际贸易商品的同质性会造成凝聚效应,参与国际贸易各方所出口的商品越是具有同质性,在一物一价定律的作用下,就越是会采用具有规模效应的货币来充当结算手段。
giovannini(1988)在《汇率与交易商品定价》一文中指出,出口商对结算货币的选择取决于厂商利润相对于汇率函数曲线的凹凸性,如果厂商在国外市场上具有垄断势力,即需求对于价格的弹性不大,出口商更倾向于用本币计价以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而当一个出口产业在某个国外市场有着多个竞争对手时,所有的出口商都会选择用同一种货币结算,在现实中常会用美元计价结算。
tavlas(1991)认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与出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有关,出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高,则国际贸易结算多采用出口国货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大多使用发达国家货币结算;而在那些大宗均值商品市场上,信息传递的经济性要求采用单一货币。
2.货币的交易成本决定结算货币。hartmann(1998)提出了‘货币的网络外部性”理论,他认为一种货币的交易规模越大,交易成本就越低,这是由于货币交易也存在规模效应的缘故,而规模效应会导致人们所使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趋向一致。这一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元会在国际货币结算中居主导地位,欧元在短期内难以替代美元成为主要结算货币。货币兑换交易成本大小一般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货币是否可以自由兑换;二是兑换价格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如果一个国家在资本项目存在货币兑换的管制,一般就很难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作为结算货币。另外,当被兑换的货币因为成交量的增加而导致价格大幅波动时,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货币的兑换价格是内生的,从而是不适合充当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的。
3.出口国商品的市场份额与经济体实力影响结算货币的选择。出口国的市场大小对于结算货币选择有很大影响。bacchetta(2002)认为出口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越大,出口商就越能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中居于有利地位。当出口国的商品市场份额越大,经济体的实力越强时,其货币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可接受程度也就越高,采用出口国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fukuda(2006)的研究表明,出国经济体越大,则出口商在国外市场的影响力越大,这将影响到进口商对于出口国货币的接受程度。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很多情况下受惯性因素和趋同性的影响,那些实力越大的经济体越倾向于选择本国货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4.汇率制度类型、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影响结算货币的选择。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上,一个国家汇率制度类型及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会对选择有至关重要的作用。goldberg(2005)的研究表明,当前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各国汇率制度,很多国家货币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结算中,如果结算货币是本国货币钉住的货币,视同用本币进行结算。而如果多个国家汇率制度都是钉住同样的一种货币,则出口商品采用钉住的货币结算时避免了汇率波动造成的需求波动,在现实条件下,这个被钉住的货币多是美元。
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状况,也会对本币能否作为国际结算货币产生重要影响。一国货币要作为国际重要结算货币,必须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为依托,有健全的远期市场为进出口商提供套期保值工具,有发达的银行票据市场和国债市场便于货币的运用与筹措等。可以说,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一国货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必要条件。
通过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种货币要想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它和货币发行国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以及经济体的实力、出口产品的差异性和市场地位、货币的交易成本、金融市场的成熟与完善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国际贸易货币结算理论对我国当前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启示
2009年7月6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4个城市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境外地域范围暂定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人民币正式参与到国际贸易结算中。很多人对于人民币跨境结算寄予很高期望,但是试点工作几个月来,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火爆场面,人民币跨境结算‘‘遇冷”。如何看待我国的人民币跨境结算呢?
1.人民币跨境结算是个渐进的过程。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元还将是我国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人民币跨境结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民币要想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作为重要的结算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元在当今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这种情况还将延续。这是因为美国是世界市场的主要消费者和生产者。人们用美元来进行贸易结算,不仅可以得到对冲宏观经济风险和降低外汇市场交易成本的好处,而且还可以获得用美元进行第三国贸易的外部溢出效应。同时,国内外金融市场上美元的保值工具和交易方式也要比其他货币多很多。这些条件都决定了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的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动摇。
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已有相当规模,2008年进出口总量高达25600多亿美元,其中对香港和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量分别为2036亿和2311亿美元,这意味这人民币跨境结算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对于人民币跨境结算不可过于乐观,在短时间内人民币很难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我国出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与产品的质量还需要提高,出口商品的议价能力较低;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上不能自由兑换,资本项目未全面开放,缺乏成熟的离岸清算中心和开放的金融产品市场。虽然在东南亚以及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中很多采用人民币结算,也有周边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藏货币,但总体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较低,声望也远远比不上美元、欧元等强势货币。我国当前的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虽然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形成,但其中美元仍然占有最大权重。这些因素都使得国际贸易结算中外商选择人民币的可能性不高。
日本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动日元作为贸易计价和结算货币,n2ooo年日本进出口贸易中,出口贸易日元结算的比例为36.1%,进口贸易日元结算的比例为23.5%。经过30年的努力,仍然难以撼动美元的主导地位。2001年正式启动的欧元几乎是重复了日元的历程,在欧元实际流通8年之后,并没有像当初设计者所期望的那样成为国际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结算货币。根据日元、欧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经验,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其中长期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需要循序渐进。
2.从技术层面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创造良好条件。当前人民币跨境结算‘遇冷”,与预先设想的火爆相去甚远,既有深层次原因,也需要在技术层面创造条件,扫除障碍,推进人民币的跨境结算。从技术角度看,应该做好以下工作:第一,现在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数量较少,试点银行和贸易对象覆盖范围较窄。比如广东省,欧美市场占其出口贸易的60%以上,此外与韩国、俄罗斯等国的贸易额也较大,而此次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没有覆盖这些区域。当前广东省内只有300家企业可以参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其他有需求的企业还不能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所以,随着结算业务的开展,需要不断扩大结算企业、银行和贸易对象覆盖范围。第二,我国进出口市场遍及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实施人民币跨境结算之后,海外买家需要开具人民币信用证,相应的结算银行也都需要开设人民币账户,并进行人民币之间的结算但目前试点银行尤其是外资银行数量较少,境外企业获得人民币的途径少之又少,所以今后还需要扩大金融机构海外的人民币融资业务、结算业务,增加经营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外资银行。第三,人民币结算试点慢热的原因还有部门协调的问题,比如退税、报关、结算等,所以要加强税务、海关、银行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便利人民币跨境结算第四,加强试点银行相关的技术、流程方面的改造;完善现行国际结算系统,加大国际结算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建设投入,建立有效、完备的内控和风险管理制度。
3.提升出口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鼓励优势企业的人民币跨境结算。推行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一个主要动因是降低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但是,这并不能解决出口企业的根本问题,出口企业竞争力增强主要应该依靠产品的差异性以及质量提升,而这又能对促进人民币结算有积极作用。一般来说人民币能否作为重要结算货币取决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处地位的变化,这不仅仅是指我国进出口贸易量的大小,更主要是指出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与产品的质量。只有这样,在贸易谈判中,企业才有讨价还价的能力,才能在贸易结算货币上居于主导地位。而当前中国的出口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传统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出口企业的激烈竞争,议价能力处于劣势。进出口贸易时,进口方掌握话语权,决定结算的货币种类。
但是要提升我国出口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当前除了宏观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以外,现阶段可以从那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大宗机电产品生产企业着手,推进人民币的跨境结算。经过了3o年的发展,我国产品的异质性指数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一些优秀的企业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优势地位。
在促进本币结算方面,日本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日本在80年代推行日元结算时,日本的一些产业,如机械电子和汽车等,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et本充分利用这些产业的竞争优势,主导当地的产业分工体系,扩大产业内跨境贸易,通过掌握核心部件和中间产品的出口垄断权,迫使当地企业采用日元进行贸易结算。我国可以重点扶持一批重点出口产业,切实提高出口产业的集群竞争力,以此为先导,推动有竞争力的出口产品贸易率先进行人民币结算。
4.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保障。人民币跨境结算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和障碍需要克服。一是人民币输出渠道不畅。开展跨境贸易,境外进口商必须能够获得人民币资金,融资是重要渠道。尽管央行已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以及阿根廷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总计6500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但如何确保人民币从各国央行和货币当局流到当地企业手中仍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市场对人民币贸易融资有较大的潜在需求,需要逐步推进。人民币输出渠道不畅也影响了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数据显示,香港目前人民币存款仅为559亿元左右,限制了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也无法更好地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资金保障。二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人民币只是在贸易项下可兑换,在资本项下不可兑换,兑换自由度受到限制。境外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手中的人民币保值增值的运作途径相对也较少,限制了资金的流动性。境外企业拿到的人民币,除了用以支付中国货款外,要用作他途就有不便。因此,人民币要想能够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中占有一席之地,取决于它能否具有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所应具备的两大功能,一是能否解决结算过程中,人民币头寸盈余状态下境外投资者的保值”需求;二是能否有效引导和控制人民币头寸盈余状态下的‘增值”需求。
日本的经验表明,发达的离岸金融市场可以促进日元贸易结算。离岸金融市场,尤其是短期外汇市场,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贸易融资的场所。日本在推进日元结算时,积极推动日元结算贸易融资和日元结算贸易贷款,发挥政府对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防范机制。2005年,日本大藏省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设立中小企业出口债券担保基金,通过对当地进口企业提供日元贸易信贷,促进当地货币与日元兑换,保证当地的中小企业出口以日元结算。日本的这些经验对我们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很有借鉴意义。
要促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发展,必须加快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了推动人民贸易结算,我国应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逐步开放资本项目。同时,加快建设离岸金融市场。通过允许海外金融机构发行熊猫债券,增加人民币资金的使用,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国债市场和外汇交易市场,国债市场和外汇交易市场这二者是相互连接的。只有发展国债市场,才能找到我国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有了这个市场的基准利率才能发展外汇交易市场。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决定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根本性因素,只有能够为贸易伙伴提供足够回避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为境外人民币提供保值增值的t具,贸易伙伴才能愿意用人民币来结算。日本在推行日元结算初期,亚洲当地的进出口企业和日本企业的海外子公司,都希望市场上有更多的金融产品或者结算方式,从而方便其规避汇率风险,扩大日元计值的贸易融资。日本金融机构开发了很多新型金融产品,帮助日本母公司集中管理外汇风险,降低资金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