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我国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

发布时间:2015-07-07 09:06
摘要:国际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并已成为国际经济协作的重要途径和发展趋势。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对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刻不容缓。特别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时代,我国更应该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抓住发达国家向外进行产业转移的时机,充分利用外资和发展跨国经营等方式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升级;跨国经营
  
  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规律的作用下,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我国一方面应适时把握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使我国产业结构在调整中能符合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发展方向,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以使我国的产业更新与国际产业转移有机结合,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人世,市场准入的进一步开放,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速度加快,规模不断扩大。
  
  1 我国在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面临的机遇
  
  1.1 可以充分利用我国资源
  人口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我国在劳动力,资源上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公司来华投资。我国的沿海地区出现了集中生产某种产品的产业集聚现象。产业的转移方式也随着产业集群的形成由来料加工发展到直接投资,甚至将研发总部向这一地区转移。
  
  1.2 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
  促进产业升级。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较快。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为4159.6亿美元,同比增长27.2%,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29.2%,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2182.5亿美元,同比增长31.8%,占全国出口总额比重28.6%。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我国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逐步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1.3 有利于加快企业改革重组
  形成规模经济,从企业规模的角度分析,我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实现规模经济,企业生产规模偏低,无法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相竞争。企业组织结构效率低下,资金匮乏,高耗能。高污染大量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可以加快企业并购,改造,重组进程,发挥聚集效应,促进产业集中,形成规模经济,增强发展后劲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2 我国在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国际直接投资懂得大量引入使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受到冲击,外资通过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收买和控制我国企业股权,对品牌实行控制使我国某些行业丧失了经济支配权,从而对我国国内企业成长与壮大形成强烈冲击。外资对于某些行业及其主要产品的控制,一方面造成了中国国内市场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由于外资企业在劳动生产率、税收、价格、企业规模、效益及组织管理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使我国某些弱小的民族企业很难与之相抗衡。
  (1)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2006年外商投资行业中,第二产业位居首位,占外商直接投资全部协议项目的总量的67.81%,占合同资额的80.40%,占实际利用外资额的67.91%,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占全部协议项目总量的29.90%,占合同金额的17.94%,占实际利用金额的18.54%。第一产业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最少,占全部协议项目总量的2.29%,占合同金额的额1.65%,占实际金额的0.95%。
  (2)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水平仍然偏低,使我国陷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在当今的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依然掌握着主动权,他们处于垂直分工的高端,而我国处于垂直分工的低端。我国专门做工厂,接受委托加工,而发达国家企业则侧重于做品牌,把资源更多的配置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品牌塑造上。我国企业依靠贴牌定制的“中国制造”往往只有1%~2%的利润。相反,跨国公司凭借着其造型新颖,技术先进的产品赚取高额利润。
  (3)劳动力素质短期内难以得到彻底提高,高级技工等熟练劳动力存在较大缺口。目前我国劳动力素质结构还很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造成高智力、高素质、替代弹性小的高级劳动力稀缺,而一般的体力劳动者严重过剩。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加快,高科技产业日益增多,国标产业转移层次提高,国外移人产业对我国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至于许多城市以高薪聘请高级技工不可得而同时却存在大批所谓“剩余劳动力”。
  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限制了外资对我国某些产业的投资如制药业,致使高技术产业有可能投资于他国。沿海地区人工成本开始升高,低成本优势逐步弱化,投资环境急需进一步改善等,都对我国迎接国际产业转移构成了挑战。
  
  3 我国参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应对策略与政策分析
  
  我国既要牢牢把握住机遇,也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来迎接挑战,总的来看,我们须做到以下几点:
  (1)从企业微观层面来看,企业在参与国际产业转移中必须注重科技创新和自主开发,加大承接技术转移的力度。在引进过程中要重视技术专利和专有技术的引进,并加大对技术消化吸收的投人,形成对引进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我国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其次,对有条件的企业倡导“走出去”战略。提高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以全方位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寻求资源的合理配置。再次,企业要加强对员工培训的经费投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知识更新能力。
  (2)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应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优化产业转移的政策环境。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跨国经济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学、高教的现代宏观调控体系。其次,严格控制低级产业进入,扩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引进和接纳,防止产业结构低级化。再次,政府应调整产业结构政策,引导外资流向,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及区域产业合理布局。政府应刺激外资在我国中西部的投资以及吸引外资向第一、第三产业转移。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重大变革。因此,如何将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的生产能力转移和自身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经济尤其是外经贸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外国直接投资流向相伴随而建立的这种生产基地能否进一步整合出新的竞争优势。为了更多地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之处,促进产业成长和提高竞争力,不管是从企业个体来说,还是国家的宏观层面来讲,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上一篇:论政府主导下的外贸管制体制

下一篇:关于我国出口贸易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