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调整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7 09:09
摘要:自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贸易额每年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对外贸易竞争力得到了提高。然而,我国对外贸易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贸易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通过选取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衡量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并指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对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
关键词:对外贸易竞争力;rca指数
1 对外贸易竞争力分析
通常,以进出口数据为基础的对外贸易竞争力指标包括;国际市场占有率、净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等。由于rca指数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能较好地反映一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优势,因此,本文主要选取该指标来衡量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
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指数。即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由巴拉萨(balassa)于1965年提出的,是指一国总出口中某类商品所占份额相对于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大小。这一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的相对优势,它可以用来判定国家之内哪些产业内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其公式为:
rcaij=xij/xij/xwj/xw
其中,rcaij代表某类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d代表i国第j类商品的出口额,xi代表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xwj代表k类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xw代表所以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如果rcaij值小于1,表示该国企业在该类商品上处于劣势;如果rcaij大于1,表示该国的企业在该类产品上的出口相对集中,在这类商品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其值越大则比较优势越大。
表1列出了中国从1980到2005年10年中按sitc分类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从表1来看,首先,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品,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品。1980年中rca指数大于1的产品有4类,其中两类产品为资源密集型,另两类为劳动密集型。20世纪90年代初,加工贸易在出口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的比较优势由资源密集型产品转向劳动密集型产品;1990年,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各有两类的rca指数大于1,至1993年,初级产品中只有第0类的指数大于1,而两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指数仍大于1。
再次,资本密集型的机械和运输类制成品(sitc7)的rca指数在1997年之前一直低于1,这是我国出口的比较劣势,说明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但其rca指数在2005年达到了1.3,这说明国内企业在机械和运输产品制造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从要素禀赋看,中国资源和资本缺乏。而劳动力资源十分充裕,对外出口数据显示出我国企业确实发挥了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具有竞争力的出口商品仍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且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而缺乏竞争力的主要是基础材料、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等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多地取决于国内低廉的劳动力。尽管sitc5和sitc7产品的出口开始初步显示出比较优势,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在上升,但这些产品的出口中外资企业占了很大份额。且以加工贸易作为主要贸易方式。
简言之,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这种竞争力并不突出,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出口的高附加值产品较少,竞争优势较弱,尚需进一步提高。
2 调整对策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贸易竞争力得到了提高,但分析中指出的问题不容小觑,贸易结构调整缓慢、发展不稳定、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过低等等,都是制约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调整。
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
前述分析中指出,我国贸易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研发的投入,政府可以通过资金配套吸引企业进行研发活动,以及为企业研发投人提供低利率融资贷款,对于企业的研发投资收益给予税收减免,加强知识产权及专利的保护力度,刺激厂商进行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
第二,以企业为主体,将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创建品牌优势相结合。
企业是一国产品出口的生力军。提升对外贸易竞争力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为主体,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对高、中、低档产品都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避免频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挡,重视产品外观包装等非价格因素的影响,实现产品的高档化、特色化,多样化生产,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信誉,努力塑造自主品牌,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调整加工贸易方式,加快发展加工高深度、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
如第二部分分析所指出的,加工贸易当前在我国对外贸易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加工程度较低,且附加值不高的加工贸易出口在出口贸易总额中占了较大比重,是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中的一大弊端,所以促进贸易方式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对外贸易竞争力;rca指数
1 对外贸易竞争力分析
通常,以进出口数据为基础的对外贸易竞争力指标包括;国际市场占有率、净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等。由于rca指数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能较好地反映一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优势,因此,本文主要选取该指标来衡量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
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指数。即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由巴拉萨(balassa)于1965年提出的,是指一国总出口中某类商品所占份额相对于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大小。这一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的相对优势,它可以用来判定国家之内哪些产业内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其公式为:
rcaij=xij/xij/xwj/xw
其中,rcaij代表某类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d代表i国第j类商品的出口额,xi代表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xwj代表k类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xw代表所以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如果rcaij值小于1,表示该国企业在该类商品上处于劣势;如果rcaij大于1,表示该国的企业在该类产品上的出口相对集中,在这类商品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其值越大则比较优势越大。
表1列出了中国从1980到2005年10年中按sitc分类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从表1来看,首先,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品,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品。1980年中rca指数大于1的产品有4类,其中两类产品为资源密集型,另两类为劳动密集型。20世纪90年代初,加工贸易在出口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的比较优势由资源密集型产品转向劳动密集型产品;1990年,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各有两类的rca指数大于1,至1993年,初级产品中只有第0类的指数大于1,而两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指数仍大于1。
其次,1995—2005年,第0类产品rca指数一直小于1,自此中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完全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标志着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企业产品结构上有所提升。在两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第8类制品的rca指数由1980年的1.89上升到2005的3.07,标志着此类产品在出口中始终占有主导地位。
再次,资本密集型的机械和运输类制成品(sitc7)的rca指数在1997年之前一直低于1,这是我国出口的比较劣势,说明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但其rca指数在2005年达到了1.3,这说明国内企业在机械和运输产品制造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从要素禀赋看,中国资源和资本缺乏。而劳动力资源十分充裕,对外出口数据显示出我国企业确实发挥了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具有竞争力的出口商品仍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且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而缺乏竞争力的主要是基础材料、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等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多地取决于国内低廉的劳动力。尽管sitc5和sitc7产品的出口开始初步显示出比较优势,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在上升,但这些产品的出口中外资企业占了很大份额。且以加工贸易作为主要贸易方式。
简言之,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这种竞争力并不突出,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出口的高附加值产品较少,竞争优势较弱,尚需进一步提高。
2 调整对策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贸易竞争力得到了提高,但分析中指出的问题不容小觑,贸易结构调整缓慢、发展不稳定、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过低等等,都是制约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调整。
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
前述分析中指出,我国贸易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研发的投入,政府可以通过资金配套吸引企业进行研发活动,以及为企业研发投人提供低利率融资贷款,对于企业的研发投资收益给予税收减免,加强知识产权及专利的保护力度,刺激厂商进行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
第二,以企业为主体,将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创建品牌优势相结合。
企业是一国产品出口的生力军。提升对外贸易竞争力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为主体,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对高、中、低档产品都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避免频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挡,重视产品外观包装等非价格因素的影响,实现产品的高档化、特色化,多样化生产,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信誉,努力塑造自主品牌,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调整加工贸易方式,加快发展加工高深度、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
如第二部分分析所指出的,加工贸易当前在我国对外贸易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加工程度较低,且附加值不高的加工贸易出口在出口贸易总额中占了较大比重,是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中的一大弊端,所以促进贸易方式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经营绩效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