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5-07-07 09:13
【摘 要】产业结构是贸易结构的基础,决定了一国贸易结构的水平,而贸易结构是产业结构的反映,并引导着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动。本文在两者的互动关系基础上,对我国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 产业结构 开放结构
  
  一国的产业结构不应是一种封闭结构。各国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深,这主要体现在一国产业结构在运行中通过贸易和投资等方式相互重组和整合。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产业结构的优化离不开国际因素,而国际贸易则是国际因素影响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的“通道”。
  
  一、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相互作用的因素分析
  
  (一)国际贸易影响国内产业结构的形式
  1.进口
   借助于进口产品来开拓国内市场, 引发该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当该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 规模经济得到充分利用, 生产成本显著下降时, 再利用本国某些生产要素禀赋比较优势, 出口该产品, 并通过国际市场的开拓, 进一步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2.出口
  即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 并以制成品出口逐步替代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 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扩大出口带动整个工业结构调整。具体做法为: 首先在国内开发新产品, 形成国内市场, 以此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当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时, 便开拓国外市场,扩大出口。随着国外市场的形成, 进一步出口有关技术和输出资本。当国外生产能力形成之后,再把这种产品以更低价格打回本国市场, 以此促进国内这一产业的收缩, 乃至转向其他新产品的开发。通过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该国的产业结构便不断发生变动, 从而获得动态比较利益。
  3.贸易二元化
  一国既需要由出口产业,也需要有不出口的产业,这样国内产业结构才能均衡发展。同时,一国的出口产业会对不出口的产业产生影响。
  综上,国际贸易能有效调整产业间各种耦合方式, 提高产业协调性, 强化结构聚合效应。
  (二)产业结构影响国际贸易的形式
  1.在自由贸易中,产业结构的差异决定了各国贸易机会成本的差异
  产业结构的差异,不管是阶段性差异还是部门结构差异,都会体现为边际转换率的不同。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的国家,由于其技术层次较低,那么为了换取它所需要的工业品,就不得不动用更多的资源,所丧失的机会成本就会很大。对于产业结构层次较高的国家,由于技术层次高,转换率高,因而用较少的资源生产工业品就能换取较多资源生产的初级产品,这就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资源的一种变相掠夺,即使贸易条件均衡的情况下,这种掠夺也是存在的。
  2.产业结构的阶段性差异与国际贸易条件
  产业结构的阶段性差异是由生产技术体系的差异决定的,是技术层次差异的表现。技术的不断进步,意味着边际转换率的不断提高,从而改变某些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边际转换率的提高,对于既定的贸易条件,就意味着贸易条件的相对改善,而对于技术停滞或进步缓慢的国家来说,就意昧着它对于技术进步国的贸易条件相对恶化了。
  3.产业结构的部门性差异与国际贸易中适应经济波动的能力
  产业结构较完全的国家,其适应经济波动的能力强于产业结构单一的国家,并且可以通过向它国输出这种波动来稳定自己的经济。而产业结构单一的国家由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使它在适应经济波动上显得极其脆弱。

  二、我国产业结构与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产业结构总体现状
  我国的产业结构经过长期的调整得到了较大改进 ,但与世界各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产值结构突出地表现为总体水平低下 ,结构严重失衡:第一产业严重滞后 ,第二产业过度超前 ,第三产业发展不足。而且第二产业的超前发展 ,是建立在大量消耗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为代价的。
  (二)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
  我国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以进养出当属于这一类型。以进养出是指利用国外原材料和技术加工生产成品再出口。在国内生产有潜力,国外销路较好,而在原材料和零部件短缺的条件下开展以进养出业务,可以充分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挖掘设备、技术潜力,扩大出口商品生产,形成劳动密集型要素组合方式。
  (三)应注意的问题
  1.结构开放的负效应
  国际贸易有可能在没有改善国内产业结构甚至导致国内产业结构恶化的情况下也会带来短期的经济增长,这种增长是以国内资源的大量低效使用为代价的,最终仍会阻碍经济增长。
  2.注意深度开放结构下的国际产业分布与产业转移。在各国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基础上的国际分工分业格局,必然是发达国家主要发展尖端产业,中等发达国家主要发展现代产业,而发展中国家主要发展传统产业。作为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这一产业分布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完整的产业关联,然而从每一国家来说,其产业结构则是“残缺不全”的,有必要提防国民经济由于国内产业结构“空心化”,造成国民经济内部机制失控;另一方面,还应注意借助于某种力量(如政府扶植等)发挥潜在要素禀赋优势的产业潜能。
  3.我们应根据世界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动态比较利益为着眼点,坚持可持续性、资源效益性和竞争性原则,在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的同时,扩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保持传统产品竞争优势的同时,创造新的优势,促进结构升级。
  4.优化资源配置就要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建立主导产业群,实现经济规模化。必须运用财政金融的“整合力”,促进企业广泛开展分工与协作,使企业从“各自为阵”、“封闭全能型”向“市场牵动型”、“产业拉动型”、“群体联动型”转化,推动产业优化组合。
  5.应以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跨越式成长。在国际贸易中,逐渐强化第三产业的开放,发挥我国劳动力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国际间长短期资本的输出入管理,鼓励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
  6.把技术化作为发挥后发优势的战略目标,促进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按传统的方式建立起的低技术含量的经济成长方式,会因能源和物资等的匮乏,非但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反而扩大了差距。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增值性,提高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才能加速产业结构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85.
  [2]徐佳宾.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与市场形态[j].财贸经济, 2007.

上一篇:对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扩散效应分

下一篇:浅谈收支变动与进出口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