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里程和碳标签对世界农产品贸易影响的初探
近年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激发公众对co2减排的兴趣和引导低碳消费,掀起了一股对食品标注“食物里程”(foodmiles)的热潮,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食品贸易商、广大消费者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同时,欧美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在研发产品碳足迹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标准,相关国际标准也即将发布,为在商品贸易中引入“碳标签”(carbonlabeling)铺平了道路。出口商品“碳标签”的认证呼之欲出。为此,“食物里程”、“碳标签”及其对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潜在影响,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食物里程”:起源与争论
“食物里程”(foodmiles)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提姆·郎(timlang)教授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paxton,1994)。食物里程是指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总里程,它涵盖了农产品供应链全周期的实际距离:即从农场到食品加工厂;从食品加工厂到物流仓库;从物流仓库到批发商;再从批发商到零售超市物理距离的总和。食物里程越长,意味着消耗的能源越多、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这一概念在全世界越来越重视二氧化碳减排和环境问题的今天,引起了欧美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
2003-2004年间,英国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认为购买和消费本地农产品(即食物里程短的农产品)是消费者降低碳足迹、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2006年,英国农场主周刊网站提出“本地产品才是里程友好的产品”的宣传口号(johnballingalletal,2008),2007年以来,“食物里程”备受英国消费者关注。消费者普遍认为,购买从农场到餐桌距离最短的产品是降低碳足迹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在公众中建立绿色环保的责任和形象,英国一些大型零售超市,开始在通过空运而进口的产品上增加“空运”标签。特易购(tesco)和玛莎(marks&spencer)都宣布斥巨资启动这一标签计划。玛莎宣布启动2亿英镑的5年计划,到2012年达到碳平衡并对供应商提出环境管理的新要求;承诺尽量减少空运食品的进口,并对此类产品增加“空运”标签。与此同时,特易购发起了5亿美元的生态计划,承诺降低本公司的碳足迹,鼓励消费者购买更具有可持续性的产品。这场“食物里程”运动使许多英国普通消费者意识到,应该通过多购买本地农产品来降低自己的碳足迹。
除英国外,“食物里程”也引起了其它一些国家和国际机构的关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世界土壤协会(wsa)、美国旧金山本土膳食主义者协会(locavores)等都表示支持“食物里程”运动。美国本土膳食主义者协会鼓励人们购买和消费位于家庭住所方圆100英里以内生产的本地食品,以低碳消费行为的实际行动来保护世界环境。在澳大利亚,支持“食物里程”理念的机构有:澳洲资源保护基金会(acf)、悉尼食品公平交易联盟(sffa)、拜伦郡理事会(bsc)等。在墨尔本,一家“百英里咖啡店”于2007年开张营业。
综上所述,“食物里程”这个仅仅表示食品运输距离的术语,一度成为欧美国家广大消费者选择购买低碳产品、环境友好产品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产品的衡量标准。然而,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食物里程”是一个不科学、不严谨的农产品碳足迹和环境可持续性指标,严重误导了广大公众和消费者。
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defra,2005)研究显示:从能源的消耗来看,从西班牙进口西红柿比在英国用供热温室大棚生产西红柿碳排放更低、更具有环境可持续性效益。saunders等人(2006)研究发现:即使把新西兰至英国的远洋运输因素考虑在内,新西兰生产乳制品、羊肉、苹果和洋葱所消耗的能源仍然比在英国本土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能源少。研究证实,大部分与食品运输相关的环境成本主要来自于进口国国内运输而非国际运输。defra(2005)指出,英国消费食品国内运输的能耗占食品运输总能耗的82%。一个典型的英国家庭去一趟食品超市采购20公斤食品,需开车6.4公里,消耗25.6兆焦耳的能源。而这一等量能源,足于把20公斤的食品在海上运输8500公里(heyesetal,2008)。最新研究发现,一个消费者开车去6.7公里以外采购本地有机蔬菜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大型超市冷藏、包装、运输乃至配送到消费者家门口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还要多(davidcoleyetal,2009)。
由此来看,从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来考虑,购买和消费“食物里程”短的产品不一定能够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许多情况下,购买和消费本地产品甚至会增加全球温室气体(ghg)排放量。因此,究竟如何确定食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向消费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产品碳足迹信息,成为继沸沸扬扬的“食物里程”热之后业界、政府和研究人员需冷静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碳标签:标示产品碳足迹的方法
鉴于“食物里程”概念的局限性,英国、法国、瑞士、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开始尝试采用碳标签的方法来标注产品中隐含碳的含量。英国于2008年10月,发布了一项公众可获取的规范pas2050,即《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这项规范是在英国政府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的支持下,由英国标准协会(bsi)、英国碳信贷基金(carbontrust)联合制定的。此规范适用于检测产品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产品的碳足迹,旨在寻求在产品设计、生产和供应等全生命周期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机会。英国碳信贷基金已经发布了碳足迹和碳排放标示,并与美国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跨国企业以及中国能源保护投资公司开展了合作。英国碳信贷基金目前正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等国际组织联合开发一种全球通用的、检测产品隐含碳排放的国际标准(lindsayhoganetal,2009)。除英国外,法国、瑞士、美国、加拿大等国也开始了碳标签的研发计划,各国碳标签研发现状的比较详见表1。
三、对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潜在影响
无论是“食物里程”概念的炒作,还是“碳标签”的实施,无疑都将对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空间可能会被压缩。“食物里程”运动通过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引导人们购买和消费本国甚至是本地农产品,减少购买和消费远渡重洋的进口农产品。因此,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市场份额将会减少,这对以农产品等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产生较大影响。“食物里程”这一不够科学和严谨的概念,由于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接受,近年来对许多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已经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和误导。研究表明,欧洲的“食物里程”运动的受害者主要是那些最贫穷的国家,尤其是依靠空运向欧洲出口农产品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如马拉维、马达加斯加)和新西兰(johnballingalletal,2008)。
第二,“食物里程”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食物里程”运动缺乏科学依据,带有明显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其支持者明确表示,“食物里程”是限制进口的正当理由(wilson,2007)。“食物里程”运动抵制来自其它国家的同类进口产品,无论这种产品的隐含碳是否高于本地产品。因此,“食物里程”实际上成为一种新的绿色贸易壁垒,与世界贸易组织倡导的非歧视性国民待遇条款的自由贸易规则相悖。
第三,碳标签的全面推行将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产品碳足迹的标准尚未统一,各种检测产品碳足迹的标准和方法尚处于研发和小范围实验阶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正在研发检测产品碳足迹的国际标准,wri的温室气体协议计划预计在2010年12月发布,而iso的国际标准将于2011年3月发布(carolinesaundersetal,2009)。随着产品碳足迹检测标准的完善和统一即国际标准的出台,出口产品碳足迹的检测和碳标签认证必将成为一种趋势。而出口产品碳标签的引入对国际贸易的潜在影响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四,碳标签实施的高昂成本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农产品拒之门外。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较,由于较少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温室设施、加工设备和化肥等,在农产品生产环节具有一定的低碳排放优势。但高昂的碳排放检测费用却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难于承受的(a,2009)。因此,缺乏碳标签的产品在未来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将意味着失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使得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份额下降。
第五,碳标签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还取决于许多其它因素。s-jones等(2009)分析了碳标签的引入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到英国的园艺产品脆弱性的影响。指出:距离英国遥远的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可替代程度高的产品受到的影响最大,如肯尼亚的四季豆、以色列的西红柿和辣椒、危地马拉的豌豆等;而出口热带产品或在英国缺乏替代品的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较小,如印度的茶叶和葡萄、菲律宾的芒果、中国的茶叶等。因此,碳标签对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仍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六,碳标签标准的制定和认证将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新的技术贸易壁垒。碳标签引入的前提,是对产品碳足迹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检测。而检测产品碳足迹的技术标准是由发达国家制定和组织实施的。一旦碳标签用于国际贸易商品中,就有可能被这些国家或进口商用来设置技术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将面临发达国家进口商强制性碳标签认证的要求,从而使碳标签成为一种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的有效工具。▲
下一篇:浅谈国际贸易摩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