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要素成本上升对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实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低廉的要素成本优势提升了“中国制造”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影响力,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变化。近年来,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原材料、能源、环境、物流等在内的要素成本的不断上涨,已经对我国的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出口企业,尤其是那些风险抵抗能力较差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和附加值含量较低的初级产品出口企业,在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在不断下降,甚至导致了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纷纷倒闭。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依靠的低劳动力成本、低技术含量、低环境成本、低价格竞争优势已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在要素成本上升背景下,加快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型,这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主要课题。
一、我国要素成本的变动趋势分析
(一)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廉价劳动力资源的优势,我国迅速发展为世界加工制造业基地,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用工荒及工人维权等现象频频出现。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纷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来缓解用工荒对经济的冲击。2013年全国有27个省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17%。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特别对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低附加值产品的影响甚大。
(二)能源价格高位运行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能源工业的产能趋紧,能源缺口变大,能源工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图1显示,2003-2013年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的缺口始终居高不下,2007年的年缺口额达到历史最高的3.3亿吨标准煤,此后由于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缺口额虽有所下降,但是2013年的缺口额仍然高达3.6亿吨标准煤,能源供求关系不平衡是导致我国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由于我国能源税收、能源补贴等改革方案的逐步推出,我国的能源价格也开始向市场价格回归。从统计分析数据来看,我国近年来的主要能源产品价格持续走高,而且这种趋势还会持续。
(三)土地价格连年升高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土地供给价格必然具有上涨的趋势。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地区为了追求GDP的高增长,实行了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工业用地政策,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出口竞争力,以此来提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但随之而来的高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又不断使得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图2显示近几年来,除了2008-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四类用地价格增幅有较大回落,甚至还一度出现了负增长,但是最近两年的增速又明显加快。2013年国土资源部对全国105个主要城市的用地价格进行了监测,工业、住宅、商业、综合地价分别为700元/平方米、5033元/平方米、6306元/平方米和3349元/平方米。四类用地价格的环比增长率分别是1.3%、2.6%、2.3%和2.1%,同比增长率分别是4.5%、9.0%、7.9%和7.0%。
(四)融资成本总体趋高
结构调整的宏观政策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导致了企业融资成本总体趋高,部分财务状况欠佳、财务实力不强的企业可能出现经营困难,进而引发倒闭、违约等信用风险事件。以银行间的7天回购利率为例,2011年之前多数在3%以下波动,2011-2012年上行至3%-4%之间波动,2013年以来进一步上行至4%-4.5%,说明整个市场的资金成本还在不断上升。尤其是中小型出口企业不易得到银行贷款而借道民间融资渠道,而民间融资由于风险比较大,融资成本比较高,这对日渐微利化的中小型出口企业更是难以承受之重。
(五)环境成本压力加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迫切的政策选择。从表1数据分析,我国的环境治理投入呈现整体增长之势,以工业污染治理为例,其投资完成额从2005年的4581909万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5004573万元,其中2007年甚至高达5523909万元。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过程中,环境保护支出作为同劳动、资本、技术等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最终由产生环境污染的企业承担,企业的环保投入增加,生产成本由此上升。我国许多出口企业的生产还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赚取的利润原本就很微薄,环境规制的提高将进一步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
二、要素成本上升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一)出口企业的经营效益下滑
劳动力和能源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使得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持续增加,这是导致目前我国出口企业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图3显示,2005-2013年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毛利润率呈现总体下滑,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的平均亏损额则呈现总体上升,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毛利润率仅为15.56%,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的平均亏损额则高达0.12亿元。同时我们对江苏省重要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影响企业效益的主要因素,92.3%的被访企业认为是“原材料价格走高”;有94.5%的被访企业认为是“劳动力价格走高”;53.3%的被访企业认为是“融资成本增加”(其中被访企业中,有融资行为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增加”的比例达到78.6%)。由此分析,除了市场需求疲软、价格下降等因素,出口企业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也是导致出口企业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
从国际竞争力角度来看,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产品质量(品牌)和产品价格,而要素成本上升对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影响主要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变化。由于自主研发能力薄弱,长期以来我国的产品出口主要依靠的是成本价格优势,而要素成本的普遍上涨导致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幅提升,出口价格可能也会较大幅度的上涨;而在出口议价能力缺失的情况下,产品出口的利润水平就会下降,这就进而导致出口企业的创新投入减少和产品质量的下降(见图4)。近年来我国纺
织、服装、玩具等低端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明显下降,我国制造业在低端市场上的优势不断弱化(见表2)。
(三)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压力加大
随着劳动力和能源等要素价格高涨,高耗能、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成本激增,出口经营难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在所难免。表2显示,从2003-2013年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排名有了显著变化,作为传统出口大户的纺织业从2003年的第2掉到了2013年的第5,比重也从8.35%下降到了3.88%;另一传统出口大户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更是彻底退出了前五的行列;而电子通讯设备、交通运输设备、通用设备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交货值排名显著提升,比重也显著增加,成为拉动我国出口增长的主导产业和高增长产业群。
(四)外资制造业海外转移加快
要素成本价格上涨导致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明显减弱,以劳动力成本为例,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劳动力的绝对成本已经超过部分周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竞争程度比较高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另外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许多国家的投资门槛降低、投资吸引力增加和人民币持续升值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外资制造业的海外转移规模和速度都有增加。表3数据显示2005-2013年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金额增加的同时,外商撤资的规模也在不断加大,而且撤资金额占当年直接投资金额的比重从2005年的5.88%上升到了2013年的17.08%。从长期来看,中国的成本优势已经不能维系,适当调整外资政策、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迫在眉睫。
三、应对之策
(一)加快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升,减轻要素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
当前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背景下,要想维持我国的竞争优势可以从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入手,而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一要通过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加快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步伐。要用现代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二要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质量,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级技术工人,从源头上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素质,适应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通过技术创新增加出口产品差异化程度并提高产品附加值
产品同质是导致出口企业压低价格、挤压利润的一个重要原因。出口企业必须要在产品的形象、技术和服务等方面增加跟同类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更具价格话语权和更具竞争优势。对于经营能力较好、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来说,可以考虑开发高端产品,因为高端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较强,不会轻易受物价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相对于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的销售量虽然会有所降低,但是其销售额和销售利润反而会增加。因此,我国的出口企业也应加大高端产品的开发力度,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差异化的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质量,这样出口企业在面对政策和成本上涨压力时才会更具主动性,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才会更具竞争力,出口产品才会更具利润空间。
(三)加强出口营销管理,重视出口产品的自有品牌建设
在产品的供应环节中,营销和设计开发同属附加值最高的环节,我国多数出口企业擅长制造但忽视国际市场营销,以致利润空间很小。因此,我国的出口企业应抓紧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主要客户的需求,及时得到市场反馈信息,从而为企业的战略调整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在拥有了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以后,出口企业还可以利用细分市场的战略加强定价的主动性。同时为增加利润,改善贸易条件,出口企业应该加强自主品牌的建设,走品牌化发展道路。企业只有创设自己的品牌,才能提升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才能创造出更高的附加值。在要素成本上升背景下,出口企业更应加大创新研发,建立自有品牌,实现从贴牌到品牌、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
(四)推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产品出口的市场集中度高,美国、日本、欧盟等是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但是出口目标市场的过于集中具有很大的潜在风险。例如欧债危机发生时,欧洲经济低迷、整体购买力下降,主要市场集中在欧盟的出口企业承受了很大的出口压力。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适当降低市场集中度,减少产品出口对欧美等市场的过分依赖,分散出口市场风险。出口企业在以传统发达国家或地区作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同时,也要积极开拓亚、非、拉美等新兴出口市场,扩大总体市场规模,改善出口市场结构,降低出口市场过度集中的风险。另外,在要素成本上涨和人民币汇率的双重影响下,出口企业可以在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发拓展国内市场,实行内外销并举战略。我国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上涨,国内的消费市场也是潜力无穷。
参考文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要素成本上涨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中国国情国力,2013,(11)10-12.
傅京燕,李丽莎.环境规制、要素禀赋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0,(10)87-98.
金三林,朱贤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开放导报,2013,(2)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