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浙江民营企业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创新

发布时间:2015-07-24 09:44

 民营企业作为浙江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重要主体,对促进浙江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浙江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好的省份之一,经济的发展动力主要依靠体制外制度创新过程发展崛起的民营经济的扩张。浙江省民营企业作为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一个成功的企业群体,以其独特的“浙江模式”风靡全国,乃至全世界。
  一、浙江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现状发展趋势
  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在2014年趋于改善,经济增长动力有所增强,但风险因素依然突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浙江省经济开局稳,但仍然面临下行压力,部分领域风险有所上升。据统计,浙江省上规模民营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囊括了全国33%的规模企业。截至2012年底,浙江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5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55万户,民营企业78万户,民营企业总量同比增加8%,占内资企业比重达到87%。经过多年持续高速增长,浙江已经成为我国的外贸出口大省,在全国外贸出口排名中连续多年位居第四位,仅次于广东、江苏和上海。就总体局势来看,浙江省外贸具备实现稳定增平长的条件,但困难和挑战较多,形势严峻复杂的一面不容低估。
  1.浙江民营企业现状
  (1)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结构分析
  全球经济中的中国元素日益增强(图1),2008 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浙江民营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很多民营企业出现订单减少、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这也直接导致了2008 年浙江经济骤然减速。出口贸易总值从2009年之后持续增长,民营企业的增长速度更是突飞猛进,远远超过国有企业, 2013年时几乎和外商投资企业平起平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浙江正在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经济回暖,企业回升。其影响力备受世界关注,中国在国际经济与政治舞台上的话语权将有所提升。
  图1 2002-2014年1-3月中国出口统计(按企业性质分)
  (2)浙江民营企业出口总额曲折上升
  浙江的民营企业广布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特别是占GDP总量一半以上的第二产业中,民营企业可谓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根据调查(图2,横坐标1表示2013年1月,以此类推)自2013年到2014年5月,浙江民营企业出口总额呈波动增长,2013年年初和年终是出口总额最高时期,17个月每月的平均值达1394373.176万美元,2014年5月出口总额最高,在1786183万美元。浙江省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民营企业是浙江经济的主体,民营企业外贸是推动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架马车。与其他省的企业相比,浙江民营企业开拓精神强、管理成本低、省内配套产业齐备、市场适应性灵活;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具有产权优势、机制优势和成本优势等;在海外投资中受政治因素的干扰相对较少。
  图2 2013-2014年5月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总额
  2.浙江民营企业发展趋势
  从民营企业发展的势头看,根据右表可知,民营企业走出去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2013年进出口总值为3358.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民营企业2012年实现进出口1793.8亿美元,同比增长5.6%,比全省进出口增速快4.7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升。2013年,浙江省外贸逐渐走出了2012年的低谷,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出口增速重回两位数时代;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2068.6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关口。2013年,浙江省进出口值、出口值和进口值分列全国各省市的第5位、第3位和第6位。
  无论多大规模、什么性质的企业,它成功亦或失败,归结起来原因无非是内外两个方面。内,是指企业的产品研发、企业人事、财务、组织管理能力及市场营销;外,则是指社会环境与政府环境,其中政府决策、政策、政府依法行政及政府诚信,对企业具有生死攸关的作用。导致浙江民营企业在出口贸易中衰败或死亡的原因有些是原生性的,一直就与浙江民营企业成长历史相生相伴,至今仍然在严重腐蚀着浙江民营企业的肌体;有些却是新生的,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而且其中一些新生病菌就想SARS病毒一样,具有极强的复制性和蔓延性,尤其值得浙江民营企业家们警惕。
  1.核心竞争力不足
  浙江省许多民营企业欠缺计划性、企业资源稀缺、信息错误等问题,企业规模小、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牌效应低、技术差等特点。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高的加工制造业上,如纺织、工艺品、粮油、日用品等。这些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在外贸竞争中,仅具有成本优势, 只能依靠价格竞争抢占市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力。不仅如此,民营企业权利关系相对简单,融资手段和工具还不够规范和稳定,对待产品质量和企业经营诚信意识较为淡薄,严重限制了浙江民营企业融资的途径,造成小企业难以扩展。这些都是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2.国际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用工难
  浙江民营企业中企业家优势比较明显,如鲁冠球、冯根生、宗庆后、马云等知名企业家。这些民营企业家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运作能力,而且具有肯吃苦、敢冒风险、敢为人先的精神。他们是企业存在、发展及壮大的根本所在。然而某些民营企业在国家经营活动中,并不重视管理机制,公关危机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人事管理,经常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首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无法与时俱进,人才流失严重,曾经简单重复劳动型的劳动力已不再是企业需求,技术能力有限的劳动者无法适应企业新的用工需求,在面对全新的国际市场环境时力不从心;其次,民营企业对跨国企业员工的管控能力薄弱,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落后,也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特别是在非物质激励方面,使企业耗费不少,员工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耽误的企业的发展契机,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3.民营企业出口遭受的出口限制及壁垒问题
  国际贸易中的出口限制及壁垒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本国的企业的商品,防止不良的贸易行为产生。如倾销行为、垄断行为等。随着贸易壁垒的多样化的发展,浙江民营出口企业遭受的国际贸易出口限制及壁垒的问题越来越多。如2012年10月1日,浙江顺达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的桔梗干惨遭拒绝,原因是桔梗干中部分含有污秽的或者腐烂而分解的不适合食用 的物质。当然,这也并不纯粹是出口限制问题,还有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国的出口企业的技术及食品质量不达标等现象造成。
  4.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税费融资问题
  在税收方面,企业普遍反映负税重,浙江的税负较上海、广东三地的销售税负率分别是10.5%、6.7%、7.6%。不仅如此,浙江省一些地区税务部门为完成考核指标,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摊派税收的现象。2012年12月1日,浙江省启动“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余杭区瓶窑镇、滨江区、金华市等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反映,“营改增”不但没有减轻其税收负担,反而大大加重了他们的负担。除了税收,各项费用负担也很重,一些地方的企业还需要缴纳20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在贷款方面,企业则表示不仅要承担较高的贷款利率(通常是基准利率上浮20%),还要承担贷款过程中的各项隐性成本和隐性风险,如有的银行以承兑汇票形式发放贷款,企业用承兑汇票贴现,又要额外增加3%的贴现。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是靠租赁的土地和厂房创业的,无担保物,银行为分散风险,于是让民营企业搞‘互保’,进而引发大范围的金融风险。由于以上几点障碍制约了浙江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的发展。
  三、促进浙江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的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的主要问题,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出口贸易中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应双管齐下,即着手民营企业的自我完善和依仗政府部门的大力扶助。
  1.以技术为先导,以品牌为后盾,升级传统产业
  为了提高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实施品牌战略更是浙江民营企业最有效的途径。浙江民营企业应立足于原有传统产业的优势,研发高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努力从附加值低的产品与服务向附加值高的产品与服务,从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升级。这种路径是企业立足于已有资源通过“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理论”提高出口贸易水平:一是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升级,二是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三是由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四是由模仿代工向自主创新转型升级,五是由传统竞争性产业向垄断性产业转型升级,六是由单一国际化向全面国际化转型升级。总之,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大型企业应该专攻核心创新、做长远的放眼未来的创新,中小型企业则应该对外部产品、生产的某一工序进行创新。
  2.完善管理机制,优化用工环境
  近年来,企业用工荒现象继续发展,已成为制约浙江民营企业科学发展的瓶颈之一。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平台和调节作用,积极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促进劳动力就业和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要进一步做好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督促指导企业优化内部用工环境,让员工实现体面劳动,鼓励企业通过兴建员工宿舍食堂,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福利待遇等措施,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留住已有的人才。树立正确的人才培训观念,做好公关。民营企业在提高出口贸易时,需要一批综合性人才,而企业又缺乏必要培养机制,需要政府引导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加强人才培养,有针对性地做好培训工作,为民营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政企合作,合理规避民企出口贸易壁垒
  政企充分合作,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克服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的障碍。政府应重视出口产品的检验,建立有效的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出口外贸条件,与主要产品输出国建立良好的长期友好关系。
  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民营企业不仅需要借助于高品质的产品,还需要采用合适的营销策略,尊重进口国的消费习惯和民间风俗,与当地经销商融洽沟通和交易,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合理把握外贸中的游戏规则,建立具有良好品质和信用破解,规避贸易中的出口限制和贸易壁垒,提高浙江省民营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可持续发展。
  4.规范征税制度,为营造中小民营企业良好环境
  鉴于中小企业反映较多的税费问题,有以下四个建议:一是规范征税制度、杜绝突击收税;二是改进扶持中小民营企业的税收制度,加大转型升级企业的税收支持力度;三是理顺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税负平衡和服务业不同行业之间的税负平衡这两种关系;四是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流转税税率。
  据了解,“营改增”使浙江民营企业肩负更大压力,对这类企业而言,应适当结合第三产业具体行业的性质,使用更低档次的增值税率。政府可实行双轨制增值税作为过渡措施,即在现行扣税法基础上,对未实行增值税的行业和项目,其购买者可以采取扣额法来扣除。总的来看增值税水平的征收比例过高,应该下调整体的征收水平,提高个人和企业所得税征收比例。
  四、结论
  关于提高浙江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的对策不是轻率的,就其所面临的诸如核心竞争力不足、国际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用工难、遭受的国际贸易出口限制及壁垒问题、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多的困境,特别需要提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当前,太多的企业家在全球化、国际化竞争方面存在差,在这方面需要加强学习、补充,要提升全球运营的本领;其次是要提升配置全球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力。也就是企业的资源如何整合,如何去寻找资源,资源找到后该如何进行优化的能力;最后,浙江民营企业要有提升建品牌的能力。现在的民营企业在出口贸易遭遇壁垒问题时底气不足,话语权不多,主要原因在于品牌问题,品牌建设的滞后性,让企业拿不出有说服力的理由,因此不管在发展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民营企业家们都要提升自己的品牌建设能力,重视企业文化、精神及精华。
  参考文献:
   渼君.浙江这个对手,江苏已经瞧不上了http://forum. , 2014-04-21
   曹士云,姚茂群.浙江私营企业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4),75.82
   李继峰,张亚雄.基于CEG 模型定量分析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品征收碳关税为例.国际贸易问题,2012(5)
   陈查某.微笑曲线与上游攻略理论·前沿,2003(5):83-88
   孙江超.浙江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挑战及对策.中国商贸,2011,(14):83-84

上一篇:辽宁省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贸易分析

下一篇:2013中美经贸摩擦看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