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东亚地区贸易时间与贸易持续的实证探讨

发布时间:2015-08-03 09:43

一、中国与东亚地区的贸易时间状况
    世界银行的Doing Business项目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效率,其目的是为国际企业下一年的运作提供参考。在Doing Business的各项指标中,跨国界贸易(Trading Across Border)指标主要从贸易时间方面体现国家的物流竞争力,图1显示了中国在跨国界贸易指标排名中所处的地位。为了进行对比,该图主要选择了与中国资源禀赋相近的东亚各国以及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中国在这些国家中排名处于下风,仅仅略强于越南。
    
    中国在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供应链中从事低附加值的装配环节;这一环节缺乏技术含量,运作的核心目标是降低运作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与物流成本。作为全球生产网络的中心,东亚各国和地区,尤其是该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之间,为嵌入全球供应链而进行着激烈的竞争。由于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似,因此物流成本就成为竞争的一个关键所在。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近几年中国跨国界贸易各项细分指标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而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却不断得到改善,中国的物流竞争力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在中国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不断上升、汇率不断升值的趋势下,中国物流成本和效率劣势对中国对外贸易的负面作用将不断显现,降低中国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迫在眉睫。
    二、实证模型
    (一)计量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和双差分引力模型对东亚地区贸易时间与贸易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把被解释变量设定为两国之间的总贸易规模,分别对进出口进行回归,以验证国际贸易时间的主要变量:文件准备时间、内陆运输时间、海关清关和港口运作时间对东亚国家和地区贸易量的影响。文件准备时间和海关清关时间与一国的政策密切相关,都属于国际贸易的“软环境”。因此,本文把文件准备时间与海关清关时间之和称为贸易便利时间,用FAC(Facilitation的简写)表示。另一方面,内陆运输时间和港口作业时间与一个的基础设施相关,直接体现该国的物流效率,属于国际贸易的“硬环境”。本文把内陆运输时间与港口作业时间之和称为物流时间,用LOGS(Logistics的简写)表示。扩展的引力模型形式如式(1)所示:
    
    在回归模型中,国内生产总值与贸易量正相关,以及距离与贸易量负相关是所有引力模型的结论。但是也会出现特殊情况,比如被解释变量为某类产品或者样本数量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时候有可能出现相反的结论。如果两个拥有共同边界或者两国同属于某一区域合作协定国,这两个国家的贸易量也会因为地理位置上的便利或者因为双方密切的合作而相应增加。贸易时间的延长往往会增加企业运作成本,比如增加库存成本和产品过期成本,同时还会增加运作的不确定性。因此,贸易时间的延长通常会限制贸易的增长。本文的实证研究就是要对以上假设进行估计和检验。为避免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实证过程将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因此并不是完全按照上式进行回归。
    时间对不同类别的产品贸易的影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考察贸易时间对时间敏感产品、时间不敏感产品、零部件、产成品等的影响差异。本文所采用的时间敏感制造品分类借鉴了Djankov等的方法。Djankov等提供的时间敏感的制造品和农产品分别只占制造品和农产品贸易的5%和0.3%,不会对一国的贸易时间的改善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在估计过程中不会产生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双差分方法对贸易时间与不同种类产品的关系进行估计,这种方法能够确保控制变量对不同类别的产品影响相同,从而更好地反映贸易时间对不同产品贸易量的影响。双差分引力模型如式(2)所示:
    
    式中j表示进口国,i和k表示两个不同的出口国。ts代表时间敏感制造品、时间敏感农产品或者零部件产品。tis代表时间不敏感制造品、时间不敏感农产品或者最终产品。该模型能够检验出贸易时间对时间敏感产品影响是否与时间不敏感产品不同。如果各种贸易时间变量的系数为负,那就意味着每一环节贸易时间的延长对时间敏感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大于对时间不敏感产品出口的影响。
    (二)数据与变量的统计分析
    在本文中,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新兴经济体中的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以及东南亚联盟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以及文莱四国因为数据缺乏以及参与国际贸易较少而被排除。中国台湾也由于解释变量数据的不足而未被考虑。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而且与东亚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印度是中国最大的一个潜在竞争对手之一,而且在劳动力成本等方面与中国具有相似性,因此,本文也把美国和印度考虑到模型中去。为了更好地表现时间因素的贸易的影响,本文还把欧盟中的德国、法国和英国三个发达国家列为研究对象。这样,研究对象共包括16个国家和地区。
    贸易时间数据来自世界银行的Doing Business报告。表1为2010年研究对象的进出口贸易时间的描述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个国家的贸易时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国平均进出口时间分别为12.56天和12.31天;贸易时间最短的新加坡完成进出口分别仅需4天和5天,而越南完成一次出口平均需要22天,印度尼西亚完成一次进口则平均需要27天。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贸易在2009年大幅度萎缩,而2010年又有一个快速的回升。因此,双边贸易和各研究对象的GDP数据选自2008年,以避免2009年和2010年的贸易扭曲。双边贸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出口额为报告国所提供的出口数据。各国和地区的GDP和人口数据来自世界银行的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距离变量数据来自CEPII距离数据库,计算方法采用两国首都或者最大城市之间的大圆弧距离。此外,区域经济合作能够大大刺激双边贸易,尤其是东亚地区的贸易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区域联盟推动的。因此,区域联盟因素也被考虑到模型中。
    由于每种产品在物理特性和需求特点上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种类的产品对时间敏感程度也存在不同。为了检验这种差异,除了从总量上研究双边贸易之外,本文还对不同的产品类别分别进行了研究。首先,按照Djankov等的方法,把制造品贸易品分为时间敏感产品和时间不敏感产品。时间敏感产品和时间不敏感产品分别用三个2位SITC产品类别表示。对时间最敏感的三类产品包括办公设备(SITC75)、电气设备(SITC77)和照相设备(SI TC88)。对时间最不敏感的三类产品包括纺织品(65)、非金属材料(66)和紧固件(82)。其次,全球生产网络的兴起对零部件配送的快速性和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全球生产网络的中心,东亚的零部件贸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东亚经济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因此,本文进一步把贸易品细分为零部件和最终产品进行研究。零部件和最终产品的分类借鉴了Ando和Kimura的方法①。最后,东亚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方兴未艾,而不同的农产品在时间敏感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比如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存储时间只有几天,而像苹果、土豆等农产品却可以存放数周的时间。借鉴Gast的农产品存储时间信息,本文把农产品分为时间敏感农产品和时间不敏感农产品。时间敏感农产品的存储时间在三周以内,而时间不敏感农产品的存储时间在四周以上。Djankov等也借鉴了Gast的信息并且进行了整理。
    表2为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矩阵。贸易便利时间、物流时间以及总贸易时间与人均GDP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说明一个国家越富裕,该国的贸易软环境和硬环境就更好。
    
    (三)扩展的引力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回归采用了逐步回归方法,而且对贸易便利时间以及物流时间单独进行回归。表3是对扩展引力模型的回归结果。(1)列是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两国之间的距离对贸易出口的影响。这是基本引力模型所包含的变量。回归结果与预期符号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一致。(2)列是共同边界、区域合作协定以及进口关税这三个变量考虑到引力模型中的结果。除了进口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显著,其他变量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且与预期符号相符。由进口国关税税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74可以推断,进口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多重共线性造成的。共同边界和区域合作协定的存在能够显著地促进贸易出口;而尽管各国已经大幅度地降低了进口关税,但是进口关税仍然对贸易进口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3)列到(6)列是包含了贸易时间变量的回归结果。(3)列中进口国人均GDP的参数不显著。这同样可能是由多重共线性造成的。贸易便利时间参数的估计结果与预计相同,贸易便利时间越长,双边贸易额就会越少,反之亦然。(4)列为包含了物流时间变量的回归结果。从结果可以看出,进出口贸易双方所在国的贸易时间都对贸易量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进口国的贸易时间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更大。这可能是由东亚地区之间的贸易特点决定的。众所周知,东亚贸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跨国公司主导的中间品贸易。在中间品贸易中,中间产品往往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然后由发展中国家完成产品的装配。在跨国公司广泛采用准时制生产的背景下,跨国公司选择装配地时首先会青睐贸易时间效率高的地区,从而导致这些地区更多贸易的发生。
    从贸易时间类别看,物流时间的影响要大于贸易便利的影响。一国的出口贸易便利时间延长10%,该国的出口量就会减少3.3%;而进口贸易便利时间延长10%将导致进口量缩减7.3%。相比之下,一国的出口贸易的物流时间如果延长10%,那么该国出口量的减少量为6.3%;而进口贸易物流时间延长10%将导致进口量减少9.6%。出现这一差距的一个可能原因是这两个变量统计量上的差异。从上面的描述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6国的贸易便利时间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14天,而且变异系数较大(4.99/7.75=0.64)。相比之下,物流时间在范围在3天到7天之间,而且变异系数较小(1.21/4.56=0.26)。因此,出口贸易量对物流时间的反应就会更大一些。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内陆运输和港口作业对一国的贸易进出口的影响确实要比文件准备和海关清关时间要大。Freund和Rocha认为②,出口商更希望内陆运输的快速和稳定,因为内陆运输的不确定性会使贸易品的配送目标难以实现。相反,即使文件准备时间很长,出口商可以通过提前准备或者通过边干边学去更好地熟悉相关流程,从而提高出口运作效率。
    
    (5)列是考察总贸易时间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可以看出,一国出口总贸易时间延长10%,该国出口贸易量将减少5%;进口总贸易时间延长10%,进口贸易量将减少10%。为了进一步进行对比,(6)列采用了泊松回归方法。在泊松回归中,被解释变量采用了取整后的水平值形式。可以看出,估计结果与OLS的估计结果是十分接近的。(四)双差分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表4为双差分模型的分类产品回归结果。表中的变量除了虚拟变量D和RA表示出口国i与出口国k的差值外,其他变量都表示相应变量的比值。在整理数据过程中,剔除了每类产品中的零贸易数据。时间敏感产品与时间不敏感产品中零贸易数据有42个,剔除后还有1638个数据。农产品中的零贸易数据最多,剔除后只剩下708个数据。而零部件和产成品类则不存在零贸易,因此共有1680个数据。
    
    (1)到(3)列是出口国i和k的相对贸易时间对出口国i的时间敏感产品出口和时间不敏感产品出口比值与k国的该项比值之比(为了简便,以后称该被解释变量为“出口比值”)的回归结果。在(1)列中,相对物流时间显著地影响到了相对贸易出口量,而且符号与预期的方向相同。出口国i的相对物流时间增加1%,该国时间敏感产品的出口比值就会下降1.2%。(2)列中的相对贸易便利时间对出口比值也呈现显著的相反影响。但其影响并不显著。这进一步证实了Freund和Rocha的观点。(3)列显示的是相对总贸易时间的影响。相对总贸易时间增加10%将导致时间敏感产品的出口比值下降5.5%。
    在时间敏感产品的贸易中,区域合作协定都对出口比值产生正向影响,说明区域合作协定国家之间的时间敏感产品出口也比非区域合作协定国之间的时间敏感产品出口相对更多,体现了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国内生产总值比值的参数也是显著的,但是符号却与预期的相反。国内生产总值比值的估计参数与预期符号相反的原因首先可能是16国之间的时间敏感产品的贸易更多的取决于一国的富裕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而不取决于该国的经济总量。比如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虽然巨大,但是出口时间敏感产品的能力却比较差。相反,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总量较小,但是由于这两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拥有先进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因此其时间敏感产品的出口量相对较多。距离比值的估计参数呈现正值。共同边界这一变 量的参数也不显著。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样本选择造成的。样本中的美国、德国相互距离以及到东亚的距离都很远,但是由于其属于世界最发达国家,因此出口时间敏感产品的比例是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时间敏感产品更多地采用航空运输方式,因此距离的影响也就较小了,这也是对“距离消亡”观点的一个支持。
    (4)到(6)列为采用双差分模型的零部件贸易回归结果。基本变量相对国内生产总值、相对距离、共同边界以及区域合作协定对零部件出口比值的影响与时间敏感产品类似,只是相对距离的影响更不明显。在贸易时间方面,相对物流时间和相对贸易便利时间延长10%,零部件出口比值将分别下降4.8%和6%。(7)式给出了时间敏感农产品的回归结果。从结果看,农产品贸易与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贸易距离关系不大,这主要是由农产品的特点决定的。农产品尤其是时间敏感产品比如新鲜水果和蔬菜等的贸易更多地取决于一国的地理位置,比如泰国和越南的经济水平并不发达,但是由于其靠近热带,因此新鲜水果的出口就相对较多。相反,日本尽管是发达国家,但是由于地处温带,而且国土面积狭小,时间敏感农产品的出口并不多。但是,贸易时间的时间敏感产品出口比值的影响是显著的,相对贸易时间增加10%将导致贸易量下降5.5%。
    三、结语
    本文利用贸易时间数据估算了贸易时间对东亚各国和地区之间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在把贸易时间分解为贸易便利时间和物流时间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扩展的引力模型对总量贸易进行了估计,然后又通过双差分模型对时间敏感产品和零部件贸易进行了估计。计量结果显示,贸易便利时间和物流时间都会对国际贸易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且物流时间比贸易便利的影响更大。从总贸易时间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看,一国出口总贸易时间延长10%,该国出口贸易量将减少5%。双差分模型的结果显示,不同出口国之间的相对总贸易时间增加10%,将导致时间敏感产品的出口比值下降5.5%。而零部件出口比值将下降7.7%。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各国关税的不断下降,通过进一步降低关税刺激贸易增长的潜力已经很小。相反,如果各国和地区能够有效改善贸易便利和物流基础设施,缩短贸易时间,那么国际贸易成本将大大降低,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因此国际贸易增长的空间将被再一次打开。对于中国而言,如果要持续保持对外贸易的优势,贸易时间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
    注释:
    ①Ando, M. , F. Kimura, "The 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s in East Asia", in T. Ito and A. Rose, eds. , International Trade(NBER-East Asia Seminar on Economies, Volume 14),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5.
    ②Freund. C, Roeha. N. , "What Constraints Africa's Exports?", WTO Staff Working Paper, ERSD-2010-07, 2010.
 

上一篇:工业品批发职能的独立、分解和替代的功能探讨

下一篇:基于碳排放权价值的中美贸易的构建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