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作用与影响

发布时间:2015-08-03 09:43

摘 要:本文以在《<资本论>选读》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为基础,参考郎咸平的《产业链阴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书,综合相关资料,结合美国苹果公司的全球产业链分工现状,浅析了当前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处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国;作用与影响;对策建议

一、美国苹果公司产品iPhone手机的全球产业链分工
  时下,全球掀起一股“苹果热”,美国苹果公司的商品(包括iPad平板电脑、iPhone手机、iPod touch播放器等)风靡全球。苹果公司的成功,得益于产业链的全球分工。小小的iPhone手机,从硅谷库比蒂诺总部,到日本古都京都的电子工厂,韩国“三八线”附件的产业基地,最后到中国深圳富士康的流水线,它们又被送回美国,然后再产销全球。一部iPhone的全球之旅,就是全球产业链的缩影。通过研究这样一个特殊的商品,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可以得到很多有关全球产业链分工的警示和思考。小小的iPhone手机,凝结了极高的科学技术和创意设计。产品设计这一环节,是在位于美国硅谷库比蒂诺的苹果公司总部完成的。
  当iPhone在硅谷完成设计,美国苹果公司很快就会给太平洋对岸的日本供应商发去消息,预订一批紧俏的核心部件,包括传感器、电子罗盘、蓝牙模块及各种芯片等。从iPhone1到iPhone4S,日本一直都是出产iPhone零部件的大户。iPhone中最精密的器件,几乎都是在日本京都生产的。京都是全世界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最集中的地方,这些企业虽不像索尼、松下等终端电子消费厂商那么大,但是由于掌握着大量无法被替代的核心技术,生产着市面上急缺的电子元器件,所以利润率都很高。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9.0级大地震,全球电子产业的供应链顿时陷入灾难。这场地震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苹果的供应链,“日本感冒,世界吃药”绝非虚言。不过,iPhone绝不是一款让日本产业界感到舒服的手机。曾经,日本的电子企业领先全球,日本国民以此为骄傲。直到有一天,在这个向来拒绝外来手机的国度,日本人开始排队抢购起iPhone。在 iPhone掀起的智能手机风暴中,许多日本企业备受打击。目前日本的电子科技行业整体疲软,减产裁员、关厂的新闻不绝于耳。索尼、松下、夏普、东芝、三菱、三洋、富士通、日立等一线日本电子企业的销售额虽然很大,但是利润率目前大都在5%以下,而一些二三线日本品牌,利润率还不到2%。iPhone的巨大成功,使得日本在世界电子科技行业中的地位急剧下降。日本人看到iPhone,注定会是一番复杂的心情。
  在日本和韩国生产的精密零部件,源源不断地坐上飞机,飞往中国大陆,iPhone将在这里进行最后的组装。中国生产着iPhone中可替代性较强的一些零部件,例如连接器、耳机、表面玻璃和包装盒。来自苹果公司的订单为上百万中国工人创造了就业岗位,并为中国创造着可观的税收和GDP。但是,这表面繁荣的背后,有更多的痛。中国企业富士康是整个产业链条中负责最后组装工作的工厂。对于富士康的工人来说,拥有一部他们自己组装出来的iPhone是一种奢望。富士康普通工人月收入仅为2000元人民币,而一部iPhone 手机最低售价也要四千多人民币,它不属于富士康的工人。2010年初,富士康有十多名员工先后跳楼自杀;2011年5月20日,富士康位于成都的生产iPad的车间发生爆炸,2名工人死亡,16名工人受伤。许多在中国生产的苹果零部件,也是以牺牲中国工人的健康为代价的。28岁的河南工人郭瑞强就是这样一位受害者,他按照苹果公司的要求,使用有毒物质“正己烷”擦拭iPhone的触摸屏,因此而中毒。但是,没有人会在使用iPhone前为牺牲了健康甚至生命的中国工人默哀。iPhone最终在中国的代工厂被组装,然后坐上联邦快递的飞机飞往美国,然后被运往世界各地的苹果商店。
  至此,iPhone的全球之旅画上句号。这是一次“等级森严”的全球之旅,美国苹果公司主宰着一切,牢牢控制着品牌价值、产品研发和终端销售,日本和韩国的公司生产价值量最高的零部件,而中国却要在苹果的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忍受着利润率最低、资源消耗最大、破坏环境最严重,甚至威胁工人健康乃至生命的屈辱。

  二、双重视角剖析iPhone产业链的全球分工
 下面,我们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双重视角来剖析一下iPhone的全球生产。
 先来看一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定义。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生产力带来了使用价值量的增加。使用价值量的增加,会导致价值量的增加。价值量通过一些经济工具,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变动。这样一种关系,叫做生产关系。全球化之下的物质生产,既包含使用价值量增加的过程,又包括价值在不同经济主体间分割的过程,所以产业链的全球分工既是一种生产力,又是一种生产关系。
 美国苹果公司的成功,不仅在于它超前的技术设计理念,而且在于它对全球范围内产业链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iPhone的设计在美国总部的苹果公司,但它的零部件供应和代工生产企业却分布在全球各地,它们要么拥有技术优势,要么拥有低廉的劳动力,要么拥有区位优势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注意到了分工的巨大作用,认为分工是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生产过程中更有效率的方式,是首先生产某种或某些中间产品,然后通过运用中间产品再去生产最终产品。中间产品的种类数越多,生产的总体效率就会越高。用今天的语言讲,也就是社会分工越细密,产业链越完整,经济效率就会越高。今天的产业链分工与亚当·斯密所在的时代相比,只是跨越的空间范围变大了:产业链由工业革命时期的一个企业、一个村庄、一个城镇的内部,延展至了整个世界。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拥有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美国苹果公司将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高的产业链环节——加工制造外包给中国的代工厂,有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优势,削减产品生产的成本,使其产品在投入市场后更具价格优势。所以,从生产力的角度看产业链的全球分工,是应当给予肯定的。
 我们对美国分走iPhone产业链中的大部分利润表示不满,对它成本只有一千多元售价却有四五千元表示抗议。但是,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去解剖利益分配链条或者进行成本核算没有任 何意义。就算苹果手机的材料成本仅有千余元,如果把这些硬件放在我们面前,就能创造出一个“苹果”吗?产业的核心在于创造力,苹果公司斥巨资投入研发,才创造出“改变人们生活方式”(苹果公司广告语)的技术。售价减去材料成本的钱数,就可以看作这些技术和创意的价值量。

  三、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现状
 跳出美国苹果公司的全球产业链,我们在宏观上再次审视和剖析处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中国。
 刘老师在课堂上曾举过芭比娃娃的例子:风靡全球的芭比娃娃是在我国苏州的工厂中生产出来的。在我们制造芭比娃娃的过程中,破坏了我们的环境,消耗了我们的资源,剥削了我们的劳动。我们制造出的芭比娃娃价值1美金,但是,芭比娃娃在美国的零售价格是9.99美金——将近10美金。
 在产业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数学模型,叫作“微笑曲线”(如下图)。横轴表示产业链中七个环节(在下图中原料采购与仓储运输合为了一个环节),纵轴表示每个环节创造的价值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微笑的只有发达国家。这微笑,既有开心的笑,也有冷漠的笑。而受发达国家剥削的中国,没有笑容,只有哭泣。

中国的制造业工厂,对外拖欠货款,对内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在全球产业链的视角下,我们做的这些只是在针对1美元来做文章,是在价值盈余最小的环节进行不断地压榨。刘老师曾经讲过: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正是这六大环节创造出了9美金的价值,这六大环节就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最多盈余的环节。

 四、中国目前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现状的根源
  我国目前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现状是如何造成的呢?这必然与我国人口众多、科技水平落后等基本国情有关,但是,还有一些我们主观上的因素。
  我国自上而下“以GDP为纲”,即制定和落实以拉动GDP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政策,各省、各市、各县,每年都有GDP的政绩要求。我们如何完成GDP增长的政绩要求呢?拉动经济增长的有“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这架马车来拉动。而中国,我们依次来看: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的问题很普遍,所以老百姓即使有了钱也要存起来,不敢消费。消费这架马车动力不足。再来看出口这架马车,我们从iPhone的例子中已经可以看到,由于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加工制造的环节,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利润十分微薄。出口这架马车也拉不动GDP。那么,要完成GDP的政绩要求,只有靠投资这架马车。我国的投资,绝大多数都是固定资产的投资。
 五、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对策分析
  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中国,已经基本丧失了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材料的优势了。不是因为劳动力不廉价了,原材料不廉价了,而是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创意的进步,劳动成本占整个产业链价值量的比例越来越小了。
  最后,综上所述,中国当务之急要做的,就是要从微笑曲线的底端,升级至微笑曲线的两端。这个向上攀爬的过程会很困难,很艰辛,但我们别无选择,必须坚定不移地向上爬。等我们爬到微笑曲线的两端的高峰,那时候,我们会挺拔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露出最灿烂的微笑。

参考文献:
[1]郎咸平.产业链阴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M].东方出版社,2008
[2]叶华光.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分配机制及政策启示[J].经济视角,2009(05)
[3]范云芳.全球产业链分工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9)
[4]王兴莲.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生产性服务嵌入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J].改革与战略,2011(01)
[5]高越,高峰.垂直专业化分工及我国的分工地位[J].国际贸易问题,2005(03)

上一篇:探讨园林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问题

下一篇:省际工业面板数据的研究下国际贸易的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