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理论研究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让全世界瞩目的成绩,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但是在取得显著发展成绩背后,却是单位能耗过高、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可持续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却长时间困扰着我们,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的主要因素。资源型城市往往经济总量较大、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普遍来看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持续力相对较弱,对自然资源有着极大的依赖,自身发展受到多方面束缚。资源型城市因资源枯竭而失去城市发展原动力的报道屡见报端,一旦失去资源这一城市的发展根本动力,一些城市就陷入了发展困局,区域经济不升反降的情况并不罕见。过分重视经济短期增长、忽视了经济增长质量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对于城市健康发展的影响是可以预见的,高能耗、重污染,往往成为_些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主要形象,资源过度开采,资源危机日益加剧,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实现由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尤其是我国在城镇化发展历程中所必须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之_。
一、资源型城市和循环经济理论概述
1.资源型城市理论概述。
1.1资源型城市概念。资源型城市是一个人们广为热议的名词,资源型城市也被人们称之为资源城市或者资源性城市。在学术界来讲对于资源型城市的具体衡量标准并不完全统一,在各种不同的衡量标准或者原则中,发生学原则和功能学原则是我们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属于资源型城市的主要评定原则。发生学原则要求考察_个城市是否属于资源型城市,不仅仅要看这个城市的现在,同样要考虑这个城市的过去,从发生学原则的角度来看,资源型城市一定是因为自然资源被广泛开采而获得发展的城市。而功能学原则关注于城市所承担的资源输出功能,即资源性产业要在城市经济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最为根本的驱动力。
简单来讲资源型城市之所以具备资源性,根本性原因在于资源开采或者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在该城市产业中占据了主导性的地位,该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托于资源产业。除了发生学原则和功能学原则以外,一些学术研究中根据资源型城市最初形成时有无城市将其划分为无依托资源型城市和有依托资源型城市,如大庆、东营等城市就属于无依托资源型城市,这类资源型城市是先期开展了资源开发利用后期才逐步建立了城市。而淄博、阜新等则属于有依托资源型城市,这类资源型城市属于先期已经有了城市,后期因为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使城市具备了资源型城市的功能、具有了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因此被定位为资源型城市。目前来看,在我国的城市当中,资源型城市已经占据了近三分之_的比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1.2资源型城市基本分类原则和具体分布。
1.2.1资源型城市基本分类原则。其一是根据资源种类进行分类,城市中不同的资源种类,使城市被称为石油城市、煤炭城市、森林城市、有色矿产城市,而这些城市都属于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当中,煤炭资源型城市所占比重最高,占到了资源型城市总量的_半,为63座。其二是根据城市的行政级别进行分类,目前主要划分为地级市资源型城市和县级市资源型城市。其三是根据城市规模进行分类,具体划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1.2.2我国资源型城市具体分布。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资源型城市众多、其分布也较为广泛,在我国的所有城市当中,资源型城市已经能够占到城市总量的近两成,资源型城市数量已经达到了118个,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随着资源型城市衡量标准的放宽,未来被定位为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将有可能达到200佘个。
2.1循环经济概念。循环经济是指在物质再生使用、循环利用的基础上来发展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资源有效使用、资源合理回收、资源循环再利用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生产的基本特征在于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人们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合理运用新科学、新技术去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经济发展对于环境的影响,降低单位生产排放量,达到低排放、零排放标准,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侧重点和具体标准,最终实现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可持续发展。
2.2发展循环经济的三原则。
2.2.1再利用原则。再利用原则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提升资源的再利用效率,避免使用过多的_次性产品,使资源的价值被一次以上开发利用,尽可能使资源价值最大化。
2.2.2再循环原则。再循环原则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被初次利用后,能够重新被变为可以有效利用的资源,进而使资源的可利用性被明显提高。
2.2.3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原则是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投入,并能够切实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减量化原则体现在具体经济活动中就是要提倡减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经济活动中资源的投入。
二、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资源枯竭是我国资源型城市当前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先后于2008年、2009年、2012年分3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确定标准为经测算剩佘资源可利用量少于30%,可开采的年限低于15年的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因其固有资源被大量开采,城市发展逐渐失去资源这一基础,尤其在一些城市当中,破坏性开采、违规开采等行为屡禁不止,在降低了资源开采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时,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这些城市失去了发展活力,逐渐从资源输出型城市转变为资源输入型城市。
现有研究表明,_些被探明能够开采30年的煤矿,往往只需要10佘年就被开采一空,不科学、不严谨的作业方式势必将严重影响城市的未来。从现状中,我们能够清楚看到城市发展源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市的衰落同样源于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经济、轻环境,过分重视地方经济发展速度,轻视地方经济发展质量的思路,从根本上是造成资源枯竭的重要因素之_。
1.各类资源出现枯竭现象。虽然我国经济进入21世纪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我国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发展方式相对落后,高能耗重污染的问题依然突出,在一些地方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常见。随着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储备呈现逐渐减少的态势,一部分靠资源带动城市发展的城市,因为资源的减少而陷入发展困境,城市地位下降,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如云南省个旧是著名的锡产地,但因持续的开采,其有色金属储量已经出现大幅的下降,地表的砂矿及浅部易采资源出现枯竭现象。个旧本地的冶炼企业已经难以获得来自本地的资源,需要外来资源保障日常生产,
目前个旧冶炼企业消耗资源的85°%以上来自其他地区.缺乏本地资源,使个旧企业赢利能力下降,发展空间被限制,进而直接导致个旧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影响。2008年个旧已经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枯竭转型城市之1。同样我国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目前辽宁大部分煤炭矿区都属于萎缩矿区,煤炭产能持续逐年下降,同样,黑龙江大庆油田虽然探明石油储量居于全国第但随着大量开采,大庆油田的可开采量逐渐下降,其开采成本却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从现实情况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煤炭、石油等资源的需要量与日倶增,2007年全年煤产量为25亿吨,到2012年六年时间煤产量达到近37亿吨,总产量增长了50°%,
由此可以看出资源的过度消耗,尤其是煤炭和石油这类不可再生资源使用和开发数量的持续增加,使有限资源被快速消耗,不可否认,由资源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急待调整和转变。
2.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程度较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当中资源型产业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一些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较突出的发展成绩,但因资源型城市产业过于单1,难以全面带动城市发展,靠山吃山、有矿吃矿的产业模式使得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模式创新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城市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在我国的资源型城市中城市化程度偏低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一些资源枯竭的资源型城市因无法持续对城市建设、公共服务投入资金,使得城市建设质量较低,公共服务难以满足公众的现实需求。
目前来看_部分资源型城市在城市金属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从城市长远发展的入手,去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建立并完善城市综合性服务体系,在资源型城市中重一二产业、轻第三产业的现象较为普遍,城市内部结构不合理就直接导致城市化发展受影响,城市化程度低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三、对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相关建议
1.突出政府的引导作用。想要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循环发展,
那么就要突出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思想转变了,那么地区的经济发展思路就能有保障。从政府的角度要全面建立并健全推进可持续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强化政府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对节能减排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扶持力度,通过资金补贴、补助、贴息货款等形式予以财政支持,使政府对投资的引导作用直接体现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在城市建设方面,政府要将财政资金更多的投入到城市环境建设中,促进一批节能环保项目的发展,使有限的资金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同时政府要引导金融机构为达到节能减排条件的项目提供更为优惠的金融服务,促进这类项目的开工建设。
政府要通过调研、调查,掌握城市发展现状,进而拿出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配套措施,实现资源性产业的升级改造,对能够实现节能环保改造的企业实施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对于暂时无法实现产业升级且对生态破坏较大的企业实施限制生产,强制企业予以改造升级,对确实无法实现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的企业,采取合并、清退的方式,实现企业退出。
为了实现城市的协调发展,循环发展,加快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政府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第三产业当中,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在第一、二产业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动城市第三产业升级发展,使城市增加新的发展活力,改变单一产业结构,实现多产业协调发展。
2.加快资源型城市的技术创新。在新时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之一。作为一个人均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模式不够合理的国家,我国想要从根本上去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内在矛盾,其方法就是要实现技术创新,进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是加快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方式,只有实现资源型城市结构的优化整合,才能使城市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目前来看,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缺乏发展的持续性,循环经济发展遇到阻力,其原因就在于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低,技术创新滞缓,加大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压力,导致了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遇到阻力。想要实现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必然要加快城市技术创新步伐。资源型城市要研究开发发展循环经济所必要的技术,这其中包括废物利用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生态工业技术等技术。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使产业格局更合理,生产效率更高,使发展循环经济措施切实落实到实处。
3.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工业企业之间能够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产业链,使工业原料与工业生产废弃物之间可以实现不断消耗和再生,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要想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遵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的循环模式是根本之道。以贵州开阳为例,该市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磷矿产业升级,该市在磷矿区实现了企业内部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最终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同样减排的目的也得以实现,万元产值水消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0°%,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万元产值能耗得到明显下降。
同样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安徽省铜陵市建立了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变废为宝的效果在这里得到实现,从饲养场的鸡鸭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到沼气工程生物发酵,实现了对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即生产出无害有机肥料,同样生产出的沼气还可以用于饲养场孵化室等场地的加热,这一套生态循环生产模式降低了能源消耗,实现了高效生产。同样在铜陵市还实现了产业间的资源循环利用,2007年起,铜陵市就开始了工业冷凝水循环使用的尝试,通过政府的统一调配,工业企业生产产生的热水被有偿提供给服务业中的宾馆、浴室,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同时也将一部分不达标的燃煤锅炉淘汰,促进了城市环保事业发展。实践表明,传统资源型城市要想沿着循环经济的道路发展,需要提升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量,实现城市产业转型,真正达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有机协调。
参考文献:
[1]周瑜.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2(02).
[2]赵西三;王中亚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09).
[3]付建党.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30).
作者简介:唐若菲(1981—),女,河南郑州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经济贸易系副主任,讲师,硕士。
上一篇:信宜冬种马铃薯的气候探析
下一篇: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