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究

发布时间:2016-03-29 16:33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我国农业与农村领域的具体体现。我国历来都是农业大国,尤其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由于自身自然环境、地理区位性程度是衡量民族文化体验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围绕游客的参与,是民族文化体验旅游产品设计的核心内容。但从黔西南州近几年的旅游发展来看,产品开发主要还停留在自然观光层次上,民族文化体验部分所占比例很低,而且也主要集中在歌舞表演方面,游客真正的参与还比较欠缺。

 

  2.3机遇

 

  研究表明,发展文化体验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_个重要趋势,将受到更多游客的欢迎。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也给文化体验旅游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把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依托贵州多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这为黔西南州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体验旅游指明了方向。2012年《黔西南州〃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也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以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兴新支柱产业,推进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经济强州的跨越。"

 

  2.4威胁

 

  2.4.1外来文化冲击及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民族文化体验旅游得以发展,首先在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必须看到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外来的强势文化将会给黔西南州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构成威胁。另一方面,受现代文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年轻人不愿学习并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导致一些颇具价值的民族文化如传统艺术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2.4.2州外的竞争

 

  当前,州外许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体验旅以及经济基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始终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就需要深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制定与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且积极调游,竞争会曰趋激烈。其中,省内黔东南的民族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已取得良好的成绩,在国内外广大游客中颇具影响力。附近的云南省在民族文化体验旅游发展方面更是走在全国前列。州外一些地方民族文化体验旅游的成功发展,对于还处于旅游发展初期的黔西南州而言无疑是重大挑战。

 

  3总结及相关建议

 

  通过SWOT分析可以发现,黔西南州发展民族文化体验旅游具有优越的资源条件和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存在不少发展瓶颈并面临_些挑战。黔西南州应抓住良好机遇,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破解难题,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体验旅游,努力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对于发展劣势,应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与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可进入性,同时积极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努力打造民族文化体验旅游精品。至于存在的威胁,在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体验旅游过程中,可考虑通过政策扶持等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同胞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并从中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确保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此外,还应考虑旅游发展的区域合作问题,加强与州外其他地区的合作,共同做大做强民族文化体验旅游市场。整与优化农业发展的各项措施。

 

  1农业经济可持续的理论基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1种旨在让全球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理论一可持续农业被正式提出。研究者G.道格拉斯于1984年提出了可持续农业是环境的重要性、食物的充足性以及社会的公平性之间的相互结合;1987年,学者BJ.布朗则提出了生态、经济与社会持续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联合国粮农组织则认为,可持续农业是不会导致环境退化,在技术上适宜、经济上可行,而且能够被社会所广泛接受的_种农业发展形式,强调的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和农业生态生产间的相互协调,且这一协调一定要建立于持续、发展、公平以及共同性的基础上。持续性就是应当保护农业发展中的资源基础,从而让农业建构于生态可持续基础之上。因此,可持续农业理应成为再生农业,是各类让环境实现良性循环的农业实践的过程。对于发展来说,应当提供充足且可靠的农产品,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鉴于农业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人类所具有的消费水平也应当不断地提升,消费结构得到持续优化。公平性与共同性则是指应当确保人们在农业资源的利用、农产品消费的占有与收入分配上能够尽可能地实现机会上的均等与公平,主要包括了代内与代际之间的平等。

 

QQ截图20160314110650.png


  2实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农业要想尽快地实现市场化、集约化以及现代化的目标,就_定要发展可持续农业,充分发挥出农业所具有的自然资源优势,提升综合效益。当前,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相当多,比如: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业类型与种植物十分单一、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合理、注重化肥却忽视农肥、土壤有机质的肥料含量过低、森林的覆盖率过低、河流与海域受到污染、生态环境愈来愈恶化等,这些均限制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为此,应当依据生态经济的发展规律,建设高效能人工系统,切实做到低能耗与高产出、无污染的新型生态农业,全面运用生物之间的量化关系,在空间与时间上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积极运用新技术以强化农业经济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以及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生态平衡恢复能力,从而落实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进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

 

  3开展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3.1强化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是要立足于选择与运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技术以及农业生产方式,从而防止出现农业土地的水土流失、沙漠化以及盐碱化等不良现象。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之中,要做到节约利用土地,降低不可恢复的非农业废弃地,从而巩固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资基础。二是要运用最为先进的农业技术方式以防止出现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要大力实施让水资源不受到污染与破坏的实用性技术,切实解决各类水环境问题。三是要运用技术改进以及生产利用方式的改变,努力防止农业生物资源运用上的重大浪费,让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尽可能地做到合理化,让生物多样性能够得到最大的保护。四是要通过技术进步以及富有成效的制度制约,切实防止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耗损造成的多种生态影响,防止酸雨、紫外线辐射、干旱以及洪涝等自然灾害对于农业经济所产生的危害,强化大气资源以及农业气候资源之保护。

 

  3.2落实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措施

 

  _是要减少与消除化肥、农药、农膜以及其他剩余残留物对土壤、水体与大气所造成的污染。二是积极有效地治理集约式家畜养殖粪便以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废弃物对于农业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三是要预防和治理农业生产中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环保与资源的合理利用上,要积极控制农业污染废弃物排放的总量以及单位产出造成的污染排放量,并以此为基础,运用产出效率的提升,合理运用环境的容量资源,以实现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全面协调,进而实现双赢目标。

 

  3.3完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

 

  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技术措施选择上,要切实遵循适宜性与可持续两重标准。前者是指选用合理的技术。要依据不同区域中的资源、生态、技术以及投资等具体状况,选用合理的技术类型;要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技术为先导,优先选择富有实效性的传统农业技术、工业式农业技术以及可替代农业技术,从而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合理结合。要跨越单一化的农技科学,从而实现多和学科领域中相关技术的组合以及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是指农业技术的选择应当具有持续性、发展性、公平性以及共同性等原则。要尽可能地选择低污染或者无污染,并且有助于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的清洁型农业技术,使用较少或者不会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或者盐碱化等副作用的农业技术和其他类型的生态良性化农业技术。要选择能够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生产效率的良好技术、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的技术、能够提升农业市场运营效率的技术、能够提升农业消费品利用成效的技术以及能够提升农业管理系统工作效率的技术等。

 

  3.4健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机制

 

  _是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与农业经营管理制度机制。要建立起更加完善、更为配套的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农业资源科学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了对农业自然资源环境所进行的定期普查、动态监测以及信息化管理机制、农业资源产权保护制度、农业资产管理制度等;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市场流通机制以及消费管理机制等。二是要健全农业发展规划与政策。要制定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综合性发展规划,包括农业资源和环境的利用、农业生产、农业市场以及农产品消费等方面的发展规划,使其能够成为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依据;要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我国现代农业政策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了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政策、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区域性政、加快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等。三是要健全行为准则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现代人在生产和生活中所共同遵守的习俗与常规等基本行为准则属于非正式制度因素。其中一些因素是和现代文明进步保持_致的,对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要加以弘扬;还有一些非正式制度因素是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离的,将会影响到当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引导。

 

  3.5大力改革现有农业科技体制

 

  强化农业科技的开发与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实现转化,这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环节。_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将农业的发展建立于依靠科技的进步与提高广大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上。所以,在农业科技工作当中应当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加快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进程,健全现有的农业科研体制,改进与优化农业科研系统结构,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更为有效的农业科研应用机制,真正做到农业机构的轻型化、农业队伍的精干化、农业成果的产业化、农业企业发展的集团化、农业运行机制的高效化。二是要依据现代农业发展之所需,强化现代农业的科研开发。要切实增加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科技视为社会公益事业加以对待,通过财政拨款加以扶持。三是要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来推广示范性科技成果,要积极探索设立科研源自于生产、成果由市场加以检验的新型机制,强化科技和经济的密切结合,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于〃三农〃的能力。不断加大对农业特别是农业科技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关注力度,彻底扭转社会上不够重视农业科研工作者的态度,积极推动农业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并提升农业产出的效益。

 

  3.6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

 

  农业生态系统是农业的核心系统之一,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相互之间、子系统的各组之间虽然具有一定联系,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遵循相互依存与制约的生态学规律。为此,要充分认识生态学的发展规律,促进农业生产实现高产化、优质化、稳定化与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农业建设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理、农业生态系统总体调控的原理、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原理、彼此依存与制约原理以及生物竞争性原理等来安排与组织农业生产,这样一来就能确保我国的农业生态系统具备比较高的生产力、可持续性以及可塑性。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这是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_项重要途径,而实现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则是我国当前与今后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总之,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农业与农村工作的全局。所以,这就需要得到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从而全面制定与实施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切实调动起农民群众以及各方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上一篇: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困境及新发展思路探索

下一篇:区域农业经济系统动态仿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