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改造提升农业经济研究
“互联网+农业”是借助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创建农业现代化的新模式,现达到改造提升农业经济的目的。
1“互联网+”对于改造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逐渐腾飞,从财力、物力、智力上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我国长久沿袭下来的一家一户小农生产从业人员数仍然占我国农业人数80%以上,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1.1“互联网+”助力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智能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
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农业从业者的服务更有针对性、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方向。“互联网+”集成智能农业技术体系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助力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
1.2“互联网+"助力国内外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大统筹
“互联网+”基于开放数据、开放接口和开放平台,构建了一种“生态协同式”的产业创新,对于解决我国农产品销售流通所面临的国内外双重压力,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提高我们的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供了一整套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1.3“互联网+”助力农业农村“六次产业”大融合
“互联网十”通过对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打通整个农业产业链,达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展农业 类、开发农业功能,为全产业链融合的“六次产业”新业态,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1.4“互联网+”助力农业科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新信息,为消除自然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农民丰产增收、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新环境,使农业科技日益成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力量。基于“互联网+”的“生态协同式”农业协作经营服务平台,将农业研究专家、农业技术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有机结合起来,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5“互联网+’’助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大发展对于在农业领域曾经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资源配
置不优、公共服务成本过高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此外,“互联网+农业”还能够把城市的公共服务低成本的辐射到广大农村,降价城乡之间在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的差距,能够加速新农村的建设。
2利用“互联网+”改造提升农业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
如何利用“互联网+”改造提升农业经济,需要对“互联网+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保持清醒认识、高度关注和审慎思考。
2.1“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选择挑战
在缺少顶层设计的情况下,“互联网+农业”如果各自为政,大家埋头各干各的,到头来整个“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一定是片面的、局部的、不协调的,对整个农业经济的改造和提升也一定是大打折扣的。因此,急需政府出面对整个“互联网+农业”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从而达到统一规划、逐步推进,平稳向前发展的格局,将“互联网+农业”打造为能够切实改造提升国家农业经济持续、高效、稳定发展的新引擎。
2.2“互联网+农业”发展基础设施的挑战
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亟需加强,至今还没有通宽带的村庄就有5万多个,没有计算机的农户家庭在60%以上,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也只有30%左右。另外,在农村,农业数据、农业信息技术利用效率低下,即便有些应用,也只是停留在实验示范阶段,不能做到普及推广,如何把信息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当下面临的挑战。
2.3“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挑战农业是一个庞大的传统产业,受到整个社会政治
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农业问题也变得错综复杂。如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把农业现代化的个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并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农产品生产销售、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农业政务管理等各环节,亟需制定一套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推动“互联网+农业”高效发展。
3利用“互联网+”改造提升农业经济路径研究3.1顶层设计,尽快制定国家“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
基于“互联网+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国家要尽快实施针对“互联网+农业”的战略性研究。从国家层面,搞好“互联网+农业”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互联网+农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互联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互联网十农业”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防止信息孤岛,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共同开发与利用;制定“互联网+农业”技术研发路线图,逐步实现技术突破创新;加强“互联网+农业”立法,推动农业数据开放、技术人才培养等,为“互联网+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2优先布局,推动落实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借助“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在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上多下功夫,尽量实现村村通宽带,并且研发出适合在农村退关的低成本智能终端,开发各类农业信息资源,加强信息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同时建立国家农业大数据研究开发与应用中心,覆盖农业大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处理、分析等全信息链,面向国内外推广基于“互联网+”的农业大数据应用服务。
3.3传统农民向新农人方向的转型
在互联网新的背景下,对于新农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型:互联网基因、创新基因、文化基因、自组织基因。
3.4在农业生产方面,设计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系统运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可实时远程获取温室大棚内部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C02浓度、光照强度及视频图像等信息,通过GPRS网络传输到云计算中心,经过作物生长模型分析,可远程或自动控制喷淋滴灌、内外遮阳、顶窗侧窗、加温补光、C02气肥机等设备,保证温室大棚内环境最适宜作物生长,同时可以根据作物长势或病虫草害情况,由农业专家给予远程农技指导。农户可以通过手机、Pad、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实时查询温室大棚内环境信息和作物长势,同时可以通过信息终端远程控制温室大棚环境调节设备,从而实现温室大棚集约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减少病害发生,提升农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
3.5在农产品交易平台方面,开发多形式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未来农产品电商平台将出现四种,第一,依托原有互联网优势扩张到农产品领域的电商平台,如京东•,第二,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形成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如被誉为农批市场转型电商标杆的重庆香满园电商平台;第三,有实力的农产品企业自主打造垂直农产品电商平台,并逐步扩张品类,如泸州老窖商城;第四,个性化高端产品形成的小而美轻模式。
3.6在农产品销售方面,通过互联网推进产品品牌化模式
淘宝出现之后,服装等早期触电品类快速涌现了一大批淘品牌,现在,农产品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期,褚橙、三只松鼠等品牌借助网络营销的力量,快速完成了传统农产品几年才能完成的口碑积累和宣传推广效果。由于农产品整体的品牌缺位,比其他品类具有更大的品牌打造空间,所以,未来品牌农产品电商将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总之,农业和互联网融合,绝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通过全产业链的融合和创新,达到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优势互补,甚至是创造全新的产业模式,以此来改造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柏振忠.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设与完善的路径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2,(10).
[2]杜晓群.互联网时代广播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2,(06).
[3]齐莉.物联网农业智能测控系统的特点、优势及其在温室大棚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0).
[4]宋俊成.农资电商如何做?——三种可操作的农资电商模式分析[J].营销界(农资与市场),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