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业经济形式下农村教育问题探析
本文从新农业经济下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例如户籍二元制的门槛、教育体制的失衡以及受教育成本高等原因,最后提出了改革户籍制度,完善教育体制、增加人口流入地公办教育供给等方面的解决对策。
长期以来,农村的发展是我国持续关注的的重大问题,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增加农民的收入,大批的农村人口放弃农业生产,纷纷进城务工就业。而后流动人口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以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尤为突出。
1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求学存在困难,受教育障碍重重
进城农民工由于非当地城镇户口,其子女在入学受教育方面存在许多困难,以北京为例,“农民工子女要上公立学校要交 2000到5000元的赞助费,二是每人每学期交600元左右的借读费”。农民工属于社会低收入群体,夫妻两人的每月收入有不同的用途,大多数农民工根本没有能力去支付这笔昂贵的赞助费和借读费。于是,大多数农民工的孩子无法进入城市的公立中小学上学,即使有幸进入公办学校就读,他们也受到来自同学和老师方方面面的歧视。现在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完整地复制了中国城乡之间不平等的关系,也损害了基础教育的义务性、公平性、完整性的原则。
1.2受教育质量不高,学习缺乏保障
虽然存在许多农民工子弟学校,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管理,开设什么课程,使用什么书本都由学校自定,没有按照国家大纲科学、有序的教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师资力量不足则是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最为突出的问题,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先天不足,使其吸引不到优秀的教师,这样一来,教育仅停留在识字、扫盲和托管的层次上
1.3办学私立化,学习环境差
农民工子弟学校一般是私人办学,往往财力不足,资金投入不够,却要追求利益最大化,拼命的压低办学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硬件设施差成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普遍问题。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硬件设置达不到现代化的办学要求,和城市公办学校的条件相去甚远,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环境得不到有效保证。
1.4失学率高,适龄入学缺乏保障
据一项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儿童中心共同立项、财政部和联合国基金会资助的调查显示,在调查的7800多名儿童中,3到6周岁流动儿童入托比例为60.7%,低于城市儿童入托率,6周岁儿童中有46.9% 没有接受入学教育,超龄现象比较严重,有近20%的9岁孩子还只上小学一、二年级,13周岁和14周岁还在小学就读的占相应年龄流动儿童的31%和10%。
2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公民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国民的、以平等为核心、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教育。对于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究其原因,本文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2.1户籍二元制的门槛限制
户籍的二元制是造成城乡教育二元化的基本原因,而城市户籍是享受城市良好教育设施及高水平教育的主要依据。人们由于出身的区域不同,导致了身份上的天然差异,这使得农村和城市人口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方面享有社会赋予的不同权利。户籍制度中僵硬的、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部分成了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源头之一。
2.2教育体制失衡
我国大部分农村采取“ 三级办学,两级管理” 的分级管理模式,这种教育财政体制致使地方政府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办学经费不落实,使得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处于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其次,教育资源不足。农民工子女数量激增给当地教育部门带来很大的接收压力。
2.3受教育成本高
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免学费,但是学校乱收费现象仍旧很严重,被迫交费购买课外书的现象很普遍。学校变向收取各种费用,如补课费、工本费等。高昂的学费使许多农民工子女不得不离开校园。
2.4社会的偏见与排斥
1、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和偏见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形成了城市居民的“一等公民”的心态意识。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不同程度的歧视或不公平对待。
2、城市政府对农民工及其子女采取排斥态度
一些地方主管部门往往采取排斥和封闭的办法,把农民工看作是影响城市管理秩序和社会治安的不安定因素,实行防范式、管制式管理,要求农民工身份证、外出务工证、暂住证、健康证、所在工厂工作证“五证齐全”。管制有余,服务不足,给进城农民工带来种种社会歧视、经济损失和人身自由权利的侵害。
2.5农民工自身的原因
农民工经济收入低,自身稳定性差,家庭教育意识不强,不利于子女上学。大部分农民工的文化水平程度普遍不高,在对自身子女的相关教育上也显得有心无力。农民工四处打工,孩子缺乏最基本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
3 结论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这个群体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并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的综合性问题。形成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因素很多,但其根本原因是户籍制度的阻碍及现行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它划分了公民的身份,这种客观等级的长期发展形成了人的等级观念,并逐渐标签化为群体特征。最终导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能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作者:黄灿 来源:福建农业
上一篇:基于信息化角度的农业经济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