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以发展二三产业繁荣农村经济

发布时间:2016-09-30 15:07

  我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较好,整体经济实力实现了提升。本文阐述了我省二三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目标,并重点提出了更好发展我省二三产业繁荣我省农村经济的措施。


  一、我省二三产业发展现状

 

  我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较好,整体经济实力实现了提升。县域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安平丝网、辛集皮革、河间电缆、清河羊绒、白沟箱包等一大批特色产业集群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农村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市场活力持续增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深入推进,建设标准化农家店39354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13个。新型服务业态不断涌现,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不断发展壮大。

 

  二、我省二三产业发展目标

 

  全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到2015年,县域生产总值达到216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9%,二、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89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产业集群加快发展,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县域产业集群达到50个,产业集群经济总量占全省县域经济总量的50%以上。县域龙头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培育省级以上知名品牌100个,驰名商标20个。农村服务业加快发展,城乡一体化流通网络格局基本形成,农家连锁店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商品统一配送率提高到60%以上。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增加,每县建立1个农业小额贷款公司。

 

  三、努力发展农村第二产业

 

  (一)培育壮大县域骨干企业

 

  结合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支持县域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产业、纺织服装等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实现规模扩张,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提高企业产品层次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引导县域中小企业开展与大企业对接配套活动,推进专业化分工协作,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尽快形成一批支撑带动作用强的县域骨干企业。

 

  (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围绕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集中培育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规模大、链条长、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到2015年,全省培育县域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50个,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120个,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产业集群300个,50%规模以上企业进入各类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经济总量占全省县域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三)加快县城经济建设

 

  提高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吸纳带动能力,把县城打造成县域特色产业聚集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人口转移居住中心。充分发挥县城中工业聚集区和特色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县域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项目向园区投放,创新要素向园区汇集。“十二五”期间,每个县在县城周边规划建设1个以上行业之间关联配套、上下游之间有机链接、吸纳就业充分、聚集效应明显、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的工业聚集区,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构筑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互促双赢的新格局。

 

  (四)强化招商引资

 

  依托现有产业、骨干企业基础,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引进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竞争性强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和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重点,开展“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兴业,鼓励现有企业自主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

 

以发展二三产业繁荣农村经济


  四、努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一)积极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

 

  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支持城市商贸流通企业将服务范围向农村拓展,构建以城市大型流通企业为龙头,县级重点流通企业为骨干,农家店为基础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抓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改造提升农产品市场,加快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构建新型、高效的农产品营销网络,重点改造升级200个大型农产品市场,推动200家超市或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产销对接。

 

  (二)加快发展县域现代物流业

 

  大力发展果蔬、肉类、水产品等冷链物流,完善粮食现代物流,引导支持供销社、邮政和大型城市商业企业完善农村物流连锁配送网络,扩大物流规模和品种,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网络。打造环首都物流产业带,在涿州、三河、香河、丰宁等环首都一线地区建设一批城市配送型、农产品供给型、空港服务型现代物流园区,使之成为承接北京物流外置的载体,满足北京市场供应的基地。

 

  (三)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业

 

  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增设分支机构,争取在全省各县(市)的覆盖率达到50%。鼓励县级和市级农村信用社联社加快股份制改造,争取40%的县级联社改建成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加快建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争取50%以上的县(市)各建成1家以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300家。积极推动“三农”保险,加快养老、医疗和责任保险发展,扩大覆盖范围,降低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风险。

 

  (四)积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产业

 

  加快农村特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做大做强一批农村文化品牌和县级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壮大农村乡土艺术表演团体。依托特色农业园区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森林生态旅游、滨海观光旅游、休闲旅游,支持农家乐、采摘园、庄园经济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按照“城乡统筹、‘三化’同步、富民强县”的要求,组织实施县域经济腾飞计划,鼓励各县发挥特色优势,抓好立县产业和立县项目,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作者:李磊 来源:商情 2014年41期

上一篇: 红河州“美丽家园”建设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一篇:对加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