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结构和总量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舒尔茨在《文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提到,农业的增长关键在于采用新技术。从历史角度来看,农业生产中的科技进步与创新造就了农业的发展,如农用机械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由人畜力向机械力的提升;杂交优势理论和遗传育种技术推动了农作物增产技术的发展。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农业科研成果问世,但这些科技成果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只有30%~40%,与发达国家70%~80%的转化率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农业技术推广是把农业科学技术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教育与农业科研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美国发展经济学家W?阿瑟?刘易斯在其着作《经济增长理论》中提出: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技术推广投入资金的数量和方式,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本文将从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结构和总量对农业技术推广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此研究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有助于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1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现状分析
1.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以政府投资为主
由于大多数农业科技成果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点,所以其成本不是作为农业科技市场的需求方一农民及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单位所能独立承担的;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低,缺乏大型的农业企业主体,私人企业投资农业科技意愿低,也使得农业技术推广不得不主要依赖政府的投入。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供给主要来源于财政投入。
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财政支出包括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支出和专项技术推广项目经费。国家和省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均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其经费完全可以得到保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含县乡两级)根据经费来源分三类: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差额拨款单位或自收自支单位。据统计,2005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财政全额拨款的仅占53.3%,到‘H-五”期间已经有82.5%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被列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从微观角度来说,农技推广投资中的事业费支出可划分为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或活动费用),这两部分占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总支出的比重大致是4:1。农技推广中的专项推广经费一般是专款专用,如2009—2011年期间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23.7亿元,覆盖800个农业大县,每年支持每个示范县农技推广工作经费100万元,主要用于深化改革、推广品种和技术、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等H。
1.2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总量不断增长,但农技推广的财政投资强度较低
根据现有资料统计,981年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额为3.85亿元,1991年投资额为20.51亿元,2001年达到85.02亿元,2005年达到183.90亿元257,510。我国政府财政农技推广投资总体趋势是递增的“六五”期间平均每年投资46641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7.3%;“七五”期间平均每年投资为141279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1l.3%;“八五”期间平均每年投资为310680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15.4%;“九五”期间平均每年投资为631340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10.1%;“十五”期间平均每年投资为1275800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21.3%。
农业推广投资与农业GDP的比例是衡量农业推广投资强度的重要指标,1981年我国农业推广投资强度为0.25,1986年农业推广投资强度为0.41,1990年达到0.43,1999年为0.49,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农技推广投资的增长比例是缓慢的。21世纪以来,国家日益重视“三农”问题,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2000年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达到0.51,2003年达到0.61,2005年突破到0.81257。但与世界其他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相比,我国财政用于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经费普遍偏低。据统计资料显示,13个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初,平均农业技术推广财政投资强度为0.96256,而我国农技推广的财政投资强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致是0.2~0.3;20世纪90年代农技推广的投资强度平均水平为0.40左右。2000年至今,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增加的幅度较大,农技推广的财政投资强度也逐年递增,现在保持在0.8%左右,仍没有达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国际平均水平。
从财政支农资金占比角度来说,国家财政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额较低,财政支农资金中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占比常年维持在10%左右,在国家财政支农的各项支出中居于后位,其比值也低于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2农业技术推广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分析
一项新技术通过推广,使得新技术得以普及,会改善劳动者素质,提高资本和土地利用效率,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其过程可以结合农业技术S型扩散曲线与农业踏板理论中经济学分析来说明农业技术推广扩散效应。
农业技术S型扩散曲线是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新技术采用率为纵坐标绘成的曲线。在一项新技术刚开始推广时,由于多数人不愿承担风险,只有少数农户对其产生兴趣,并进行试验,这就产生了技术领先使用者;当通过试验示范,看到试验的效果,采用的人数就会逐渐增加,技术跟进使用者增加,扩散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由于新技术被多数人采用,扩散曲线的斜率逐渐变小,曲线也就变得逐渐平缓,这样便形成了S型曲线。
伴随新技术被率先使用者所使用及其随后的技术扩散过程,越来越多的农户采用新技术,这种过程累积到一定水平,就必然导致产量增加,农业经济增长。可以具体表述为:部分农户釆用新技术(技术领先使用者)—农产品产出增加—产生超额收益—大量农户跟进技术(技术跟进采用者)—农产品产出进一步增加—产品价格下降一没有使用的农户开始使用(技术被动采用者)—对技术的新需求产生。技术扩散这个过程的循环往复,推动农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下移到MC2;平均成本曲线由AQ向下平移到AC2。技术领先使用者符合“经济人”假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产品产量会从q2增加至此时,技术率先采用者获得超额利润。在利润的驱动下,技术跟进采用者会相继采用新技术,随着采用新技术的农户数量增加,农产品市场供给总量增加,市场供给曲线右移,由S1移动至S2,市场均衡点由E1(Q^Pj移动到E2(Q2,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至Q2。市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引起农产品供给增加,推动农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3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良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可以加速农业技术扩散的速度,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下面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法研究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3.1模型设计与变量的选取
本文分析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
lnAGR1=a+f^lnlNV1+s
其中,/NV,表示农业技术推广投资表示农业总产值,s为随机扰动项。研究期间为1980—2011年。为使模型估计结果更优,减轻乃至消除异方差和自相关性,同时使回归系数更具经济含义,对变量取自然对数,变换后不改变原序列的协整关系。
本文中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主要是国家财政投资农业技术推广总额,农业总产值表示农业经济增长水平。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数据来源于陈世(1998)、张利痒等(2007)相关资料057010以及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与科技部、农业部网站,个别年份数据不全的用灰色GM(1,1)法补全;农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于1981—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了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运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和零售商品物价指数(1980=100)分别对农业总产值和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额进行平减。
3.2协整分析
对数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数据(/NV)和农业总产值数据(AG及)必须考虑时间序列的稳定性,从而排除“伪回归”问题。运用ADF检验。表明:lnINV和lnAG及原序列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而原序列—阶差分后是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即:lnAG及和ln/NV是一阶单整的时间序列。
根据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优度高,值与F值在5%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方程回归结果显着。为了进一步验证是否有协整关系,还需对残差变量的单位根进行检验。通过对残差e进行单位根检验,其结果表明残差序列e不包含单位根,说明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长期来看,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额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弹性是0.654,即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每增长1%,农业总产值将增长0.654%。
3.3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分析
在确定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与农业总产值具有协整关系后,运用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进行估计,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短期协调关系。
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AlnAGS=0.074+0.169MnFI-0.149E(-1)t=(2.329) (2.903) (-2.034)(2)
Adj-R2=0.811F=18.701E(-1)表示误差修正项,其系数反映了短期对长期均衡的调整情况。从上述估计结果可知,方程误差修正项系数为-0.149,小于零,符合负反馈修正机制,但是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幅度很小,仅为14.9%,表示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以14.9%的调整力度从非均衡拉回到均衡状态。从(2)式还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总产值的短期影响弹性为0.169。
结合(1)和(2)可以看出,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都明显地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但是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总产值的短期弹性小于长期弹性,表明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的短期效应较小,但从长期来看,则有较大的正效应。这是因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经济增长不可能同步,每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都需要一定时间,新技术只有在广泛运用生产中才能显现效果,农业经济才会增长。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期弹性大于短期弹性,表明农业技术推广投入的长远战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有效。
3.4脉冲响应分析
为具体研究不同阶段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VAR(2)和渐进解析法模拟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描述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总产值的冲击效应。
从农业总产值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脉冲响应可以看到,农业总产值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两个标准差扰动的响应,在前3期中处于一个小幅波动状态,4~8期开始大幅上升,第9期后,农业总产值开始形成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持续稳定的正向响应,表明短期内农业总产值对农业技术推广投入的脉冲响应处于波动微调的时期,长期来看,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正向拉动农业经济的时限更长,也更稳定。这一结论进一步支持了协整的实证结果,也说明了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长效政策,更有利于促进农业产出增加和农业经济增长。
4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对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现状和效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总量不断增长,但农技推广的财政投资强度较低,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总量不足。通过协整分析法、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动态关系,其结果为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弹性是0.654,短期影响弹性是0.169,表明长期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战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更为有效。
基于本文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①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业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切实贯彻2012年修改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提高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强度。各级政府要切实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落实,确保专款专用,并进行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增加
总量的同时,不断改善农业技术推广费用投入的结构,调整事业费和项目费的比重,及事业费中人员费和业务活动费用的比例,确保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②建立多元、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改变“自上而下”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旧模式,形成立足市场、满足农户技术需求的“自下而上”的推广模式。逐步形成以国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主,以农业科研院所和农民自我服务的各类合作社、协会为辅,多层次、上下贯通、内外结合的科技推广运行模式。在各高等农业院校与科研部门分别设立农业技术推广部,专门从事新技术推广工作。鼓励涉农企业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给予其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注重发挥农业合作社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有效传播。合理利用民间资本,鼓励企业投资,加强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对农业技术推广提供贷款,建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投融资机制。
作者:石晶1,2肖海峰1(1中国衣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2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下一篇: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