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12-10 01:50

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农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只有大力实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选择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才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出路. 在我国,农业环境大部分存在恶化现象、生产存在着一定的威胁,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业资源的科学利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发展农业的生产力,创造生态农业,发展农村的经济建设,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危机 

  1、生态环境的面临的现状 

  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但要满足人类需求,还要保护好环境,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和要求。就是不能破坏农业的再生资源,不能以降低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农业生产的发展。我要要做的是加强农业的生态环境,就是要把现代科学和农业技术相结合,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是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相结合,建立起一个具有生态合理,功能良性循环的农业发展规划。 

  在我国,要从实际出发,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结合,达到生态合理,发展种植业和林牧副渔相结合,利用传统的农业技术与现代科学,协调好经济和环境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实现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农村贫困问题现状 

  现代农村人口增长得过快,与农村的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发展条件还不相适应,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难等问题,现我国有将近五千万贫困人口分布在农村,贫困现象会造成资源环境的恶化,从而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 

  3、国际市场带来的压力 

  随着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国际廉价农产品对我国市场带来了强烈冲击,进口农产品急剧增加,国内价格随着国际价格变化,大量农产品的进入,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口粮食占用外汇导致了投资水平的下降,从而经济增长速度也急剧下降。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我国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关键在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尽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农民日益富裕和农业社会的全面进步,让资源环境同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可采取几种防御对策: 

  一是提高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提高农业的抗灾减灾水平。比如北方干旱地区要以改土治水为主,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农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发展的应变能力和抗灾减灾水平。 

  二是建设农业发展循环模式。我们应针对当地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自然资源,寻求一种适合当地环境的循环模式,比如小麦玉米的粮食种植产业链模式,或是对种植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深度综合开发,形成一种种植业废弃物再利用的模式,又如对畜牧业,我们可以进行粮食、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粪便、沼气、农作物这样的生态循环链,这样可以减少使用化肥农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四、发展现代农业 

  对于传统的农业来说,现代农业广泛地应用了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进行科学的管理方法,形成一种社会化农业,是农业的最新阶段。 

  我们可以建立一整套再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使农业生产技术如育种、栽培、土地改良等科学的农业技术广泛的应用起来,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为科学,现代化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农业不再是手工农具生产,而转化为机器的大生产,农用汽车、耕耘机、农业飞机等各种机器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这样使得农业企业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农业出现地区分工,形成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从而产生农工商一体化。 

  现代农业的发展,可以大幅度提供农业的产量,劳动的生产率,土地的利用率。 

  五、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是指以农业经营活动为主的集约化和市场化,这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要做到合理的开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但农业产业化如果不因地制宜的发挥自己优势,而进行盲目经营,就会导致环境的恶化和资源浪费。因此发展农业要按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必须发展产业化经营,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合理保护利用好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选择具有资源优势,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强,带动作用大的农业加工业,使它成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积极培育发展绿色农业。另外突出区域特色,把培育主要产业和经济开发相结合,形成有特色区域经济格局,从总体上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只要我们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并为之付出努力,我们就一定能使农业可持续的发展。 


上一篇:移动互联网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与对策

下一篇:简议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