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经济信息化的管理建设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经济管理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农业经济管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信息化已成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作者根据多年的理论与实践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的管理建设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研究。
作者:梁健
【关键词】农业;经济;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3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43―01
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改革开放发展时期,农业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农业发展,问题依然非常突出,从科学规划、资金投入、人才队伍、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有效的措施,以努力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不断促进农业和农村快速发展。
一、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
1.1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工业技术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会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加强工业对农业、城镇对乡村的支持力度,使其能够共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农业提供给工业的宝贵积累、没有农村给予城市的重要支持、没有农民为整个国民经济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绝对不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现阶段的我国工业,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拥有独立发展的能力。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加深,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我国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
1.2我国农业现代化
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想要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现代农业不仅会发展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还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持。建设现代化农业是提高农业整体竞争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保障。农业不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根本无从谈起。因此,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1.3关于科技管理信息化的认知
科技管理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开发和共享科技信息资源,实现科学研究、管理流程、管理方式、信息交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从而提高科学研究、科研管理和科研交流的效率和水平。农业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可以形象而及时地传播各类实用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从而对于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4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知识性农业的转变。近几年,我国农民增产不增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信息和供求信息匮乏、滞后造成的。市场农业的发展要求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市场需求决策好生产经营,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满足市场农业对农民的要求,只能依靠信息化来完成。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工作的认知还不够,机构不全,设备不齐,人员兼职,经费短缺,工作敷衍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利用率低,条块分割,多头并进,各自为阵,地区间、部门间、行业间未完全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农业数据库、农业信息系统等开发总量不足。农业信息产品开发与实际应用脱节。加之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信息采集人手不够、采集点少、渠道狭窄,采集标准不统一,致使基层科技信息“孤岛化”现象严重。农村信息对生产指导作用不强,无法满足农民要求。各地发布的信息主要是价格的变化,缺乏针对国内外市场的系统分析和预警信息。加上品种少、特色不突出,传播渠道狭窄,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功能发挥不足,从而导致通过强化农业农村经济信息化水平提高生产力,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难以实现。当前城乡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城乡信息不对称现象尤为突出,这既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尽协调的反映,又会进一步加剧城乡发展失衡,成为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2.2农业信息化重要性认知不够与队伍薄弱
相当一部分领导对信息化建设具体实施方法和服务体系不够了解,特别是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农业信息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甚至有些领导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上网,由于认识上存在不足,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不是专业出身,同时,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信息获取能力较弱,信息意识和利用能力不强。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信息化培训,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较低,依靠网络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受阻。同时,农户居住分散、政府投入少,使我国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农民还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途径获取信息。农业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必然影响农业信息化进程。
三、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3.1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根据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趋势,采用最新最优的技术集成,高起点同时又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经专家反复研讨论证后,付诸实施。在研究、制定规划时,一定要考虑有利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有利于用最少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有利于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有利于全社会积极参与,有利于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的分工协作,有利于广大商家、业主和农民大众开发利用。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一定要增加启动性投入,加大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但仅凭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应在政府统一规划下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个体私营业主投资。
3.2人才队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信息时代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农业科研管理的主体对象是人才,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科研管理的内容、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管理手段也逐步更新,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
3.3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科技档案管理
科技档案管理是体现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展示一个单位风貌的窗口。因此,科技档案管理的质量至关重要,科技档案管理要体现出它最大价值,发挥出它最大的技术效用和社会效益,充分体现科技档案的使用价值。
3.4健全网络体系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培育市场需求
信息网络体系包括基础传输网络以及建立在基础传输网络上的专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电信业务网络和广播电视业务网络。同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网络应用也是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市、县、乡、村,商家、厂家、业主、农户的层次分工,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涵盖上述内容的网络体系,做到全球化信息可以即刻传到千家万户,当时当地的信息也相应活跃在全球,从而规范信息市场,整合信息资源。由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使市场需求与产出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经会出现农产品“买、卖难”现象,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向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使农民的生产和经营得到及时调整。
总之,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新兴的、前所未有的、开拓者的事业。从农业机械化走向农业信息化,是当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快农业信息化的进程,主动迎接正在兴起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不断带动农民走向新农村建设的金光大道。本文来自《农业经济与管理》杂志
下一篇:中国农民经济问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