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呼包银榆经济区现代产业体系模型建设

发布时间:2015-07-16 09:42

 党的十七大针对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新变化和我国产业发展中科技含量低、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现代产业体系”这一新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对策思路,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经济区建设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意味着在充分利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日益迫切,这对于实现经济区的跨越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回顾
  我国学者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方面根据不同区域的背景,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石忆邵(2004)提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在于以区域为基础,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刘文勇(2014)认为中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合理的产业、区域规划为引导,以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有针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为内容的协同发展和互动的过程。呼包银榆经济区这一概念刚刚提出不久,学术界对于经济区现代产业体系的探索处于起步阶段。魏云(2011)以榆林市为例,认为现代产业体系其核心应是一个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互相融合、协调发展的系统。郭海清,申秀清(2013)认为内蒙古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应该实行“退二进三”,实现“三二一”的发展目标。  
  现有文献表明,当今学术界对于现代产业体系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具体包含哪些产业、如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并没有共识,并且研究多集中于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发达地区。本文针对呼包银榆经济区的实际情况,认为现代产业体系多体现在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核心是打造一个使本地区先进工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优势行业、现代农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三次产业比例科学合理并且有打造有显著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的系统。
  二、呼包银榆经济区的形成及现状
  从2000年,内蒙古确立了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为核心的特色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战略,到2012年10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2012~2020年)》。国家将呼包银榆定位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新的增长极。经济区的形成经历了十多年的路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呼包鄂经济圈是内蒙古经济的增长极,总人口700多万,集聚了内蒙古1/2以上的工业固定资产,2/3的科技人才,1/3以上财政、税收,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2012年GDP占内蒙古60%。内蒙古全区69%的电力装机、79%的炼钢、一半的有色金属及绝大部分煤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建材、高科技等行业都集中在这一区域。
  银川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千亿大关,2013年达到1273.49亿元(表1),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建设不断提速,灵武羊绒工业园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银川科技园、滨河新区工业园启动建设;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空港、陆港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创意产业不断发展。
  榆林市抓住了资源大开发的机遇,大力发展煤、盐化工产业,依托准格尔、东胜等大型整装煤田,打造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榆林近年来积极推进产业转型,一方面紧抓资源产业深度转化,另一方面非资源产业培育壮大也不能放松,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时间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呼包银榆经济区产业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呼包银榆地区产业结构稳定在“二三一”构成,与该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相符,但是第二产业比重过高,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内部层次不高。第三产业发展落后,比重持续下降。“二三一” 的产业结构与钱纳里和赛奎因的“标准结构”仍然有很大差距。
  (一)城市之间交流匮乏,缺乏协调分工
  呼包银榆经济区分属于三省,在发展上以自我为中心、彼此独立,缺乏交流与合作,一体化进程缓慢。经济区内各城市各自为政,忽略了内部的分工合作和协调发展,城市之间发展缺乏统一协调,没有明确的规划蓝图。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争资源、争项目情况严重,缺乏互相倚重和互为支撑的思路,各地没有进行战略上的协调,没有准确分清自己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缺乏城市特色。并且导致城市辐射效应微弱,与周边城市及区域联系远不能达到预期。
  (二)资源产业集中度低,生态破坏严重
  近年来,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粗放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拉动了经济区的GDP增长,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该区域大部分位于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植被稀疏,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土地沙化速度为开采前的1.56倍,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对地表植物及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严重影响,大大超出了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
  (三)产业结构单一,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呼包银榆地区产业结构、资源条件大多相同或相似,经济都是以煤炭、煤化工、电力等产业为主。以第二产业为主,产值的增加主要建立在较高的能源消耗基础上,经济增长方式单一粗放,运行质量和效率不高。呼包银榆地区的主导产业是能源化工,项目同质化严重,造成产能过剩。
  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选择
  由以上分析可知,呼包银榆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伴随着资源的消耗和经济环境的影响,过度依赖资源必将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呼包银榆产业结构问题严峻,亟待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想解决该地发展中的问题,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解决呼包银榆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持续、片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建立两大城市群,推进一体化进程
  这一地区,存在大片沙漠与草原,城市之间距离较远交通不便,从而各个城市之间联系较为松散,城市之间加强交流协作,可以形成两个个多中心的城市群。
  呼包鄂榆城市群。包括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陕西省榆林市,总人口1000万。呼和浩特是内蒙古 自治区首府,政治中心;包头是内蒙古最大的城市,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鄂尔多斯是新兴的草原都市;榆林能源矿产资源富集,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增强呼和浩特的首府城市功能,建成民族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包头、鄂尔多斯、榆林,要依托资源优势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升级,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
  沿黄城市群。包括宁夏的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内蒙古的乌海市、巴彦淖尔市,总人口700万。这些城市主要在黄河边分布,天然的地理联系加上共同的产业基础,此前已经有频繁的经济交流。提升银川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推进沿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产业分工和城市功能互补,壮大城市规模,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二)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国家综合能源基地
  呼包银榆地区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加强对区域内产业集群战略规划,实施产业协同错位发展。根据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优势来合理配置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对资源进行集约型的开采和利用,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打造宁东煤炭基地、电源基地、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在呼和浩特、银川建设能源综合服务基地。
  依托准格尔、东胜、吴堡等大型整装煤田,培育若干家年产5000万吨以上规模的大型煤炭企业,稳步推进神东、宁东和陕北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变粗放为集约型开采。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电一体化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煤电基地和“西电东送”电源点。结合火电产业特点、市场需求和节能减排要求,建设大型煤电一体化坑口、路口电站群和发展热电联产等设施。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进行产业优化升级,打破区域界线,依托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发展优势来合理配置资源,优势互补,集约发展。呼包银榆地区应发展优势产业和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加强区域间的相互联合、协作和配套。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加大和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实现节能降耗,着力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创立一批具有市场认可度的品牌,提高产品品质。将宁夏沿黄经济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将银川市等打造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将榆林市建设成为世界镁都;提升呼和浩特“中国乳都”的地位;发挥包头在稀土工业的优势;发展鄂尔多斯的羊绒产业和旅游业。  
  参考文献:
  石忆邵.科学认识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红旗,2004(05).
  刘文勇.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考察与构建分析.求是学刊,2014(03).
  魏云.资源型城市的现代产业体系及其构建模型研究——以陕西榆林市为例.中国市场,2011(11).
  郭海清,申秀清.内蒙古三次产业结构发展及对GDP贡献的实证研究.经济问题,2013(05).

上一篇:产业集群对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的实证统计

下一篇: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立法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