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乳制品加工业发展现状的综述研究
中国乳制品工业起点低、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很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居民对乳制品的消费日渐增多,极大地带动了乳制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从2003年到2012年全国乳制品产量年均增长达15.8%,远高于1%的世界平均水平,但同时,中国人均奶量消费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纵观中国乳制品行业,似乎经常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从广告战到价格战,从圈地战到奶源大战……乳制品加工业的发展遭受着来自各个环节的打压和限制。尤其是2008年9月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使整个行业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近几年,国家和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整顿措施,如今,奶业发展形势逐渐好转,但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
本文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先后对其乳制品行业、乳制品加工业以及乳制品制造企业进行数据和图表分析,挖掘数据与图表背后可能的原因,对甘肃省乳业的发展进行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指出其机遇与挑战。
一、甘肃省乳业发展概况
甘肃省是中国的六大牧区之一,草地面积达2.41亿亩,人工种草留床面积约1601万亩,每年甘肃省畜牧饲养可创造7.1亿元的平均年产值,2008年时最高突破了10亿元大关,是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的畜牧大省。发展以乳业为主的畜牧业对于甘肃省这样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部省份来说,将极大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甘肃省虽为畜牧业大省,其乳制品加工业却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初,各种乳制品企业才慢慢发展起来。2010年甘肃奶牛存栏数为5万头,乳制品产量1.4万吨,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37.3%和70.2%。在此期间,2007年奶产品产值突破10亿元,2006年的存栏数高达19.2万头,全国排名第13位。“得奶源者得天下”,这是奶业市场的共识。但自2004年以来,甘肃省奶业市场凸现“奶源紧缺”的严重问题,之后的七八年间,甘肃省的牛奶产量增长缓慢,乳品市场十分紧俏,乳品企业相继出现奶荒,不少企业甚至因奶源不足导致生产线停滞。尤其是受到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全国乳制品行业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乳品消费市场低迷,甘肃省乳牛存栏数和奶产品产值均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
图1 甘肃省乳业产量(万吨)
二、甘肃省乳制品加工业现状分析
2012年甘肃乳制品加工业利润总额达到9421.9万元,在全国排名上升至第22位。2012年乳制品加工业销售产值高达17.32亿元,比2003年同比增长了94.9%,高于全国79.6%的增长率。其总产值增长速度惊人,比2003年翻了两番。图2反映出自2003年以来,甘肃省乳制品加工业利润总额与全国平均利润总额的比较,由于省内品牌间的竞争激烈和长期受到省外知名品牌的打压和排挤,乳制品加工业利润连年受损,常年处于负利润经营。而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当全国乳品利润急剧下滑之际,甘肃省乳制品加工业并未受到负面的影响。因为,在此次重大事件中,甘肃省乳制品检验全部合格,在国内许多大牌乳制品遭受重创的情况下,这反而为甘肃省奶业的发展赢得了难得的机遇。
图2 甘肃省乳制品加工业利润总额(千元)
甘肃省乳制品加工业销售产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3.04%,但与全国的年增长率相比,从2005年开始连续5年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更是超过了20%的负增长(见图3)。究其原因:省内40多家不同规模的企业竞相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众多乳品品牌的存在,一方面,品牌间存在不良竞争,极大限制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也难以培育出优良的市场环境。由于缺少具有高忠诚度的乳制品品牌,甘肃省乳业品牌不仅在全省地位普遍较低,在全国市场上更缺乏影响力。2006年,在甘肃省颇具影响力的“好为尔”远赴上海开拓市场,但面对上海本土品牌“光明”和国内众多品牌的打压,也仅昙花一现,便杳无声息。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甘肃省乳制品工业销售产值增长率长期处于极其不稳定的波动状态了。
图3 甘肃省乳制品加工业销售产值增长率
甘肃乳品企业一直缺乏当地政策的强力支持,导致奶源市场紧缺,乳制品企业生产能力不足,乳品销售额低下。但可喜的是,跌入谷底的甘肃省乳制品工业的发展于2010年出现了转机,近几年的发展势态也很乐观。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乳制品加工业销售产值分别增长36.54%、30.23%和50.77%,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见图3)。乳品加工业作为甘肃农产品加工业中的主导产业之一,在甘肃“工业强省”战略中被列入重要内容之一。但甘肃的乳品加工业处于弱势地位,除好为尔、庄园和雪顿外,其余40余家小乳制品加工厂均处于偏安一隅、勉强维持经营的状态。当地各乳品加工企业生产和加工能力不足,造成乳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发展困难的局面。此外,从全国乳业市场情况看,甘肃省乳业正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其周边的省份都是奶业大省,外地乳品几乎占领了甘肃1/4的市场份额,而且发展势头日益强劲。
甘肃乳品企业已经意识到形势的严峻,近年来开始与国内知名的乳品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共同推进甘肃省向奶业大省转变。2010年,蒙牛、伊利等大型集团入驻甘肃省多个地区,建立了各自加工基地,使当地生乳加工能力迅速提高了两倍。此外,乳制品加工企业销售水平的增长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与保障。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市财政从2008年开始,每年拿出200万元作为奶业专项资金,这笔资金在2010年增加到了750万元,且拟在“十二五”期间逐步提高资金扶持额度;2011年10月,白银市政府与蒙牛集团签订了奶业战略合作协议,蒙牛集团将投入2亿元资金,市政府投入相应配套资金,专门用于全市奶牛扩群和品种改良,建设大型标准化奶源基地,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当地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三、甘肃省乳制品加工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由此可见,乳制品加工企业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增长,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是甘肃省乳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除了与大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之外,乳制品企业的创新意识也很重要。甘肃省乳品企业最致命的弱点是生产的产品没有自己的特色,在产
品结构上减少巴氏鲜奶的生产,抛弃了自己当地产品“鲜”的优势,给不少外地企业进入甘肃乳制品市场铺路。面对乳品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乳制品产品严重的趋同现象,甘肃乳制品加工企业谋求发展的关键在于产品“差异化”战略,因而中小型乳制品加工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唯有发挥自己本地企业的优势,依靠“鲜”来赢得市场才是甘肃省乳品企业的发展之路。
尽管“内忧”加“外患”的严峻形势使甘肃省乳制品加工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只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紧紧抓住挑战背后蕴藏着的巨大机遇,甘肃省乳制品加工业定能依靠已有的优势,实现畜牧大省到奶业大省的转变,迎来甘肃省乳业的另一个春天。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