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农业文明的阻力及我省应对的几个方法
我省是农业大省,传统农业文明的依附性、官本位思想以及血缘宗法制等消极影响根深蒂固,并对我省的总体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因此必须有效应对,才能够推进我省的全面发展。传统农业文明的阻力必须依靠文化自身的发展来解决,所以必须以创新思维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以及统筹兼顾,以实现龙江的创新发展、快速发展乃至跨越式发展。
传统农业文明;体制改革;科学发展观
F320 A 1009 — 2234(2013)09 — 0065 — 02
在中华文明不断超越传统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化的今天,传统的农业文明、逐渐显露弊端的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彼此交错,对我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立足于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应何去何从?“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①,既要正视传统农业文明的利弊,又要有效避免西方工业文明与后工业文明的不足,这就需要对我国当前的文明形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发展目标,对传统农业文明进行积极扬弃。
一、传统农业文明的消极表现
传统农业文明是人类早期社会实践的结果,是中国人勤劳、智慧等优秀品质的根源所在。但是,由于生产力低下,初民的农耕活动必须以集体化的形式进行,同时也形成了传统农业文明的弊端,即依附性的文化表现。
农耕活动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会很自然地走向对于外在力量的崇拜,从而产生宗教式的思维方式,使活动依附于自然,使个体依附于群体。作为群体意志的掌控者和集中代表,家长成为了不可抗拒权力,国君成为了不可忤逆的天子。
传统农业文明下个体的依附性,使等级制观念深入人心。尽管儒家文化内蕴了中华文明优秀品质与传统,但是辩证地看,“三纲五常”与“忠孝悌义”实质上宣扬了个体必须在等级社会中安分守己的思想。国家是家族的扩大化形式,国君是父权的最高代表。官员的权力来自于天子,实质上也就成为了地方集体意志的符号,我国自古就有“父母官”的说法,也就是说对于官员的崇拜是家长崇拜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血缘宗法制就起根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依附性的具体体现。血缘的关系确立了“父子兄弟、祖孙叔伯之类的亲属称谓,既可指家庭关系,也兼合隶属控制之意,即指宗族关系。”②儒家文化的产生,使这种血缘宗法制度以道德伦理的形式出现,适应了当时的封建制度,并成为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支柱。
二、传统农业文明对于我国发展的阻力
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工业文明植根于传统的农业文明,是农业文明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现代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又根源于对农业文明的片面否定,从而导致了“无根”的发展。只有正确处理两者的辩证关系,才能够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然而,与西方社会普遍立足后工业文明对于工业文明进行批判的情况不同,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是传统农业文明对于现代化进程的巨大阻力。
(一)传统农业文明为社会改革带来了阻力
传统农业文明对于社会改革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以血缘宗法制为核心的人情社会对于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法理的抗拒,以及以官本位为核心的政治社会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阻碍。
首先,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依赖于经济主体的主体性发挥。由于传统农业文明造就了依附性文化,导致我国经济长期处于群体主体状态。经济主体不明确,会泯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最终会使市场丧失活力,并且权责不明,极易产生公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其次,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尊重商品自由、平等的属性,尊重市场规律,然而,传统农业文明影响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往往会人为地干扰市场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最后,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人为干涉势必会导致社会整体对于法制的抗拒。以人情抗拒法理是传统农业文明的主要表现之一,落后的经济意识必然伴随着落后的政治意识,为政治体制改革带来巨大的阻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农业文明对于社会改革的阻力也不断地凸显出来。在经济领域,传统农业文明影响下的自给自足观念过分强调社会的生产,而非消费,人们往往是被动地被嵌入社会经济链条,而不是主动参与到社会总体的经济活动中,因此,在我国急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情况下,内需扩大的动力却明显不足。在政治领域,传统农业文明影响下的官本位思想为滋生官僚主义提供了温床,致使权力的寻租现象频频发生,导致了官商“勾肩搭背”,不但为经济体制改革设置了障碍,同时也对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一定了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
(二)从历史角度来说,传统农业文明为创新发展带来了阻力。
农业文明归根结底是一种经验文化,由于自身的经验有限,人们会自觉地设定经验的界限,而对经验范围以外的世界却充满了危机与恐惧,因此那条由经验所规定的界限是极为重要的,是不可跨越的,这也就泯灭了人们创造的本性。因此可以说,正是传统农业文明为我国社会带来了超乎想象的稳定性。
这种社会的稳定性却为社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民族的复兴与国家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呼唤着创新。新世纪以来,世界形势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创新发展时期,唯有顺应时代、顺应现实,才能够成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但是,尽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是世界第二位,但与其他国家相比,特别是在相对指标(如每万名劳动力拥有的R&D人员)方面,差距仍十分明显。在高技术领域,美国、日本拥有的专利占世界专利总量的90%左右,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仅占有10%。我国技术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0%,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这表面上可以归咎于我国相对不足的创新投入,但是在深层次上,则是因为传统农业文明影响下创新意识的缺失,是其为创新发展带来的阻力的具体体现。
三、我省应对传统农业文明阻力的思路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受传统农业文明的影响较
深,经济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消极影响所带来的巨大阻力。因此,实现龙江的大发展快发展,必须首先积极有效地应对这一阻力。
(一)以创新思维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①正如发展所带来的问题要靠发展本身来解决一样,传统农业文明的阻力也需要以文化自身的发展来消除。
首先,在宏观层面,要以创新思维明确文化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在传统农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与后工业文明思潮彼此交织的情况下,唯有明确文化发展的目标才能够确保文化发展的稳定性。就我省目前的阶段来说,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不二的选择。但是,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西方工业化的问题,在三种不同文化思潮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胆进行文化创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就我省现实来说,现代化农业的大力推进已经使我省成为了这一领域的领跑者,这说明我省已经正确处理了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创新之路,必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旨归,因此就要求我们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深度创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②,在传统农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的历史交汇点上,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三者的有机结合。
其次,在微观层面,要以创新思维支撑文化体制改革。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相对落后,且困难重重。以我省图书市场为例,体制改革刚刚起步,老牌的新华书店不仅面临着盗版书籍的困扰,同时也面临着电子图书的挑战。同时,相对比网络购书的热潮,实体书店读者寥寥无几。因此,必须在现有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改变传统思路,强化创新思维,正确处理好文化企业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面向市场丰富图书种类,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与支持力度,在尚未规范化的电子图书市场抢占先机。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因此,我省应对传统农业文明的阻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传统农业文明的阻力更多地通过民众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因此要牢牢抓住人这一关键。在我省,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民众仍然固守着传统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而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在于切实地做到以人为本,从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突破口,提升居民主动参与社会整体的经济、政治等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居民“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③有的放矢。
第二,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文化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社会整体的发展,因此,我省应对传统农业文明的阻力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④。同时,要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使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同步进行,整体配套。
第三,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传统农业文明阻力的凸显与城乡二元化的发展方式不无关系,正是发展与滞后之间的张力,说明了应对阻力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应对阻力的基本方向与思路。就我省来说,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化的发展格局,不但可以有效应对这一阻力,还可以以此为契机,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全面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以依托我省的生态优势,加大创新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下一篇:农业推广体系的管理创新的路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