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础教育统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发布时间:2015-08-18 09:00

摘 要:本文认为提高和改进基础教育统计质量,对提升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思考对目前基础教育统计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教育 统计 问题 对策
一、教育统计的应有涵义和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统计制度和方法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统计地位也日益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的依存和关注度越来越高。小而言之,如每年对基础教育各学校的在校生情况、招生人数、师资水平、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以及教育投入等统计数据,不仅成为学生入学的取向标准,也成为社会和政府评判学校优劣的重要依据。大而言之,可以说教育统计资料是各级政府宏观决策的基础信息资料,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国民经济运行基本描述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教育事业年报和教育经费年报,更为教育界和相关领导关注。因而作为一名教育统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贯彻统计法,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客观对待在当前教育统计过程中仍存在的法制意识淡薄、基础工作薄弱、人为干扰影响数据质量等诸多制约因素,积极探索,深入思考,努力提升教育统计质量,促进教育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当前基础教育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教育统计队伍不健全影响数据质量。受编制制约,加之部分单位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统计法律意识淡薄。县级以下教育单位很少设置专职统计岗位。统计工作主要由单位会计、或者教研员、资料员、管理员代兼。部分领导未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对统计法的知识了解不多,对统计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依法统计意识淡薄,造成统计工作责任性不强,统计人员不成系统,随意性大。组织管理结构上难以保证统计质量。
2、统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影响数据质量。由于基层统计人员兼职较多,往往无统计从业资格证,没有参加过系统的业务培训,统计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对统计方法制度、指标体系、指标内涵、概念、统计口径、计算方法不理解;有的对数据收集渠道和逻辑关系不清楚,统计结果前后矛盾,增加了上级审核的难度和强度,这些现象直接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3、任务与人员的矛盾影响数据质量。教育统计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料。而每年教育统计的时间都在开学之初,教育教学各项工作集中,使得部分基层学校处于一种工作盲从、不堪重负、疲于应付的状态。统计人员兼职较多、变动频繁(特别是“派任会计”的单位),原始资料欠缺,统计工作压力大,能够集中精力保证报表按时报出就不错了,用于抓数据质量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影响数据质量。
4、人为干扰影响数据质量。统计作为一个提供信息的系统,不是独立于环境之外的,而是与环境密相联系,社会环境对统计的理念、原则、方法、程序和结果等方面具有影响乃至决定作用。“数出多门” 是教育统计工作中难以逾越的一道坎。教育统计首先取数于基层学校,然后按幼教、小教、中教、职成教、特教、人事、财务等分类汇总整理,再经主管部门的各业务科室审核把关。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统计部门的数据与业务部门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在实际工作中,“统计数据是否对我有利”的利益驱动型行为,是在统计工作中无法回避的现象。特别当统计数据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时,就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的荣辱、升迁乃至单位或地方的经济利益。当某些统计指标显示出某些考核内容的某些不足时,(如升学率、辍学率、巩固率、“三增长一优先”等)便会有个别领导为了实现目标,争夺名次,突出政绩,谋求升迁,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的情况。少数统计人员难以坚守职业道德标准,失守职业道德底线。甚至迎合个别领导的意图编造或篡改统计数据,制造政绩、业绩,出现了人民群众非常反感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腐败现象。这种现象会给统计质量造成致命伤。
5、部分统计指标口径缺乏科学性影响数据质量。教育统计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比较全面的指标体系,各项指标间形成较为严密的逻辑关系,它涵盖了教育方方面面的信息。为了保证统计质量,对各项指标口径每年都作了统一规定,但有些规定往往符合了逻辑上的要求,而与客观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矛盾,或者指标结果缺乏唯一性,多重理解,多重选择,多重结果。
三、改善和提高基础教育统计质量的思考与对策
  提升基层教育统计数据质量务必从抓人员、抓源头、抓法制入手,坚持依法统计,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同时强化分析,重在运用,在分析和运用中不断提高。
1、强化组织领导,夯实统计队伍。首先要提高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统计工作视为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设置统计机构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其次要稳定统计队伍,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2、完善教育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统计台帐,抓好资料整理归档,夯实统计数据的根基,从源头上杜绝漏报、虚报、瞒报等违法现象,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规范化水平。
3、建立和完善数据评估制度。上级教育统计部门应制定规范、可行的数据质量控制和检查办法,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发展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有效提高基层教育统计数据质量。同时加快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步伐。实现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通信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有利于减少基层负担,同时也能为领导及时提供统计数据。
4、加大处罚力度,坚持依法统计。统计执法是振兴统计的必由之路,是统计工作的突破口。要做好统计法律法规宣传的再深入,进一步增强对统计的法律意识。对那些在统计上弄虚作假,谋取名利的单位或个人,要拿起法律武器,充分运用《统计法》赋予的权利,启动法律程序,加大处罚力度,决不心慈手柔,姑息迁就,坚决制止统计违法案件的发生。
5、强化分析,重在运用。对统计结果的总结和运用是统计的目的所在,层层重视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等问题,及时进行专题统计分析,不断加强对新问题的研究,才能不断提高统计的水平和质量,才能更主动地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服务。
  总之、重视对基础教育数据的统计和研究,是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沿着健康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上一篇:商业银行外部审计风险研究

下一篇:篮球比赛中记录台工作规范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