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问政与创新社会管理
摘 要:在2010年中国网络发展进程中,微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这一年深深烙下了“微博元年”的印记。会议目的:探讨微博问政的新思路,总结和推广地方政府、个人微博问政的新经验,提升政府相关领导微博问政的能力。
关键词:微博;微博问政;创新社会管理
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年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突破3亿。微博凭借140个字的表达空间和裂变式的传播特性,搅得互联网风生水起,又因其有着极强的现实指向性和干预性,对创新社会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契机。
一、 微博: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ging),是基于有线和无线互联网终端发布精短信息供其他网友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由于用户每次用户更新的信息通常限定于140个字符以内,故此得名。”
(一)微博是基于人际传播的大众传播
人际传播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信息互动过程,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维持和发展的润滑剂。微博借助一定的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传播,比起传统的传播媒介,如写信、打电话、发传真等,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微博不但使这种深层传播处于“熟人圈”中,还建立了新的“人际圈”,信息交流性强,信息反馈直接快速、及时、集中。
(二)微博问政的比较优势
(1)碎片化。用户每次发布的内容不得超过140个字,它是一种即时的、随时随地的传播方式,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2)互动性强。在微博上可以转载、评论,用户之间的交流十分活跃, 微博多以一个人为中心进行传播,最初的传播是以个人对个人的单一传播,在有共同关注的话题和事件时形成“圈子”,从而发展成群体传播。
二、 热点事件是怎样形成的
(一)微博打破“沉默的螺旋”
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伊尔纽曼曾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而微博140字的写作方式激发个人的表达欲,人人都有麦克风,让“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
另外,微博上大量集中式的发言、讨论使“热点话题”成为关注热点,媒体依据社会热点报道信息,由此,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便迅速具有公共意义,网民也成为议程设置的新主体。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美国传播学家马尔科姆•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认为,大众媒介或许无法指示我们怎样去思想,但它却可以决定我们看些什么、想些什么,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
2011年被称为“微博问政史上的里程碑微博打拐事件,起初就是由于建嵘的一条微博倡议开始,最终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公民行动风暴。
(二)事件本身够刺激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现实中出现了不公平、腐败等问题,而公众普遍具有一种“罗宾汉情结”的心态,只要涉及官民和贫富之间的冲突,公众往往一边倒站在弱势群体一方。微博常常成为草根“抱团取暖”的地方,充满着怨气和戾气,发泄着在现实中得不到宣泄的情感,如“仇官”“仇富”。
另外,“意见领袖”在热点事件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在网络世界里,更容易赢得网友的信任。
三、 创新社会管理获得更大的契机
“微博为民众的政治参与引入了一种新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补正了过去对于来自社会、草根等多元话语平台的意见进行屏蔽的状态,能够有更多的人从更多的角度来参与公共问题解决的互动”
(一)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改变
微博问政是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一方面网民提出涉政诉求,期待政府的回应和解决,一方面是政府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解决问题。经历去年政务微博元年高速发展后,政务机构、党政官员微博都朝着民生化、实用化方向发展,增强了政府部门的服务职能,修正了公众对政府和官员的印象,促进了问政时效,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改变传媒生态和传播方式
微博这种传播媒介使得原来传统媒体发布新闻的优势被消解,在一定程度上绕过新闻监管。2010年7月23日20时38分左右,温州发生了震惊世人的动车追尾脱轨事故。事故还未发生,消息就已经被微博“报道”出来。
传媒生态的改变扩大了公众接收信息的渠道,从过去的标准化信息转变到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化和定制化信息,弥补了过去公众在知情权方面的欠缺,对于开启民智、激发公众参政热情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网络监督更加有效
时效性、平等性和参与性,是微博问政与其他舆论监督方式相比有所升级之处,围观的力量增强了对现实干预度,逼迫相关部门和人员不得不迅速回应、慎之又慎地处理。微博问政还第一次形成了全流域的问政方式,不仅提出问题, 而且常常跟进问题,并且展现问题的解决方式和路径。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创新社会管理在微博时代也必然要面对种种负面影响,比如谣言、非理性表达在多元化的舆论中更容易抓住公众的眼球,给党政部门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另外,在网络时代,个别官员腐败、无能、低效常常被放大,政府公信力受到损害,使得批判官方有了某种“政治正确性”,导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舆论场长时间向着批判政府倾斜。
参考文献:
[1]喻国明等.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2]高明勇.微博问政的30堂课[C]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3]谢耘耕.新媒体与社会[C]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法)勒庞著.冯克利译.乌合之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5]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下一篇:现代企业合同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