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会需求的统计学专业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本文结合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设置情况,从适应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对理学类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定位、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有效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在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领域和很多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都有着深入而广泛的应用。统计学专业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社会需求,也成了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
1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目前很多学校统计专业培养目标过于模糊,不够明确,导致人才培养缺乏特色、覆盖过宽、都试图培养全才,而事实上并不一定理想。
(2)课程体系不够合理。一方面有些高校的统计专业仍然以课堂理论教学和研究教学为主,数理统计色彩过于浓厚。另一方面有一些主要侧重于统计应用分析,而不太关注统计基础理论和统计思想的传授。这样都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层次人才。
(3)实践教学有待加强。目前有很多高校统计专业理论教学特征突出,而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明显不足,无法适应社会需求。
(4)对学生综合素养和就业能力培养不够。很多学校都突出对专业知识的传授环节,忽视了这方面综合素养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2面向社会需求的统计学专业体系建设
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从开设统计学专业(金融统计方向)之初,在广泛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科学制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2.1瞄准社会需求来确定专业定位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以下行业部门对统计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一是保险精算、金融证券与风险管理等行业;二是新兴的一些从事市场调查、数据分析等业务的咨询公司;三是一些企事业单位的质量管理、商业统计、仓储物流统计等岗位。
我校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金融相关知识和扎实的统计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统计软件,能在金融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统计调查、数据分析、统计管理及相关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目标突出强调了重数学和统计基础、懂金融知识、熟练掌握统计软件等方面。
2.2适应社会需求来设计课程体系
根据“厚基础、重应用、创金融特色”的培养要求,我们构架了涵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的课程体系。
(1)打好坚实数学基础。我们开设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实变和泛函等数学专业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注重统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我们开设了概率论、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等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扎实的统计思想。
(3)加强应用统计课程的建设。我们开设了时间序列分析、应用统计软件、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统计、抽样技术、贝叶斯统计等应用统计课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统计方法,并能熟练使用SPSS、SAS、R等常用统计软件。
(4)突出金融统计特色。金融统计是我们专业的特色,我们开设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保险精算学等金融课程,为毕业生从事金融统计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2.3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就业能力
实践教学也是统计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三部分构成:
(1)基本技能实验教学。主要由理论教学的上机实验和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构成。帮助学生掌握主要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开发技能。
(2)综合性实践教学。包括综合性课程设计、专业技能训练等,主要强化学生对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过程的系统认识。
(3)创新性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调研、毕业论文、大学创业创新项目、建模大赛等,提高学生用统计方法探索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2.4构建素质拓展体系,培养综合素质
除了专业知识教学外,还通过组织课外实践小组、专业技能大赛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社会调研能力、统计报告写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3结语
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统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考研率在40%以上,还有部分优秀毕业生出国攻读统计学博士硕士学位,总体办学效果良好。我们也将不断地在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上进行创新,以期加快统计学专业建设步伐,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更多创新型人才。
作者:解俊山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1期
上一篇:统计学专业开设统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