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统计分析

发布时间:2016-06-17 17:34

  本文采用2013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先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寻找不同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的相似点和差异点;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各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水平,得出其经济发展状况;最后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根据因子得分对各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进行排序和分类。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开始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多种多样的商品,而且人们在实现物质需求满足的同时,还在不断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同时,社会产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丰富,居民消费的选择空间也越来越大。在居民全部消费支出的八项指标(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其他)中,反应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衣着等项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体现发展与享受需求的住房、交通等项支出的比重则迅速上升,说明人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各地人口、资源、政策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导致各地区居民的消费结构存在着明显差异。合理的消费结构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滞后的消费结构则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消费结构的合理化问题在国民经济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有必要对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从宏观上把握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和消费水平的差异,为提高我国总体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利用SPSS软件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三种统计方法对2013年我国各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作分析。

 

  二、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将样品或变量进行分类的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其功能是建立一种分类方法,将一批样品或者变量,按照他们在性质上的亲疏、相似程度进行分析。下面通过对2013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8个聚类分析指标(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统计数据结构进行样本聚类,来发现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差异。

 

  根据聚类结果,我们可以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分为五个组别:江西、贵州、广西、海南、河北、甘肃、青海、山西、黑龙江、湖北、四川、湖南、云南、安徽、宁夏、新疆、陕西、河南18个地区为第一组;辽宁、山东、内蒙古、重庆、吉林5个地区为第二组;西藏为第三组;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天津5个地区为第四组;北京、上海为第五组。其中,第五组的地区经济最发达,其消费结构位于较高层次。第四组的5个地区均属于我国沿海省份,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五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比较合理,但次于北京和上海。第二组的5个地区分别为我国东、中、北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消费结构层低于第四组的经济较发达地区,但高于第一组。第一组的地区分别位于东、中、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有着很大的相似性。

 

  在以上细分的基础上,按照总的消费结构空间的差异来看,我国各地区的消费结构相似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由第一组和第三组组成,属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层次较低的地区,消费结构大多表现为传统的吃、穿、住、教育等支出。第二组和第四组构成第二类,属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层次中等的地区,其消费结构比第一类趋于多样化,在交通通讯、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等方面的支出有所上升。第三类由第五组构成,属于消费结构层次最高组,其在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比重进一步加大。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统计分析

  总的来说,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西部较发达省份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日趋合理,而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要做的是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变量重新组合为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综合标量(主成分)来代替原始变量。我们选取消费构成的8个指标(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其他),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这8个指标综合成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综合指标,从保留的主成分综合指标入手来研究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

 

  根据主成分得分排名,总体上看,东部省市的综合主成分得分排名比较高,东部省份中有十省排在前十二名,且前十位占了九位,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是否合理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联系,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消费结构水平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也较高;中部的六省中仅内蒙古排在第八名,河南、湖南、湖北排在十五到十九名之间,而山西和江西两省则排在后十名,总体来说说明中部地区省份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水平不高,低于大多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省份的排名总体相对更低,重庆、陕西、宁夏、四川、新疆五省排在十一名到十八名之间,甘肃、贵州、广西、云南、西藏、青海排在后十名,相对于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的消费差距巨大。

 

  四、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通过对变量(或样品)的相关性结构的研究,找出存在于所有变量(或样品)中具有共性的因素,并综合为少数几个新变量,把原始变量表示称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的线性组合,以再现原始变量与综合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我们同样选取了2013年各省市自治区的8项指标(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其他),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将指标综合成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因子,从不同侧面来反映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单个因子的综合来对各地区总的经济发展水平作出评价。

 

  现在,我们选取3个因子。第一因子包括食品、家庭设备、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及其他。第二因子包括衣着、医疗保健。第三因子为居住。

 

  根据综合因子得分排名,东部地区省市的综合因子排名较高,前十名的省市中有九个位为东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省市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部六省中的三省(内蒙古、湖南、山西)位于十名到二十名之间,说明中部地区省份的经济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西部地区省份的排名相对较低,而且比较分散,广西位于第十一名,宁夏、陕西、云南分别是第十六、十七、十八名,其余的西北七省排在倒数十名,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中、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过大。

 

  五、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应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收入着手。更多的收入能够使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有权追求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实现消费结构的改善。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应稳定发展第一产业,重点调整第二产业,同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满足居民消费结构的多样化。另外,既要大力开发高科技含量的高精尖产品,也不能忽视对物美价廉、经济实用产品的开发。多层次的产品结构才是适应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层次的客观要求。

 

  第三、完善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会限制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和对安全感的缺乏会导致居民有钱不敢花。例如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在居民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人们将收入大部分用于住房消费的同时,过高的房价又使得绝大多数人削减了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因此,必须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从而提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扩大消费需求。

 

  第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提高,现有市场所提供的消费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消费需求,而此时急需进一步研究开发新的消费领域,建立个性化的消费市场。绿色消费、租赁消费、网络消费等都将成为拉动需求与消费、改善消费结构的新生力量。

 

  作者:脱颖 来源:商情 201614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统计工作的积极性

下一篇:小组组合学习在学习概率统计内容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