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在对应用统计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效果直接决定着学生将来进行定量研究的能力,应根据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一、应用统计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相应的统计调查,可以发现当今的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实用型人才和发展型人才。其一:实用型人才,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毕业生须做到上岗顶用,胜任岗位工作,具体地说,就是能够立即在企业进行工作,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其二:发展型人才,在一定的工作经验累积后,能够进行更高层次的任务,如数据处理、收集、分析以及方案的策划等。因此,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过硬的动手能力是如今大学生在人才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二、应用统计学教学构想
1.教学内容的选择
对于应用统计学来说,不只有理论知识的教学,还涉及很多统计软件操作的教学,所以应当选择内容全面、难易适中、理论与实践兼顾的教材。学生的学习以教材上的内容为主,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教材,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现阶段很多学校选择教材的标准不一,而且经常很多年都沿用同一教材,案例陈旧,软件应用讲解过时。如果依然使用这种教材,对学生来说显然学不到最新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后进入相关部门工作也可能出现不适应的现象。总的来说,高等院校统计学教材选用应遵循列举案例新颖独特、理论知识讲解透彻、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较多的原则,并且能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课后习题应坚持新颖、少而精,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难度类型的习题,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给予较大的帮助。
2.教学方法的选择
对应用统计学这种应用型学科来说,最好能够在实际案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注重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体现在课前的引入、课堂上详细的分析讲解、课后相关动手操作任务的布置上。通过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还能够将抽象、枯燥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讲解正式内容之前,不妨以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案例或者生活中存在的案例来引入当天的课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对课堂秩序以及氛围都有很大提高。学生们在学习应用统计学的时候总是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学了这个方法、这个公式到底有什么用呢?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和分析,能让他们更深刻地明白学以致用这个道理,课外小知识的引入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而且给他们以启发,举一反三,更好地利用所学的知识。在课后任务的布置上也不妨让他们自己动手,收集相关知识应用的小故事、小典故,而且可以针对每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总结它的应用范围、使用条件等。
通常应用统计学为48课时,包括40节理论课、8节实验课,这一比例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在理论课对理论知识透彻讲解的基础上,实验课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在配备了专业并且齐全的统计软件的实验室中将以往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实际操作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是必要的。
3.开展统计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但并非纸上谈兵就能算作合格,还需要实际演练。统计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能够学以致用,而且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也得以全方位地提升。传统的统计实践可能只是填制统计报表,手工绘制一些简单的图表,针对样本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代公式计算得到一些相应的数据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往的知识已经略显陈旧,而且有些工作完全可以用计算机代为进行而不必纠结于手工计算预测。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统计实践必须掌握以下方面的技能: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调查资料、整理调查资料、撰写分析报告。根据我们的实用型人才以及发展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可以选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题开展统计实践活动,比如开展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大学生对食堂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分析等。在这样的实际调查分析活动中,综合锻炼了学生的调查问卷设计能力、数据收集能力、数据整理分析能力以及调查后期的报告写作能力等。尤其在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阶段,学生可以充分练习使用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操作,例如使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图表功能和分析工具。
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考试是教学结束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验的必要手段,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估,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长久以来,不仅是对应用统计学,大多数高校的考核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精力过多地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或许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概念内在的含义、公式的由来、应用的条件、范围等。这种考核方式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可能与统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因为统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系统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实际问题,理论和实践综合业务素质兼备,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在政府机关、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经济调查、信息管理与咨询、数量分析与预测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考试改革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平时成绩的评定应不拘一格、多样化,可在教学中采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并且可以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例如,可将平时成绩分为两部分:基本作业成绩和统计实验报告成绩。其中基本作业成绩包括平时答到、课堂讨论、答辩课后作业等;统计实验报告可以在学生分组的情况下,针对某几个地区的经济情况进行比对分析。通过这样的实践作业,不仅可以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学生的网上查阅能力、数据收集能力、数据整理能力、统计软件分析能力、撰写相关统计报告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分工协作能力和团队责任感等,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无法学到但又十分重要的能力。通过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考核发现,学生通过这样的锻炼后,不光是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而且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二是考试方式可尝试采用无纸化考试,这需要学生在平时进行一定的模拟训练才能够熟悉考试模式、保证考试质量。需要在网络课堂中建立一个完整的应用统计学无纸化考试系统供学生平时进行模拟化训练,不但是对考试过程的适应,而且也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能有一个自我检测的过程。在建立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年鉴资料库以及公式库,方便学生查阅,并且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同时增加实践中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方面的考核,主要包括必要的资料收集处理以及分析,能灵活应用各种统计软件,如EXCEL、SPSS、SAS;考试题目涉及内容以及类型也应多样化,应包括查找数据、案例计算、图表制作以及分析、统计软件的使用等。无纸化考试的实行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的进步,必将取得成功。
作者:孙丹丹 丁兴烁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4年11期
上一篇:会计专业“统计学”课程定位
下一篇:关于对统计学应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