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非专业统计学教改探讨

发布时间:2023-12-09 17:16

  大部分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将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进行课程设置,学分制管理中,统计学一般为2.5~3.5学分的闭卷考试课程。针对个别经济管理类专业从实用角度出发,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为目的,盲目地将统计学课程从专业基础课中删除的做法,笔者的观点是:停止开设统计学课程绝对是学生的损失,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不是技术工人,而是达到一定素质标准的大专毕业生。因而绝对不能因为难度大,就将《高等数学》、《统计学》等基础课程从教学计划中删除。但课程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笔者结合几年来对统计学教学的经验和感受,探讨对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学的一些认识及改革建议。


  1统计学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组织、展示、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资料,从而帮助人们做出更为有效的科学决策的工具学科。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的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养成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指为完成今后任务应获取的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专业知识需要一生不断地学习来加强,而关键能力的培养才是职业教育的最高目标。统计知识作为学生今后不断获取新知识以提升自我的工具,对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进行决策及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统计学课程的学习理所当然成为关键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2非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显得异常重要,统计学作为工具学科的地位绝对不容否认,然而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建设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如下4个方面:

  2.1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

  高职高专批录取的学生智育大体上低于本科批录取的学生,加之大部分学生是因为数学不好才放弃理工类专业而报考经济管理类专业,此类专业基本上都是文理兼收,因而学生的数理功底普遍较差,学习传统的统计学理论课程通常都感到力不从心。

  2.2教学内容不科学

  教材的无针对性导致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在难度上没有把握好,教材中从公式的表示到证明,数学味太浓,根本不适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需求,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数学功底。

  2.3没有合适的教材

  由于大部分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导致与当今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时代完全脱节。基本上所有的高职高专统计学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不利于学生自学。而且教材中缺乏专业性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忽视了统计方法在现实中的操作,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对统计学失去兴趣,更不可能做到主动学习。

  2.4师资缺乏

  许多院校担任统计学课程的教师数量不够,特别是民办高校为了节约成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统计学教师负责全院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因而教师没有精力去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


  3非专业统计学教改对策

  3.1教学内容上的调整

  针对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的特点,应本着实用、够用为度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较大的调整。因而课程安排上,为了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建议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课时,取而代之的是统计案例分析、统计软件操作、实际统计调查等实验课时。整体的思想是这样的:作为经济管理类非专业统计学课程,更多的是把统计学当作一个工具,对于统计计算公式的来源、具体的计算方法等专业性问题可以不予要求,而结合现代统计分析软件,如SAS、Eview、SPSS、Excel等等进行教学。笔者根据自身几年的教学经验,具体列举了几个章节的教改建议:


  ①统计整理,大多数统计学教材上提供的统计整理方法早已过时,如手工汇总法,与现今的计算机时代完全是格格不入,变量数列的编制完全可以利用Excel进行操作。

  ②相关与回归分析中的公式都较为复杂,公式的推导更是教学中的难点,特别对于连《微积分》都没开设的专业,学生对求偏导知识一无所知,根本就无从下手,所以许多老师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基本上都在考试结束后将之抛诸脑后,根本没有真正掌握。笔者认为,对于非专业经济管理类学生,可以不要求公式的推导与记忆,只要求学生理解相关与回归分析的作用及其应用,至于具体相关系数与回归方程系数可以通过SPSS、Eview等统计分析软件得到,学生只需掌握软件的应用即可。


  ③统计指数这块内容基本上所有教材中的实例都比较陈旧,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可以引入与贸易相关的指标作为实例,如贸易依存度是强度相对指标等等,并应用最新的数据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使学生在学习统计学的同时又对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有所了解。

  ④时间数列分析的讲授方面,许多老师还是运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或是以多媒体替代板书教学,仍然要求学生通过计算器来计算季节比率等。但季节比率的计算完全可以利用Excel进行,应该让学生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办公软件在统计分析中的作用。


  3.2考核方式上的改变

  在课程考核上,应改变以往只是理论知识的卷面考试,因为这种方式虽有计算题,但都经过简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体现,而且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根本无法顺利通过,导致了学生对该课程的恐惧。因此,应该把该课程的考核分为两部分:理论和实验。理论部分的考核着重于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知识,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而实验部分的考核着重于平时考查,包括上机操作测试,以及分组进行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统计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等。其中,在上机操作时,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与实际相符的本专业相关的案例和数据资料,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对课程的兴趣。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减少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精神负担,使他们不再认为统计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而是一门实用性极强、不可或缺的专业基础课。


  3.3其他对策

  首先,许多高职院校为了节约成本,统计学教学都采用了大班授课,对于传统板书教学或许此方式可取,但传统板书教学的弊端就是完全忽略了该课程的实践性,学生对于自己掌握的统计学知识无从应用。如果在教学内容上做出上述重大调整以加强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性,授课规模就不宜过大,授课效果才能得以保证。

  其次,从事统计学教学的教师一般是从数理统计专业或是社会统计专业毕业的,社会统计专业毕业的教师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更能胜任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对于数理统计专业毕业的教师,则必须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的培训,以适应教改需要。

  再次,有些高职院校计算机房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此类课程的需要,因而这些院校要加大机房建设经费投入。同时高职院校应该通过政策多鼓励教师参与本专业统计学教材的编写及出版,以改变无合适教材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王艳梅.对财经类非统计专业教材编写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2).

  [2]代戈资.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17).

  [3]欧阳敏华,祝建民.SPSS在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中的应用[J].统计与咨询,2007,(5).

  [4]万力.对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探析[J].当代经济,2007,(11).


  来源:海峡科学 2009年3期

  作者:陈钦


上一篇: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下一篇:浅议数量经济学与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