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金融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金融机构的多样化,对金融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在金融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离,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致使培养的金融人才不能很快适应金融发展的趋势。本文针对目前金融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金融学概论 教学 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金融机构逐渐多样化,需要大量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高职院校,更应该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熟练掌握金融业务技能,能够在证券、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但是在金融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
一、目前高职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具有理论知识丰富和动手能力很强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以满足金融业的需求。金融学概论是高职高专院校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必修核心课程。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金融相关课程部分内容重复出现
金融学概论涉及范围广,各相关课程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内容上的重复。如金融学概论中的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货币政策等内容与先修课程经济学基础相重复;金融学概论中的货币与货币制度、利息利率等内容与后续课程国际金融实务的部分内容重复;该课程中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相关内容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课程部分内容重复。相关课程教学内容重复出现,一方面会浪费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内容的反复学习会降低学生的求知兴趣。
(二)金融学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高职院校理论教学中更注重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偏薄弱,理论学科学分所占的比重较大,实践教学学分比重较少,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理论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影响了教学质量。高校教师惯于在课堂上满堂灌,由于自身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入,学习记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简单通过几门课程和几个项目来开展实践教学的做法是不合理的,造成的后果是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能不能有效提高,也不利于创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难以适应金融业的发展需求。
(三)教师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师资队伍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目前,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较大,进修机会较少,并且很多教师没有接受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动手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比较年轻,教学经验不够丰富。而且教学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教科研条件有待提高,还有部分教师用心不专,缺乏认真的工作态度,到处兼职,忽略了真正的学术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人才的培养。
二、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应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参加一些金融学实践操作,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而且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能够很好地启发、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金融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影响了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
(二)是与后续专业课程相衔接的需要
金融学概论是金融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和业务课程。金融学概论与后续课程国际金融实务、公司理财、商业银行管理、证券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等紧密衔接。金融学为后续专业理论学习奠定了基础,没有金融学课程的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是比较困难的。同时,如果没有在该课程中接触基本金融业务的学习,也会影响后续课程的深入。金融学概论的教学改革对后续课程的开展意义重大,因此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是促进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金融业的发展紧密相关。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促进金融产业自身的升级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体制的完善,金融市场日益成为整个经济体系的核心,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与世界金融发展形势相适应,了解国内外金融市场,急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专业素质较高的金融人才。2011年1月份至9月份,金融企业人才需求增长98.4%,比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0.4%。2011年第一季度的人才需求增长幅度为39.9%,第二季度的增长幅度为63.2%,由此可见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仍保持稳定增长。因此,金融业的发展需要我们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促进金融业发展。
三、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教学的系统性
优化课程内在结构,使金融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采用集体备课方式,使所有任课老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协调,删除那些内容重复、深度广度一样的部分,加强金融学概论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连续性和系统性。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专业课程内容上的交叉重复,避免了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在课时安排和授课内容上进行合理设计,还能保证课程的完整性和较强的逻辑关系。
(二)以市场为导向,明确教学目的
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必须强调基础知识、实际工作技能和社会适应性强的综合素质。经济蓬勃发展,刺激金融业发展,加强了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现代金融市场的瞬息万变,客观上对金融学科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据了解,金融行业的企业目前招聘的职位主要是销售类、金融类、保险类和经营管理类。金融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如金融分析师、投融资经理等。基于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未来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着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现代金融业的发展需要。
(三)强化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拓展实践教学范畴,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保障实践教学时间,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一是采用多
方式案例教学。采用启发、讨论、案例教学和课堂讲评相结合的方式,针对热点话题开展小组讨论,如以东南亚金融危机、国债期货事件等,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金融与金融市场的特质,提高对特定市场环境的分析能力。二是进行实地考察或实习。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即针对某些专业热点问题,邀请专家、学者、及金融方面的专业人士来讲座,可以吸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或进行实习,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来,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要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年轻教师,鼓励教师到金融相关部门去实践锻炼,增加实践经验;学校要加强对师资培训的力度,定期派老师参加一些金融专业相关的培训。教师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总结实践教学经验,探讨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对于教师而言,学院每年都会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顶岗实践活动。作为高职院校金融学专业的年轻教师,可以到银行、证券、保险等专业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了解专业前沿动态发展和相关职业岗位对能力素质的要求,有助于在以后教学中将课程教学与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有效结合。另外,院校可以聘请金融机构的兼职教师巩固教师力量,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教师队伍,来适应金融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五)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学校通过推进校企合作的最终结果是校企、师生双赢。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研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学院将学生实习和就业结合起来,采取就业式实习,把毕业实践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而学生实习期就可以接受企业的培训,接受锻炼的机会,实习期结束时已经具有了一定工作经验,很好的为公司创造收益。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实习可以积累经验,在企业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提前适应工作岗位,解决就业问题。
金融学概论的课程改革,不仅关系到金融专业的教学质量,更关系到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切实重视改革的必要性,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培养高层次的金融人才,才能促进金融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广谦等.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孟菲.关于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3).
[3]赵家敏.从金融学科发展趋势看我国的金融人才培养[J].高教探索,2003(4):49~ 51.
[4]邵字.论中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6):48—49.
上一篇:高职学院学生教育管理的出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