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效果有正向的影响。我国高校目前在微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中普遍重视经济理论的讲授,忽视实践、案例的分析,教学方法相对单调、考核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提高不明显等问题。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探索以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经典文章解读等多形式结合的授课方式,建立相对透明的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按教育部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要求,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可以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形成经济学思维方式,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我国,微观经济学是部分商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因此,对商科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的意义重大而迫切。
一、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背景
对于知识体系繁杂、基础理论较多,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来说,如何使学生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精髓,提高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的能力,并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微观经济学数学逻辑性较强,在教学中老师能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模型,也符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应用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金融数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开展5年来,同学们的数学推导能力强,但对抽象的经济学概念的理解等不到位,教师通过设计研讨、演讲等丰富的教学形式,并让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促进他们理解基础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统计学专业、金融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是需要一定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工作的要求,而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偏重于基础理论,学生的实践能力欠缺
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教学课时为54学时,课程知识体系繁杂、内容多,以前的教学中基本无实践课时安排。尽管选用了通俗易懂的教材,但由于学生对于实际经济运行不了解,又缺乏实践教学,学生很难将晦涩难懂的“高大上”经济理论同经济的实际运行规律联系起来,这样加大了微观经济学的课程难度。例如,需求和需求量在教学中区别明显,而现实中人们认为没有太大的区别,以至于学生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需求量在需求曲线上是点到点的移动,反映的是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改变;而需求揭示的是除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需求的变化,在需求曲线上反映的是需求曲线的整体移动。
2.课堂效果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微观经济学作为学科基础课程,大多数开设在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没多久,对大学学习生活没有完全适应,特别是理科生,由于受高中题海战术学习方法的影响,在课程的学习中,他们更重视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很容易看到学习效果的课程,而对于理论性强的微观经济学这样的课程,随着经济理论知识的积累,效果慢慢显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课堂上会看手机,注意力无法集中,对教师在讲台上兴致勃勃的讲解没反应。
3.课堂授课形式单一,考核方式缺乏创新性
微观经济学课堂上,采用的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的授课方式,即更多的时间是教师在讲课,学生被动的学习,相对来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缺乏趣味性的授课方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也差。平时成绩中仅仅看作业、考勤,不能没有反映学生在课堂外表现以及学习态度;期末成绩仅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不出来。
三、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反思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北师大珠海分校应用统计专业、金融数学专业中有不少学生商业意识较强,他们自信、思维活跃、有想法,具有创新特质,根据学校提供的软、硬件环境,一些同学从大二就开始有创新、创业的想法。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这一倾向,借助学校的转型升级东风,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更好、更快地融入区域经济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络、报刊上选取典型案例,把交易过程尽量还原,即还原情境法,让学生感觉经济学理论贴近生活,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例如,对供给弹性和需求规律的理解,可以以春节购买车票为例;消费者剩余及价格歧视的理论知识,以明星演出设定不同价位门票为例来帮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可以增加学生的经济情境的体验,提高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2.采用互动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已经形成了对“满灌式”传统授课方式的依赖,大部分学生自学的习惯没有养成,尽管不喜欢“满灌式”,但还是倾向于教师讲授,互动体验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生思想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探究出新型的教学模式,比如采取辩论、课堂提问等,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3.考核方式多样,倒逼教学手段多样。
一般地,大学考试成绩会由平时成绩、期中小测、期末考试三种形式组成,有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纳入平时考核中。而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对课堂教学活动有正面指导作用,也避免了单一考试的许多不足,这就倒逼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比如,我们平时成绩的构成很丰富,除作业、提问、考勤外,会根据教学目标设定问题让学生查找资料,写读书笔记;教学中增加小组讨论的环节,具体的课堂教学流程的安排包括:布置教学任务,提供案例资料;提出讨论问题;教师为学生创造小组讨论的良好环境;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课堂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形成讨论报告;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及时分析和总结,总结讨论的成功或不足的地方;对讨论进行评分,评分包括老师的评分、小组之间的互评、小组长对组员的打分、演讲的同学针对演讲内容进行提问四部分评分,采用加权平均得到一部分平时成绩。这些举措帮助更多的学生理解知识点,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考核的合理性及真实性。
四、结语
总之,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原理。根据不同专业特征和今后就业的需求设計不同的教学模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铺垫。
上一篇:微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法探讨
热门论文
-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
-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
-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 基于培养西方经济学实际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研究
-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先进制造技术教学改革
- 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管理会计教学课程改革
- 经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
-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建筑教学研究
- 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