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项目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12-08 09:08

  [摘要]项目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任务交给学生完成,使学生真正领会和体悟所学知识,并锻炼了他们的多种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帮助。“微观经济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六个步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教师的引导督促能力,通过合理的评价体系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微观经济学;步骤;实践;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21)01-0108-02


  项目教学法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机械般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教师上课积极性受挫,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现状提出来的。在现实教学设计中,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分解为一些可操作的任务,再将这些任务细化分解为不同的子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学生完成项目的全过程中适时指导,引导学生保质保量完成相应的任务。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在场景中学习掌握知识,提升各项能力。项目化教学法重在克服当前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题,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使教学工作能够帮助学生进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对授课任务进行灵活处理的教学方法,具有鲜明的实践意义。怎样才能够展开项目教学法,哪些课程适合运用项目教学法?这是采取项目教学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克伯屈对项目教学法的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教学目标与现实的联系比较紧密,能够结合现实获得解答。其次,学生凭借现有的基础知识水平可以完成计划的任务,在完成任务时,学生不会因为知识储备不足而完不成事先计划的任务。其次,学生的分组依据需要合理地权衡,因为小组成员齐心协力才会使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再次,教师对整节课的各个环节有较高的操控能力,具有极强的应变水平。最后,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公允,一旦评价不真实就前功尽弃了。正因为项目教学法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真正目标,它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与认可。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中项目教学法运用的可行性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决定了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可能性,它的授课内容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等。微观经济学注重单个经济单位的研究,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运行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能够客观地分析问题,正确地解决问题。理解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观点,重要的数学模型等,运用微观经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释市场经济中常见的一些经济现象。


  学生的自身条件是项目教学法得以施行的重要原因。本科院校的学生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他們学习态度端正,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良好的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集体精神等都是项目教学法能够付诸实践的前提条件。相对于专科学生而言,本科院校的学生的知识体系已经形成,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解决比较复杂的现实问题;具备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与应变能力;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述能力;同人交往时,能够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在遇到困难时会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不会退缩,不轻易放弃。这些特点都是项目教学法得以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三、项目教学法的课堂实践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它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知识的学习,夯实专业技能,在课程的学习中运用了讲授法、案例法、小组讨论法、提问引导法、练习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的任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消费者的选择”这两个教学任务就是运用项目教学法完成的。项目教学法分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课前准备,资料搜集。第二步是情境导入,明确任务。第三步是分析资料,制定方案。第四步是分工协作,具体实施。第五步展示结果,修正完善。第六步是评估检查,拓展升华。为了使项目教学法能够顺利展开,特地将这两章的理论难点进行了讲授,接着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结合供给、需求以及价格均衡、消费者主体等的问题开始了材料的搜集,任务的确定等工作,他们以自己使用中的物品为商品,营造了两个时代的社会场景,一是以商品经济不发达为背景的商品买卖的场景,二是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城市社会场景。通过运用项目教学法完成授课任务,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感受知识点,锻炼能力,整个课堂授课效果较为理想,使自己的课堂讲授能力得到了提高,也留下了需要继续改进的一些教学问题。为了能够清楚地了解项目教学法的优势,特就供给、需求以及价格均衡这一部分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情况加以叙述。


  在讲解供给、需求以及价格均衡这一章时,先将理论知识给学生梳理了一遍,接着让学生从书中找出这一部分的重点、难点,给学生列出了与此章相关的一些书目,并布置学生查阅鸦片战争后英国把洋布运到中国销售的事例、2008年的“限塑令”对供需的影响,“老干妈”针对辣味不同级别客户的销售策略,“洛阳纸贵”的故事。当看完这些同供给、需求密切相关的事例后,同学们如果发现了问题,碰到了疑惑就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媒介相互讨教,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寻找答案。等到同学们的热身工作做足后,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准备工作也就有眉目了,也就是说课前准备,资料搜集这一步工作完成了。接着开始第二部分,即情境导入,明确任务。先让学生说说阅读矛盾《春蚕》的感受,这部小说主要写的是清明节后所发生的,关于老通宝一家在一个月时间里,经过“大紧张,大决心,大奋斗,同时又是大希望”之后,好不容易获得了蚕茧的大丰收,可是卖茧的收入反而还不清买青叶所借的债务。明确学习目标供给、需求、价格均衡的关系,我们要掌握需求的含义,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的函数,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概括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供给的含义,供给的影响因素,供给函数,供给表和供给曲线,供给定理。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的形成,均衡价格的变动,供求定理。弹性的含义及类别,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含义及计算。在确定了学习任务之后,结合相关资料,制定方案。全班30名同学分为五组,每组五人,依据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域进行分类,按南北方同学组合,不同区域同学组合的原则确定了每组人员。各小组分工之后就开始了第四步工作,相互协作,完成任务。教师在探讨、质疑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引导学生完成所有任务。每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后,由小组选出的成员代表一一解答问题,有异议的问题可以存留,作为课后作业继续探讨,这一过程就是第五步工作。最后,学生之间互评,教师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给他们分别打分。再将学生和教师的打分平均就得出学生最后的分值。至此,项目教学法的六个过程就结束了。


  通过总结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将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供给、需求的事例引入课堂,使整堂课气氛活跃,很接地气;积极思考的同学可以带动不善思考的同学;含羞拘谨的同学也被活跃的气氛所感染,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前查阅资料,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老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学生成为主人的课堂新关系,学生是主体的地位真正确立了。


  四、合理科学地拟定评价标准


  项目教学法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有一些不易把握的环节,譬如如何科学合理地评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就是一个大难题。在教学中多次运用项目教学法,对拟定评价标准产生了以下两点想法:第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合理,应把握以下标准。每组同学能否理解分配的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小组成员能够主动承担任务,正确处理相互关系,协助他人完成任务;是否具有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运用拓展知识解决问题;完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逻辑思维清晰。第二,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要公平公正,不能挟带个人情绪。同学能否积极参与小组任务中,尽心尽力;同学之间能不能相互包容,对有争议的问题是不是持保留态度;当遇到难题时不退缩,大家齐心协力克服难题。


  五、课堂反思


  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侧重知识点的归类与总结,结合以前所学的经济学基础知识,能够对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与理解,并能够结合现实的经济问题加以分析。


  师生关系由以前的教师主讲,转变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动嘴与同班同学及任课教师一起质疑、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仍有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课堂表现差强人意,为此,教师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介形式单独为这些学生补充能量,使她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上一篇:课程思政视角下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

下一篇:微观经济学生态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