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公有制企业的明天

发布时间:2015-09-09 09:16

摘 要:通过简述公有制企业在新时期表现出来的难以在系统内部解决的种种矛盾,结合分析我国所有制发展的历史趋势,重新审视公有制企业存在的历史原因,认清“国退民进”与社会主义以及国家安全发展的正关联性,预测公有制企业未来在GDP份额中将会逐渐下降,私有制企业将会逐渐上升。“国退”或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短期公有制企业退守涉及国家安全及自然垄断行业;第二个阶段,长期公有制企业将淡出历史舞台,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又将上一个新的台阶。谨以此文希望给执政者们对于所有制发展与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建议。

关键词:公有制;国企;私有制,国退民进;民企

1. 公有制企业在新时期表现出来的难以在系统内部解决的矛盾
1.1 缺乏积极性
1.1.1 管理模式单一僵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有制企业现行的人才管理模式基本上还是以单一管理党政干部的那套方式来管理所有人才的,缺乏分类管理制度,挫伤了一些人才的积极性。  
   同时,公有制企业难有民企积极,公有制企业每年考核的指标都在前一年业绩的基础上会有所提高,容易造成员工将目标放在完成最低指标上,假若超额完成指标,第二年的指标即会水涨船高。
1.1.2 人才流动难
  由于我公有制企业现存管理体制的局限,人才单位所有制的局面没有彻底打破,许多单位把人才看成是自己的固定资产,大体上都是只许进不许出,满足于自己管辖内的“藏龙卧虎”,而不管这些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于是出现了一些单位人才严重积压,挫伤了人才积极性。
1.1.3 人才使用不当
  前几年为了加强领导干部的知识化,一大批知识分子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具体执行中却存在着过分强调个人的学历问题,走了“唯学历是举”的极端,忽视了对人才实际能力的考查。
1.1.4 内部分配不公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企业中脑力劳动和体力待遇倒挂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能真正体现按劳取酬的原则。企业内部也因种种原因存在付出与报酬不成正比的现象。这种企业内部客观分配不公的现象的存在,给部分单位稳定知识分子队伍造成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和人才流失现象,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也不同程度受到了挫伤。
1.1.5 人才自身因素
  前几年由于部分专业技术人才不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利”字当头,造成了在部分人才集中的部门或单位人际关系紧张,人才之间相互嫉妒,争名利,争待遇,不团结。
1.2 全球化竞争冲击
  在新的时期,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公有制企业在国内,基本属于垄断竞争,有较高的垄断利润。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公有制企业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冲击。在极薄利润的全球化竞争背景下,公有制企业是否能够较好的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拥有极强的积极性与外国企业竞争,在新时期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这一点,我们表示怀疑。
  我国目前公有制企业主要是参考美国一百年前纵向一体化的组成模式,而美国新时期的企业已经开始向网络化茁壮发展了。我们仍然使用别人百年前的组织模式,是否有办法面对新形势网络化的竞争,这一点,我们也表示忧虑。
1.3 公有制企业效率不敌私有制企业
1.3.1 工作岗位问题
  国有企业的发展不利于社会工作岗位的增加。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的第一个十年,全社会增加了近9500万个工作岗位,大力发展私有制经济后的第二个十年,全社会新增工作岗位近6000万个,然而在第三个十年,伴随着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全社会新增工作岗位数量降至3000万个。
  改革开放30余年来,私有制企业的数量已经接近全国企业总数的70%,提供了全国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从农村转移出的劳动力70%以上也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显然,私有制经济不仅堂堂正正登上了中国经济的舞台,而且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力量,富裕人民群众的重要源泉,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
1.3.2 投入多 产出少
  公有制企业享受国家政策照顾,尤其在信贷领域获得公有制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私有制企业虽然占用的资源少于公有制企业,但却提供了全国70%城镇就业岗位,同时在过去三十年中,我国约有70%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其中95%以上是非公有制企业。
1.3.3 垄断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大方向下,公平竞争应该可以视为“市场经济”的最大前提。而在当下中国的经济环境,由于制度上的某些原因,大量企业被限制在某些产业之外,或者有很高的准入条件,才可进入某些领域、行业。显然完全垄断或垄断竞争对于社会总福利而言是无效率,且与市场经济本身是相违背的。
2. 我国所有制发展的历史趋势
2.1 我国所有制改革和非公有制发展两个大历程及其趋势
  2.1.1 提出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形式不存在一套固定不变的模式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2.1.2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整整二十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党中央和邓小平总结了上述的历史经验。最终在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1.3我国所有制改革和非公有制发展趋势
  我国所有制改革和非公有制发展的趋势可以抽象的概括为:公有制在经济的组成逐渐下降,私有制在经济的组成逐渐上升。公有制存在向私有制不断过渡的历史大趋势。
3. 公有制企业存在的历史原因
3.1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
  历史上,我们曾相信,“公有制能避免少数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占有大多数人的剩余劳动,保证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但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到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而发展”。今日的公有制企业虽然避免了民营资本对于生产资料垄断,但公有制企业自己反而搞起了垄断,垄断往往是以社会总福利的无效率为特征的,而这是与社会主义本意有些许背离的。
3.2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贯彻按劳分配为主原则

,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正如前文“公有制企业在新时期表现出来的难以在系统内部解决的矛盾”中提到的,公有制企业本意是好的,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无法彻底贯彻按劳分配为原则,且在公有制企业内部也逐渐出现了两极分化,贫富差距巨大的问题。新时期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新型劳动方式对传统以体力劳动为主体的工作者带来冲击,按劳分配的衡量尺度日趋模糊。
3.3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不断巩固的基础
   公有制的发展,要求公有制企业的员工需要顾全大局、大公无私、遵纪守法、团结一致、为共同的实现社会富裕而共同努力。考虑到我国公有制企业员工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定不足,短期内较难达到上述全部要求,往往还是以传统“利己”因素,作为内在动因。公有制企业效率低下,假公济私的案例屡见不鲜,极大的偏离了公有制企业设置的本意。
3.4 公有制是宏观调控的必然条件
  公有制企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必然条件,这显然也是值得重新审视的。发达国家主要以私有制为主体,他们难道就无法宏观调控了吗?我们仍然可以依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及各种产业扶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没有公有制就没有宏观调控”显然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4. “国退民进”与社会主义与国家安全发展的正关联性
4.1 “国退民进”与社会主义是不背离的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国退民进”的讨论总显得有些许隐晦。其实出现该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人们往往误以为实行公有制就是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消了公有制就公然违背了社会主义,这显然是错误的。自从1978年邓小平同志大力鼓励私有制开始,私有制就从来不是反社会主义的,不是资本主义的复辟。虽说“国退民进”或许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弊端,但关于“国退民进”的探讨不应有如此思想上的束缚。大家大可公开学术上探讨,科学的比较与预测,哪一个适合生产力的发展,那一种能适应未来国际竞争需要,说到底,哪一种能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过得更好,我们就往哪一条道路努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伟大标准在新时期仍然焕发着极大的生命力。
4.2 “国退民进”与国防安全是不背离的
  无论私有制企业还是公有制企业,都是国人的企业。放眼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其涉及国家安全与经济命脉的产业仍多是实行私有制的。相反,世界上一些不发达国家,多是在国家安全与经济重要产业实行公有制的。关于国家安全这一问题,大家其实有些担心过度。我们大可通过产业政策与法规使我国的国防产业控制在一定的界限之内,通过私有制企业自身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与积极性,促使我国国防产业更高速的提升,这是完全可能的。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管理机制与实践案例,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 公有制企业的明天
5.1 GDP贡献率下降
  我们预测,即便保持现有经济发展方向不变,公有制企业在未来GDP的比重或将不断下降。在三十年后,公有制企业在GDP的组成部分或降至10%~30%,这是根据过去三十年私有制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做出的推断。
5.2 新时期所有制企业改革的两个阶段
  综上全文,我们始终认为“国退民进”是更适宜当下中国发展的主题的,“国退民进”能更好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加强国防能力。
  我们认为,新时期所有制改革或经历两个阶段:
  5.2.1 新时期所有制改革第一阶段
  公有制企业退守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同期,大力支持私有制企业的发展,为私有制企业成为社会的绝对主力做准备。
  5.2.2 新时期所有制改革第二阶段
  随着私有制企业的陆续成熟,公有制企业逐渐淡出绝大部分行业。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这时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又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6. 结束语
  本文通过简述公有制企业在新时期表现出来的难以在系统内部解决的种种矛盾,结合分析我国所有制发展的历史趋势,重新审视公有制企业存在的历史原因,认清“国退民进”与社会主义以及国家安全发展的正关联性,预测公有制企业未来在GDP份额中将会逐渐下降,私有制企业将会逐渐上升。提出了“国退”或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短期公有制企业退守涉及国家安全及自然垄断行业;第二个阶段,长期公有制企业将淡出历史舞台,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又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尤其希望读者注意的两点是:
  一、“国退民进”或“国进民退”与社会主义本身没有关系,与共产党的伟大领导没有关系,对国家安全没有绝对不良影响。无论走哪一条路,我们都本着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宗旨,大力发扬并形成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我们研究的主线。无论走哪一条路,只要对人民有利,我们就应该大胆尝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过去三十年,随着我国大力支持私有制企业的发展,我们对于私有制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予以肯定,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国退民进”的方向。
  二:本文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猜测,仍然有较多不完备的地方,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与新中国的建设者们,参与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使理论不断完善,为执政者提供扎实得理论基础与建议。
参考文献:
[1]《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武汉大学出版社 张秀生 曾国安。

作者简介:许祐玮,男,汉族,台湾省,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一篇:浅谈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礼仪文化建设

下一篇:可持续旅游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