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有关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创新的发展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5-09-26 09:11

摘 要:农业经济信息化是人类目前认识到的、农业发展的最高阶段。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还处在初级阶段,这就更需要我们各级政府予以高度重视。以期为实现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寻找出一条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与思考
一、 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本文的农业信息化是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它通过信息和知识及时、准确、有效传递的特点,把农业信息及时准确地发送到农民手中,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信息化,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
  目前,我国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的现实必要有以下几点:
  1、农业信息化是推动发达国家提升农业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农业的主导力量。以美国为例,一方面政府把对农业的管理决策建立在信息支持的基础上,同时把进行信息引导和提供信息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另一方面,农民把信息作为一项生产要素来投入,以信息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依据。美国的传统农业实现了高度的信息化,信息产业的就业人数和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都已超过了一半。
  2、农业信息化是目前认识到的农业发展的最高阶段。
  当今,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中非农产业的比重还不高,处在国家和人民用增加资金投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的现代化刚刚起步。只有实施农业的信息化,才有可能针对农业所涉及的因素,复杂性、区域性和时空差异性大以及生产稳定性和可控程度低的特点,科学的优化配置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可以说,信息技术可以渗透到农业的各个环节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
  3、农业信息化是实现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最佳平台。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我国农村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不能再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地走“原始农业→古代农业→现代农业→信息农业”的常规发展道路,而应该摆脱传统思维模式,实施以农村的信息化互补共进,同步发展的道路,实现跳跃式的发展,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以成立的。为此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立足于中国农村的实际,特别要注意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和土地经营高度分散的基本现实,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二是要借鉴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有效的信息化运行体制和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农村的农业管理制度创新,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其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资源配置状况,以便达到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4、农业信息化能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一是信息知识能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战略性资源。随着农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信息知识的价值将会得到确认和重视,在农业生产流通中,科技知识在利用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二是农业信息化可促进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迅速推广和普及。由于农业信息网络
的广泛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大范围培训,使农业信息流和科学技术迅速地推广到千家万户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生产力。三是农业信息化会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提升进步。新兴的低耗、高效的农业生产结构方式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将会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改造、生产成本大幅度的下降,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成为农村经济长的重要技术基础。
二、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可能性
  我国发展农业经济信息化应该说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条件:
  其一,信息产业已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其二,国家已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党的十六大已将农业放在所有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并提出了城乡统筹全面发展的新思路,各个行业包括信息产业,都将农业市场放在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位置,准备开发农业信息化资源。
  其三,农村经济的发展已使农民有了强烈的信息需求意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或进城打工,或进城经营第三服务产业。这些年青的农民会经过新环境的感染,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商品经营意识,而且还会感悟到信息化的强大作用,使自己逐渐意识到自己家乡的落后,不仅仅是物质的贫穷,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知识的贫乏和观念意识的落后。他们会回乡进行思想互动带动广大农民树立信息化意识,抛弃旧的传统观念和农业经营方式。为农业经济信息化扫清思想意识的障碍。
  三、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可操作性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开发、利用效果并不理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结合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建立三级网络构架模式,创造发展的硬件环境。以“中国三农振兴网”为龙头,通过“村、乡、县”三级网络构架,互联网络配套完整、高效、直接、互动的网络体系;通过基层信息站各类农资、农业信息的层层收集、汇总、上传和主站、区域总站的及时整理、归纳、反馈等技术手段,有效地解决有效“黄金”信息的“上传下达”问题。
  2、建立“信息化示范县”工程,创造发展的组织环境。合理利用、有效调动和高效整合各行业相关资源,为农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以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3、试办农村信息化教育基地创造发展的软件环境。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培养一大批知识和实践能力俱佳的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人才、农业技术人才、农业管理人才、外语人才和法律人才等各方面高端人才。农民是农业信息的主要利用者,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增强农民信息意识和使用信息能力的关键。应该充分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从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经营技能上切实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利用农业信息网络的能力。
  4、组建农业信息化投资公司创造发展的融资环境。国家应该出台有关文件和政策,允许鼓励各种大型公司,特别是开发公司投资农业信息化发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特别是制度保障条件,包括免税政策等一切优惠政策,并使投者有利可图,放心投资从事农业经济信息的建设。另外,国家可成立“农业经济信息化股份投资公司”,由政府出资一定比例,私人筹资一定比例,为农业信息化发展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述彭.“数字鸿沟”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对应[N].光明日报,2004-04-02.
[2]李冰.对数字化技术前景的探讨和分析[J].中国科技成果,2004(4).
[3]王夏.当代高技术发展的交叉融合趋势[J].中国科技产业,2003(12).

上一篇:浅谈基于SNS的网络营销

下一篇:关于电脑游戏可玩性的边际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