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实现这一重要的国家性战略,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协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而要逐步实现信息产业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经济金融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借助SWOT分析法,对金融支持京津冀产业结构协同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全面分析,并由引得出相应的结论,提出合理化建议。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由来
1930年,河北省省会迁出北京,继而形成了现有的环绕北京的区域格局。建国后,北京的首都地位决定着其优先发展的“特权”,而环其而建的河北,自然成为了其索求和限制的对象。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河北与北京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以1986年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倡导环渤海地区15城市市长联席会作为起点,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迄今已有近30年。
从国家“九五”规划正式提出“环渤海战略”至今也有20年。在以后的时间里,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环渤海战略”,到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启动编制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其间“京津冀一体化”步履维艰,几近搁置。直至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直指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才被正式提上了历史日程。
2京津冀产业协调发展中金融支持的SWOT分析
2.1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叫做态势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安德鲁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这种分析方法能够从客观上衡量事件或者个体本身具备条件以及所处的外部环境。SWOT分析把个体或事件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总结为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四个方面。
2.2对金融支持京津冀产业协调发展的SWOT分析
2.2.1优势分析(S)
首先,国家将京津冀协同发展已列为战略目标。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直指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中央对国内任何一个区域都没有如此重视过,对京津冀区域如此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
第二,经济梯度格局中的产业分工协作势在必行。京津冀经济发展处于协调互补的阶段,三地之间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较为成熟。但是,从现在来看,京津之间,北京中心城区与京郊地区之间,河北各行政区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业结构相似、资源各自使用、区域间恶性竞争的情况,京津冀三地对产业的分工协作势在必行。
第三,国家拟万亿投资京津冀,如此巨额的投资必然是动态的,也必将会撬动多方投资,如社会资本的流入,银行提供贷款等等。
第四,京津冀拥有许多地理资源优势,如丰富的滨海资源、文化遗产、煤炭资源和风能资源等等。
2.2.2劣势分析(W)
首先,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天津两地均已高度城镇化,而河北省的城市化道路还很漫长,城镇化发展的不平衡折射出京津冀内部城市群经济不平衡。
其次,产业分布不均衡。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聚集着大批优秀人才,教育、文化、科技等是其核心资源,高新产业遥遥领先,天津也以直辖市的身份迅猛发展,而河北则成为了无私的“供献者”,产业多以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性为主,地区发展严重失衡。
再次,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从金融服务的情况看,经过多次调整的京津冀三地,其结算手段和结算渠道依然不够畅通,不能实现异地业务、异地支付的即时结算,从而降低了资金的流动效率,影响了金融体系的融合。银行业代表着金融行业,极少存在合作,都是在相互竞争甚至是恶意竞争,严重影响金融体系的和谐成长,浪费了大范围的运营成本。诸多监管制度死角仍存在,无法实现全方位监管。
2.2.3发展机遇分析(A)
从时事来看,申办冬奥会成功,2016年唐山承办世界园艺博览会,这些国际盛会将会为京津冀一体化中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对于京津冀产业结构的优化,金融布局的合理,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来看,国内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规律性减速换挡。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强调,我国经济已经到了只有调结构促转型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转型发展进入实质推进期。在这一转型升级中,金融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是相互作用的,产业与经济共同发展,共同转型。
2.2.4挑战分析(T)
协同发展京津冀,还需解决面对很多问题:首先,京津冀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且落差大。其次,京津冀的主导产业高端化、服务化各有不同。第三,河北共享北京的开放市场难度大,区域相对闭塞,接纳主导产业转移相对滞后。第四,河北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水平、劳动力素质相对津京较低,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明显不足。
3建议及结论
到现在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部分产业已存在金融支持,但众多的不足还是存在于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及金融支持体系本身,寻求解决办法必须认清这些不足,在机遇面前应时而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快的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做到多、快、好、省。具体来说,金融支持体系服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学习国外金融体系、借鉴先进管理经验、提升综合实力、完善自身竞争
第二,明确定位,实现自上而下的金融政策。从区域定位来看,明确整体京津冀区域和周边地区定位为当务之急,但有针对性地政策中金融支持为数不多。服务性金融领域中,金融政策大多是产业政策的配套配资。起草有倾向性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必须依附于具体的产业政策。
(1)突出重点业务范围,贴合重点领域加强协同发展,明确起点支持服务金融化,提升服务实效。一体化的交通、环保生态、产业转型。
(2)增加对津冀等地大规模资金量的支持,提高专用资金周转率,满足京津冀经济发展需求。北京市区属银行的商业化模式也应在天津地区、河北地区布局,共同营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市场环境。
(3)银行内部信贷业务应逐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疏散运行次要功能向津冀等地。此外,促进三地市场经济一体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辅相成。
(4)结合最新政策原则,加强金融框架创新服务,在产业持续发展中协同重点领域展现本土化金融服务。创新模式融于金融管理。北京地区在2014年7月公布《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10月公布了《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银行的商业化运行模式应与目录相匹配,对目录内的产业存量业务加快过渡期调整。
作者:李轩宇 来源:商情 2016年19期
上一篇:电子信息产业的“狼族”
下一篇:浅析经济新常态下的岫岩玉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