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研究
现在正处于信息化社会,在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计算机能力的人才。
中职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需要的技术性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中结合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已经成为中职教学的一大趋势,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计算机应用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力。
一、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有效的课堂导入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是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打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有效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以Photoshop的学习为例, Photoshop的操作需要大量的图片资源,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网络上的图片资源。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网络上恶搞的图片,学生看到这些图片定会哈哈大笑,这时教师向学生展示未被加工过的图片原图并询问学生想不想了解这些照片的制作过程,这时学生一定会肯定地回答说想,再进行主要内容的教学工作。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然地引出主要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中职学校中学生计算机的实力并不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展开教学。学生入学时学校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摸底考试,利用考试的方式搜集学生计算机方面的信息,并根据学生的班级、专业特点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班级。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学习为例,教师带领水平较低的学生学习本部分的内容时,教师要精心地根据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如危机硬件系统组成、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技术指标等内容,设计详细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地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此外,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Flash动画课件,利用Flash课件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主机部分和外设部分的构成,播放动画演示计算机主机的组装过程,在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放慢播放速度,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带领中等水平的学生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在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利用投影仪进行实际操作,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机会进行操作。对于最高层次的学生则可以省略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直接展开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教师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个层次的计算机教学实践活动,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进步。
三、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展开分层教学,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教学目标,将主要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不同的教学视频,将这些教学视频上传至学校网站中或是上传到班级微博公众号中。以Word 2003文档的格式化的教学为例,教师根据教材中字符格式,设置字体,设置字号、字形,设置字符间距,字符格式复制,更改字母大小写,使用其他格式工具栏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分别录制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的视频。录制计算机水平较低的学生的教学视频时,教师要注重在教学时进行有意识的停顿,一步一步地带领学生进行Word文档的设置。录制中等水平学生的视频时,教师可以加快教学的速度,在教学重点内容时可以适当地放慢步骤。录制水平较高学生的视频时,教师可以在视频中添加课外的教学内容,如,页码的设置、页眉页码的设置等。学生在课下时间在网络平台上观看教学视频,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在课堂上和教师讨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借助教师的力量为自己解决疑惑。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对Word文档进行实践操作,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布置不同的操作要求。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课堂评价一般是以试卷测评为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学校要注重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可以采取笔试考核+上机验收的形式,不仅关注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办公软件、应用文的排版;平面设计等不同内容的演示操作,考查学生动手操作或制作能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利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加大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总之,在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堂导入,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展开分层教学,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王晓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6年4期
上一篇: 信息检索课程服务学科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