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类型研究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现在发展得较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正在形成与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需要资金与一些核心企业支持与主导,电子信息产业应该在原有的市场基础上,积极研发创新并开拓新市场,本文将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类型,并给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现在的世界日益向区域化与集群化方向发展,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存在明显的产业群集现象,但是我国目前的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理论研究还不是很成熟,产业集群在现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里将结合产业集群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深入探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类型。
1 产业集群理论分析
集群概念的首位提出者是韦伯,他从集聚经济的角度分析了产业群集群的因素,并且在单个产业区位分布上首次使用了产业集群这个理论。后来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又提出了经济增长的增长极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会因为一些主导部门或者是企业所处的特定区域,而形成的一种高度集中的局面,这种高度集中体现在资本与技术等方面,这样的集中与集聚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与增长,这种集聚对附近地区会产生已汇总辐射作用,也可以称之为“增长极”,由增长极理论延伸出来的是点轴理论产业经常是集中在少数点上,从而形成经济的增长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点之间的联系加强,并形成轴线,对人口与产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区域的经济发展与人口、产业集聚有着很大关系[1]。到了1990年,美国哈佛的迈克尔.波特重点研究了多个国家的产业集群现象,并且提出了产业群的概念,深入地分析了产业集群与产业群。
2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类型分析
核心产业与资金是产业集群非常关键的因素,增长极作用的扮演者是核心企业,产业集群的扩展则需要依靠资金。产业集群的发展最终作用应该是促进产业集群的演化升级,并对新产品开发与创新。我国现在主要有三种类型的产业集群,下面就来简单地分析下这三种产业集群类型。
2.1 外资企业整体游走型产业集群
这种产业集群中,企业的整个生产链是由外资控制的,这条生产链上是同一来源的企业,企业之间有一定的地区性关系,外资企业对经济环境因素之外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出企业的区域位置,确定好核心企业位置之后,有关的其他企业随之会加入进去,使得整个生产供应链发生整体转移与游走的现象,也增强了外资企业实力,他们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与当地政府进行谈判。这种产业集群受影响较大的是核心企业,这种产业集群下的是供应链的整体转移,当地的关联性企业对其制约是较小的,这种类型企业的区域定位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这里用实例来分析这种类型的产业集群。我国的东莞电子产业集群就是一种外资企业整体游走型产业集群。台湾致力、鼎力电子公司分别在1993年与1995年在广东东莞投资建立了工厂,电子工厂的上游企业如东舜等生产电子元件、电源以及机箱的企业在东莞进行了投资,台资企业大利等在1998年整体迁入,随后台湾的一些大型IT企业如大众等也在这里投资。这些台资企业在东莞本地是一个分工合作非常明确、企业之间关系密切的产业集群体系,台资企业之间整体联系十分紧密,与当地企业的关联度是较低的[2]。但是当东莞IT产业发展良好时,台资投资重点出现了转移,转移到了长三角地区,这些转移过的地区整体规模大,产品的科技含量也是非常高的。
2.2 外资企业关联型产业集群
这种类型的产业集群一旦选好地理位置后,随之一些与核心企业有着上下游关系的企业会被吸引集聚在一起,与企业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也会在这个区域内集聚。这些企业可以借助这种区域集聚特点,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与优势,及时了解有关的发展动态,相互之间也能够互相了解与沟通,减少竞争带来的不利一面,区域内的集聚者还能够共享区域内部的各种公共资源与设备等,产业集群之间更多地被业务关系联系在一起,当地政府的政策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外资关联型产业类型典型代表有苏州电子产业集群,苏州的工业园区内有40家全球500强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园区内部投资开发,这些投资项目绝大多数都是IT项目,大型企业多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其中的大型企业有美国的快捷、超微半导体公司以及日本富士通多媒体公司等等,这些公司之间有些是上下游合作关系,另外一些则是同类产品生产商竞争关系[3]。苏州工业园区在2007年中有5家企业排在了电子器件制造业中的前20名中,另外电子元件制造业中有4家企业在前20家企业中。苏州工业园中的外资企业之间尚未构成完整的供应链,他们之间更多的是同行业竞争关系,供应链上不是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外资企业主要由国际知名企业构成。
2.3 外资企业嵌入型产业集群
这种类型的产业集群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配套企业非常完善,销售渠道与市场网络也是非常完备的,但是这些地方的产业的产品质量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是较低的,这种类型的产业集聚,是外资企业的嵌入从供应链顶端,供应链中的其他环节就能够很好地被利用,有效地减少了市场进入时间,也节省了建立销售网络的费用。产业集群在短时间的外资企业进入后会迅速地扩大。产业集聚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是地方的配套设施与销售网络。青岛的电子产业集聚是这种外资企业嵌入型产业集群类型,一些核心企业如海尔、海信等是主导型企业,这些核心企业主导着其他相关企业。除此之外,地方关联性设施配套企业的建立也是较为完善的,其中这里的大型供货商公司就有海润电子企业,以及赛维家电服务公司,国美公司与苏宁公司等则组成了产品销售与销售网络,为其构建了完善的供应链网络体系。供应链随着产业集群发展,其中的产品也有了改变与提升,加工简单零部件向核心部件转变。再如,开发了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高清晰液晶显示器等,这种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吸引了国际上著名公司加入进去,从供应链顶端嵌入产业集群中。
3 对于我国未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3.1 产业集群地政府应该做好产业更新与产业转移引导工作
电子信息产业与所有产业一样都有产品生命周期,而且电子信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较大产品生命周期优势,但是这种技术产业进步与发展速度都是非常快的,产品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在不断更新产业的条件下才能吸引投资,因此当产业在这一地区不适合发展时,应该及时地进行产业转移。当地政府应该发挥引导性作用,当地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应该首先评价电子信息产品的生命周期,在外资选择上才能更科学更明确[4]。
3.2 地方政府应重视产业结构的比例与专业化水平
产业集群的政策的制定方通常情况下都是地方政府,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一方面会关注产业整体性规模,另一方面,产业机构的优化与专业化水平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地方。产业集聚中的某些产业依靠扩大规模发展,但是其质量却是较低的,质量低于同一竞争层次的产业,结构比例等不合理不科学,因此一旦人们的消费需求出现变化,产品大量积压现象将会发生,严重影响着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可能最后走向解体。
3.3 当地政府应该设立创新基金,鼓励科技研发
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是技术更新与技术进步,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些企业与市场关系非常密切。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缺少资金,加之技术创新活动的风险性又是较高的,这致使许多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还只是停留在初期,无法完成新技术产品的最终研发,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还要设立创新基金,帮助其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活动,吸引更多大型企业进入到这里。
4 结束语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也形成了,并慢慢地发展成熟起来,制造出更多的电子信息产品,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是这种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出多种类型,这种类型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但影响他们的最重要因素是核心产业与资金,这两个关键性因素制约影响着产业集群的类型与发展,因此分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两个因素,再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最后给出产业集群发展的合理建议。
作者:孙浩翔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25期
上一篇:关于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的改革
下一篇: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关键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