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科技论文发表编辑处理效率(共4篇)

发布时间:2023-12-11 15:01


  第1篇:科技期刊论文发表中编辑应有的权利


  科技期刊审稿编辑权利摘要指出我国科技期刊现行审稿制度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革这一现状的具体措施包括:明确区分期刊编辑委员会、审稿人和编辑部的职责;编辑应成为自己所管领域的专家;区分学术编辑和文字编辑;要有良好的编辑职业道德等;并简述了编辑部对稿件处理有决定权的益处。

  依照我国科技期刊现行的审稿体制,绝大多数期刊,尤其是医学期刊,在决定论文是否发表上编辑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为例,长期采用的以同行专家外审为主的“三审五定”制度对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虽功不可没,但也引发了编辑对所管专业了解不深、对稿件学术质量重视不够、使稿件发表的实效性较差等问题。最近笔者有机会与国内外的同行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介绍如下。

  1明确区分期刊编辑委员会、审稿人和编辑部的职责

  长期以来,对送外审的稿件,我国许多期刊都是编委会和审稿人决定稿件的取舍,而编辑仅仅是将多份审稿的意见综合后给作者写退修信,对三者职责的这种分工,许多老编辑均习以为常,但近年加入编辑队伍的一批年轻人对此颇有微词,自己也认为这种体制不利于科技期刊编辑学术水平的提高。期刊编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决定办刊方针和讨论与期刊有关的重要问题,审稿人主要是对稿件的学术质量进行评估,而编辑部应根据刊物的报道方针和审稿人的建议来决定论文的取舍。最近与《自然^6〇》和《柳叶刀(“脈丨)》的总编辑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时,他们一致认为:对科技期刊稿件的取舍,编委会和审稿人有建议权,而编辑拥有最终的决定权。在与《英国医学杂志⑶似^)》总编辑进行交谈时,他还多次强调编辑的权利和自由。他们的观点虽对我们有启发,但我们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同时也要从编辑自身和编辑体制上来通盘考虑。

  2编辑应成为自己所管领域的专家

  21挑选编辑时应考虑其知识结构

  游苏宁男,37岁编审,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辑助理,《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主任,100710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收稿日期:2000-03—02

  要使科技期刊的编辑对稿件的学术质量有决定权,编辑部在编辑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其知识结构。例如,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绝大多数编辑是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自然》杂志的几十名科学编辑都分别具有不同学业的博士学位;《柳叶刀》杂志不接纳应届毕业生加盟编辑部,而欢迎具有某一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来编辑部工作。

  2.2编辑的分工应相对固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期刊的编辑只有跟上其发展的步伐,并时刻了解自己所分管专业的前沿动态,才能对稿件的学术质量拥有发言权。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应使编辑的分工相对固定,从而使其对自己所分管的专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该编辑就有可能成为这一专业的专家,就能对稿件的学术质量和审稿人所提的意见作出准确的判断。

  2.3编辑学者化的培养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从15年前自己加入编辑行列至今,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界对此一直有不同看法。假如仍按目前的体制进行稿件的处理,似乎成为某一专业的学者仍不是很必要的事情。一旦编辑部对稿件的最终取舍有决定权,那么采用多种渠道将编辑培养成所分管专业的学者就势在必行。由于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的人员相对短缺,故在编辑实践中学习必然成为最主要的途径。

  3区分学术编辑和文字编辑

  国外科技期刊与我们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就是将编辑部的编辑区分为学术编辑和文字编辑两种,学术编辑均有专业背景,而文字编辑有很好的文字功底,两者的分工与合作保证了科技期刊既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又有很好的可读性。而我国几乎所有的科技期刊均为合二为一,由于人的精力有限,故很难保证在这两方面不失之偏颇。因此,建议在有条件的编辑部可开始试行,积累经验后再进一步推广。

  4要有良好的编辑职业道德

  认真学习《全国性学会科技期刊道德公约》^1,并依据各编辑部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保障措施。例如,《柳叶刀》杂志编辑部对每一篇稿件均经过编辑部全体编辑的集体讨论后由总编辑决定取舍;由于不设编委会,《自然〉〉杂志编辑部所刊出的每一篇稿件不仅要送3位同行专家外审,而且还要经编辑部的多位编辑进行审阅,最后通过讨论决定是否刊用。

  5设立专职总编辑

  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的总编辑均为相关学科的著名学者,他们一般并不是全天在编辑部工作,仅为兼职;而国外许多著名的科技期刊如《柳叶刀》杂志和《自然》杂志均有学术造诣很深的专家担任专职总编辑,从而在编辑部内部保证了论文的学术质量。国外科技期刊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6编辑部对稿件有决定权的益处

  编辑部对稿件有决定权后,会迫使科技期刊的编辑自觉增强其政策水平、读者意识、道德素养和学术修养;由于对来稿中编辑部内审的比例加大,加快了稿件的处理,缩短了稿件处理的时间,提高了刊出论文的时效性,同时也大大节约了审稿的费用。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国内有条件的科技期刊不妨一试。


  第2篇:缩短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的思考和探索


  在已有《含能材料》论文发表周期数据的基础上,对影响期刊论文发表周期的几个因素进行剖析,并制定缩短论

  文发表周期的几个措施,包括量化编辑每日最低工作量,加大初审力度,把控审稿周期,提高编辑效率,增大载文量。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在期刊来稿数量增加的前提下,将论文发表周期由2013年(六期平均值〉的340天缩短至2014年(前四期平均值)的300天。

  编辑部收到作者投稿的日期和论文发表曰期之间的时间为论文发表周期10,它是衡量期刊时效性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同类期刊竞争的一个指标。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信息和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载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有责任也有义务以最快的速度传播科研信息,缩短论文发表周期。对于作者来说,缩短论文发表周期可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尽可能快公布于众,同时满足其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需求^;对读者来说,科技期刊尽快报道已有科研成果可使其第一时间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为其知识的拓展或后期研究的进行提供必要的参考;而对期刊整体而言,缩短论文发表周期不仅有利于期刊被国内外检索机构收录,增加期刊所报道内容的被引率,还可以争取作者和读者,进而吸引更多的优秀稿件和关注,与期刊发展形成良性循环0。众所周知,如果一篇反映学术前沿的文章1年甚至2年后才见刊,那么其学术价值大打折扣的同时,也必将带来优秀作者的流失。早在2001年,就有研究指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瓶颈是发表周期过长0,2010年,赵俊等人指出,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一个问题即为发表周期长05;2014年,《高等化学学报》通过控制审稿和出版两方面提升期刊稿件出版速度63;2013年《声学技术》通过建立期刊网络平台,更改刊期,开通优秀论文快速发表通道等措施缩短论文发表周期,打造精品期刊《重庆医学》也于2013年对期刊2000-2011年的发表时滞调查分析,提出编辑部可加快送审速度,简化审稿流程,鼓励短稿等建议缩短论文发表时滞08。可见,缩短论文发表周期已是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当务之急。

  《含能材料》1993年创刊,双月刊,瓦1收录,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年刊稿量约为160篇,年收稿量约为400篇,共3名责任编辑,1名图文编辑。一直以来,期刊论文发表周期不理想的情况都严重制约了期刊的发展。本刊借鉴若干期刊缩短发表周期的方法,结合自身情况,思考并探索了缩短本刊论文发表周期的途径,本文对其进行了整理,以期交流。

  1影响论文发表周期的几个因素分析

  以《含能材料》统计中心提取的数据(表1〕为基础,分析影响论文发表周期的几个主要因素可能为论文来稿质量,审稿效率和编辑处理效率。

  由表1不难看出,期刊2011年以及2012年论文发表周期均稳定在10个月左右,2013年论文发表周期较2012年增加了11.8%,2014年开始探索缩短论文发表周期后,在来稿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发表周期反倒缩短。分析影响论文发表周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来稿数量和质量

  随着科研人员越来越重视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科研论文,同时,期刊2013年被瓦1数据库收录,2013年来稿数量增加约为2012年的30%,这使得期刊论文发表周期较长这一难题愈加凸显。

  来稿质量对稿件论文发表周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行文连贯,逻辑顺畅,符合期刊发表标准的论文在审稿,编辑处理阶段都相对较快,语言凌乱,上下文逻辑关系不明显,不符合期刊发表要求的文章,编辑处理时不但耗时耗力,且编辑对同一时期其他文章的处理也会相对延后,影响论文发表周期。1.2审稿周期和审稿质量

  审稿不仅是关乎论文学术质量的关键环节,也和该论文的发表周期密切相关《含能材料》2011年至2013年的审稿周期一般为40山约占到整个论文发表周期的12%,个别稿件的审稿周期长达605天,这可能是由于编辑部送审稿件后一直未关注稿件的审回情况而导致的(表1〕。这对稿件的发表周期的影响极其恶劣。同时,审稿老师为期刊认真负责地审阅一篇论文确实需要付出诸多辛勤的劳动,占用审稿老师休息时间也不在少数,但是也不排除极少数审稿老师或许是由于工作太过繁忙的原因,对送审的稿件草草了事,给出的审稿结论模拟两可,这不但耽误作者的时间,也给编辑后续处理增加难度,甚至不得不再请另外的审稿老师查看,影响稿件的发表周期。

  1.3编辑处理效率

  科技期刊严格的编辑处理和排版校对流程,保证了稿件质量的同时也使得信息的传播有所滞后,编辑作为出版的主体,其对稿件的处理效率直接影响着论文的发表周期。编辑处理时间(编辑加工和排版校对,统称发表时差)约占稿件发表周期的一半(表1〕,如何在保证稿件质量的基础上缩短其发表周期是一个较难平衡的问题。

  2缩短论文发表周期的几个措施

  2.1预估来稿数量、确定编辑每日最低工作量来稿数量是和论文发表周期息息相关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如果一份科技期刊在业内的口碑

  较好,其来稿数量较多,则可用稿件储备较多。在信息容量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其论文发表周期必然延长《含能材料》作为一本“小众”期刊,年来稿量为300篇左右,自2013年被瓦1收录,来稿数量增多。因此出现了从表1较为反常的情况:虽然2013年编辑处理周期和审稿周期都有所优化,但是2013年的论文发表周期却较2011年、2012年长。其原因在于来稿数量的增大。基于此,为了加快稿件在编辑手中的处理速度,期刊编辑部在预估来稿数量和现有稿件处理流程的基础上,估算出了每个责任编辑每天必须完成的稿件数量:考虑稿件数量增长,假设年来稿量为500篇,一般情况下每篇稿件责任编辑需要修改的次数为:外审退修1次,作者修回再退修2次,编辑加工1次,互校稿件2次〃难度系数0^5^1次,稿件进入排版机构后至出版前共4次^难度系数0.3=1」次。编辑部共3位责任编辑,每年正常工作时间为260天左右。因此,每位编辑每天的工作量应为:500^6.2/260/3二3,97*4篇,次稿件。

  编辑属于自由度较高的职业,可以自行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但是在有了定量的工作标准后,3名编辑均按照此标准按质按量处理稿件,在稿件处理任务完成后,再安排其他工作,如看书、写文章、完成领导交代的其他任务等。如遇出差、外出培训等情况,回到岗位后,应在短期内视出差情况适当增加每日稿件处理任务,直至恢复平衡。因此,2014年,在刊稿量增加的前提下,论文发表周期(表1〕较2013年有所缩短,且发表时差(表1〕也明显优化。2.2严把初审关、增加初审退修力度

  初审是三审制的第一环节,2014年以前《含能材料》对稿件的初审力度较薄弱,一是出于对稿件的“舍不得”心态,二是考虑到作者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文章也是费了较大心血。但是通过编辑部内部交流讨论,大家意识到,越是“舍不得”的稿件,后期退修、编辑加工等程序越是反复,从而影响对其他文章的处理,同时,该篇文章的作者下次投稿可能还是保持原有的写作水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编辑部对现有投稿须知9进行了细化,对题名、摘要、中英文关键词的写法和要求,化学表征的表述、表格、图表、量和单位等的规范表达等,均给出了详细说明。同时,编辑部还出台了初审退稿与初审退修标准。制定出了严格的初审不合格标准,如摘要四要素不全,引言未写明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参考文献格式完全和期刊要求不吻合,综述缺乏个人见解和相应的讨论,研究论文缺乏讨论和深度等的稿件,倘若达到不合格标准的6条及其以上,编辑部将做退稿处理,达到4条以上,初审退修。经过近半年的尝试,编辑部发现,严格把控初审标准,并未出现“得罪”作者的情况,反而让很多老作者经过了初审退修后对期刊的刊发文稿的标准有了更深的认识,作者队伍更优。随着来稿质量的提高,编辑的后续处理难度相对减小,缩短了发表时差,再次争取到了作者的优秀成果,形成良性循环。初审退稿中,编辑虽不是某些领域的专家,但是相比于审稿专家,编辑对于期刊的办刊宗旨、办刊方向,办刊要求的了解程度可能远超过审稿专家110,在初审时严格把关,退掉不符合刊物报道范围和严重低于刊物刊发标准的文章,既为作者争取了改投他刊或者修改的时间,也减轻了审稿老师的压力〔可使审稿老师将精力着眼于需要处理的稿件〕,缩短审稿周期,有利于论文发表周期的优化。

  2.3适时催审或撤审、把控审稿周期

  《含能材料》拥有一批专业的,优秀的审稿老师队伍。他们大多是所在领域造诣深厚的专家或者年富力强有扎实科研背景的中年学者,也有一些审稿专家在科研到达一定程度后,开始开展行政工作。他们除了繁重的科研任务外,还有行政事务、指导研究生等工作,这也导致了他们在审稿过程中精力难以集中,审稿效率较低,个别稿件审稿周期极长。为此,编辑部制定了催审要求:审稿邀请发送一周后无回执的,编辑部需电话联系老师,确保其知道有审稿邀请一事,2周后无审稿结论的,采编系统自动发送电子邮件和短信的催审通知,3周后

  玻斯別气尤

  还是没有审稿结论的,编辑部同志再电话联系审稿老师,看其是否在审稿上有什么困难,4周没有结论的,编辑部撤审,重新选择审稿老师,同时,立即电话联系该老师,说明该稿件需加急审稿。随着催审工作的坚持开展,目前编辑部已经没有审稿‘‘老大难”稿件,审稿周期得到控制。期刊的审稿老师们对审稿时限有了明确认识,如有困难,编辑部也会接到审稿老师的通知。在打电话联系审稿老师的过程中,编辑部也会获悉诸如审稿老师电邮电话变更,审稿老师研究方向略微调整,审稿老师职务变更,后续审稿量需调整等信息。获知这些后,值班编辑对审稿老师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备注,在后续挑选审稿老师的过程中将更加有的放矢。

  当然,为编辑部审稿,老师们所得到酬劳极少,可以算是为学科建设的义务奉献,编辑部同志也深知此点。因此,编辑也利用参加专业学术研讨会的机会,与审稿老师多交流,并表示真诚的感谢。这种互动使审稿老师更加了解期刊的需求,也使我们也更加了解老师们的审稿方向与审稿承受能力。有了这种近距离沟通,在后续审稿中,老师们的义务奉献更加积极,审稿周期与审稿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2,4优化编校流程、提高编辑效率

  在完成编辑每日工作量,初审把关,确保审稿周期的前提下,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也是不可忽视的〇《含能材料》2009年引进采编系统,全面实施网络在线投稿、审稿、编辑加工等相关工作〜,经过两年的探索《含能材料》采编系统应用已日趋完善,与审稿老师和作者的沟通也已经是完全电子化,因此,寻找较优的编校手段是提高编辑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编辑发现,利用好〇迅沈软件的各项功能,是大有裨益的。如在处理作者的修回稿件时,多采用批注的形式和作者交流问题是较好的沟通方式。作者能较易明白编辑所提出的问题,作者也可在相应的批注下进行相应的回复和解释,一来一回,编辑和作者对相应问题就可以达成共识。巧用“查找”和“替换”功能,也能较大的节约编辑的修改时间,同时确保不会有遗漏。对于清样校核、单位和公式等的修改,则在纸质版上完成,再交给排版是更好的方式。对于和作者和审稿人的沟通上,我们除了以电子邮件和电话为手段,还增设社交平台至期刊的运营中,提高编辑和作者,审稿人的沟通效率,进而提高编辑效率。

  2.5增大载文量、更改刊期

  当期刊原有的信息容量不能满足稿件数量的不断增加时,会积压稿件,延长论文发表周期。在期刊发展步入良性发展阶段后,通过对期刊稿源,财力,人力,作者群以及学科发展等因素的评估,在各方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增大页码,或者申请更改刊期,都是缩短论文发表周期行之有效的方法4。《含能材料》编辑部在对期刊进行了综合评估后,2014年将期刊页码由原来120页提高到了168页,增大了载文量,对缩短论文发表周期(表1〉有一定帮助,但是目前期刊积压稿件仍有一定数量,因此,编辑部决定将期刊由双月刊更改为月刊,目前已向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递送申请,等待批复。以期从根本上缩短论文发表周期,第一时间报道优秀科研成果。

  3结语

  只有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才能找到更好的发展自己的方向。《含能材料》对期刊自身的情况加以分析,找出影响论文发表周期的因素,并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缩短期刊论文发表周期的几个措施:量化编辑每日稿件处理量;严把初审关,把控来稿质量;加强和审稿人沟通,把控论文发表周期;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增大载文量,更改双月刊为月刊。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文稿的审稿周期、发表时差等都得到控制,有效缩短了论文发表周期。

  当然,为更好的搭建服务于科研人员的平台,践行更好的传播科研信息与弘扬文化的职责,期刊所能做的还有很多,如研究语言、语言等,实现一种发布,多种终端使用,结构化的解决传统排版中遇到字、版面、图表、数学公式等的问题,提升排版效率。探索有效的单篇出版、优先出版模式,使论文的发表完全不受期刊版面和刊期的制约,从根本上解决论文发表周期长的问题。


  第3篇:长三角区域作者发表编辑学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研究长三角区域编辑学论文的发表情况,以反映该区域的编辑学研究水平。【方法】统计分析长三角区域2013—2015年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报》发表论文的高发文机构、高发文作者、主要基金项目等内容,比较各地区研究热点的差异。【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高发文机构和作者、基金项目、研究热点相对集中。【结论】建议从加强长三角区域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依靠期刊集群以编辑学研究促期刊发展、加大对编辑学领域课题的扶持力度、开展编辑学论文写作培训班4个方面促进长三角区域编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长三角科技期刊700多种,占全国科技期刊的17%,其中上海科技期刊369种,江苏科技期刊258种,浙江科技期刊近110种10。近年来,长三角区域的科技期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最新数据,江苏省有7种80收录期刊(简称80期刊)和18种瓦1收录期刊(简称瓦1期刊〕,上海市有22种80期刊和12种瓦1期刊,浙江省有7种80期刊和4种瓦1期刊。2014年上海的《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版)被80和880同时收录0;2012年江苏的《中国天然药物》被80收录,成为中国药学会唯一一本80期刊0;上海的娜胞研究》2014年影响因子高达12.413,居国内80期刊第二位。长三角区域期刊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出了一系列的编辑学论文,据报道《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2012年44位高发文作者中,江苏、上海和浙江的作者分别有4位、2位和1位0。近年来,长三角区域通过‘‘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联系紧密,由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江苏省科技期刊学会和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共同主办的‘‘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从2004年开始已举办了12届,2013年9月26日,“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联盟”正式成立5。目前为止,长三角区域的编辑学研究水平及合作情况未见专门报道。

  据最近研究发现:发表编辑学论文较多、编辑学

  研究水平较高的编辑部,其期刊相关评价指标均优于发文较少的编辑部的期刊。出版单位开展编辑学研究活动可以促进编辑水平提高,促进出版单位建设,促进期刊外部发展环境优化,最终共同促进办刊质量提高6。本文选择长三角领域进一步研究相关规律,统计长三角区域2013—2015年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报》发表论文的情况,分析近三年江苏、上海和浙江的高发文机构、高发文作者、论文基金项目等内容,并比较各地区研究热点的差异,以期从―个阶段和侧面反映长三角区域的编辑学研究水平,研究出版单位和编辑学研究水平的互相促进作用,以推进长三角区域科技期刊的协同发展。

  1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报》是我国编辑出版界知名的学术期刊,据《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0,两刊的影响因子分别居出版类期刊第一和第二位。查询长三角区域2013—2015年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报》发表的论文情况(以第一作者单位进行统计〉,统计高发文机构、高发文作者、基金项目等内容,并将论文关键词输入^^。61表,进行关键词归类及合并后,分别统计2013、014和2015长三角各区域的研究热点。

  2结果和分析2,1发文量分析

  江苏2014年与2013年在两刊的发文量持平,2015年在〈編辑学报》的发文量有所下降;上海在两刊的发文量逐年下降;浙江2014年在两刊的发文总

  量较2013年有所上升,2015年和2014年持平,但低于江苏和上海,与浙江的期刊种数较江苏和上海少有关《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年为双月刊,2014起改为月刊,按理说长三角区域在该刊的发文量应有所上升,与之相反的是,长三角区域2014年在该刊的发文量和2013年持平,2015年较前两年下降。

  2.2高发文机构及高发文作者分析

  统计长三角区域2013—2015年在两刊的高发文机构,发现高校和研究所主办期刊的编辑部占据了主体地位(如表2所示〕。此外,高发文机构主要是有期刊群的高校和研究所,如中国药科大学〔5种期刊〕、江苏大学〔6种期刊〕、南京农业大学〔5种期刊〕、南京医科大学0种期刊〕、河海大学〔6种期刊〕、上海大学〔11种期刊〕、《中国激光》杂志社〔6种期刊〕、浙江大学〔9种期刊〕、温州医科大学〔5种期刊〕,且这些高校和研究所的期刊群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研究还发现,像中国药科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上海大学影视艺术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系、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和宁波大学商学院管理工程系等也发表了部分文章。如上海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的李建新发表了两篇文章,据查询,李老师的专业是新闻传播,原先也做过期刊编辑,故发表了相关编辑学文章。可见,主要是期刊编辑部以及与新闻传播专业相关的机构发表了大量的编辑学文章。还有部分文章第一作者单位非编辑部,但合作单位为编辑部,例如有两篇文章第一作者单位分别是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合作单位分别是该校的期刊编辑部。

  2.3基金资助情况分析

  据《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0,出版类期刊的基金论文比普遍不高《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报》两刊的基金论文比分别是26%和19%。本研究中长三角区域2013—2015年共计发表文章322篇,其中基金论文142篇,占比44.1%,相对而言,长三角区域的基金论文比略高于两刊整体水平。江苏省编辑学论文的主要资助基金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期刊学会基金项目、江苏省期刊协会课题、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上海编辑学论文的主要资助基金有上海市科协资助项目、上海市高等院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基金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资助项目、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基金项目、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等;浙江省编辑学论文的主要资助基金有浙江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基金项目、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基金项目、浙江省期刊协会资助课题、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基金项目在长三角区域的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该基金资助文章数量2014—2015年较2013年骤减,与研究会2013年之后没有评选课题,而是组织编写《科技期刊编辑与出版问答》一书有关;江苏省科技期刊学会和江苏省期刊协会近年开始设立基金项目,也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2015年开始出现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基金,这和2013年底六部委开始实施“提升计划”、成果陆续在2015年及之后发表有关。前文提到,高校是编辑学论文的主要发文机构,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

  务费等相关基金以及省属7市属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等设立的基金也是编辑学论文的资助来源。

  2.4高频关键词分布

  对长三角区域2013—2015在两刊发文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近三年江苏、上海、浙江均在期刊评价、学术不端及数字化领域(含开放获取、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等〕发表了较多的文章,如宁波大学商学院俞立平老师利用统计学专长研究期刊评价问题,南京医科大学陈汐敏老师利用瓦81等国际评价数据库追踪学科研究前沿,启迪组稿办刊思路。江苏和上海2013年对“期刊评价”和“体制机制改革”研究较多,2014—2015年则偏重对“新媒体”的研究;浙江2013年对“期刊评价”研究较多,2014—2015年对“体制机制改革”和“新媒体”相关内容研究较多;长三角区域2015年都出现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国际影响力”等关键词。可以看出,长三角区域发表论文的主题切合出版领域的热点,与时俱进。此外,关键词中像‘‘发展’“策略”等属于通用词,检索意义不大;“科技期刊’“编辑”等泛指词汇也较多,建议可以用‘‘医药期刊’“青年编辑”等信息更为明确的关键词;还有,大部分论文的关键词是从文章题目节选而来,基本上是去掉题目中的虚词后保留3—5个实词作为关键词,在关键词的选取上还应多加斟酌。

  3讨论

  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区域在两刊发表的论文进行分析,发现长三角区域2014年和2013年发文量持平,2015年发文量较前两年有所下降;该区域的基金论文比高于两刊的整体水平;且该区域的热点关键词比较集中,契合当前编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发现长三角区域编辑学论文发表数量大的期刊本身发展态势良好,验证了编辑人才的高素质和刊物的高影响力互为促进关系08。当然也有部分优秀期刊在国际化、专业化、精品化和网络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只是没有将经验和思考及时总结发表。为促进长三角区域编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加强长三角区域科技期刊的合作,促进学术交流

  本研究中尚未发现长三角区域合作发表的论文,建议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联盟进一步加强江苏、上海、浙江的学术交流,发挥比较优势、弥补不足,为学会工作创新和盟员期刊跨区域合作提供重要的平台,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编辑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譬如江苏和浙江可调研借鉴上海办国际刊和在全媒体知识服务体系构建方面0的经验和体会,而江苏和浙江分别在‘‘国际数据库应用”和“期刊评价”方面研究颇有建树,3个地区可以互相取经,共谋发展。除了“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论坛”长三角区域还可以联合举办一些小型高端论坛,博采众长,共同完成一些编辑学课题。

  3,2依靠期刊集群优势,以编辑学研究促期刊发展

  对《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2012年高发文作者群进行分析,发现该刊的高发文作者主要来自于高校和研究所主办期刊的编辑部。这两类机构一方面人才汇聚,另一方面都非常重视对科技期刊的研究和分析,学术氛围浓厚0。本文分析发现,有期刊集群的高校和研究所是编辑学论文产出的主要机构。像笔者所在的中国药科大学期刊编辑部,根据编辑不同的研究兴趣,成立了文献计量学、新媒体彳新技术、医药信息彳科研评价等研究小组,定期召开业务学习,交流研究心得,青年编辑踊跃发表文章,近3年有3名编辑晋升副编审,1名编辑被聘为硕士生导师。可见,良好的“学习型编辑部”的氛围对青年编辑的成长至关重要110。编辑的业务研究水平提升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能够促进期刊的进一步发展。

  3,3加大对编辑领域课题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助

  分析可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省属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科技期刊学会及期刊协会近年来资助了长三角区域一批论文的产出。长三角区域的基金论文比高于两刊的整体水平,但据笔者所知,各类研究会、学会、协会受资金所限,课题中立项不资助项目占到多数,资助项目拨款也很有限。此外,不参与教学的纯编辑岗位申请国家彳省部级社科项目也非常困难。建议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等国家一级学会可组织申请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专项资助编辑学研究;各联合编辑部也可成立专项资金,资助青年编辑开展课题研究。

  3.4开展编辑学论文写作培训班,提高编辑研究水平

  一些编辑疲于应付期刊出版日常工作,无暇顾及编辑学研究,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还有一些编辑总觉得拾笔无话可写。《编辑学报》编辑部曾举办过编辑学论文写作培训班,大受青年编辑的欢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8—2009年发表文章的主题主要集中在“科技期刊”的“期刊评价”和“期刊发展”方面如。由本文分析可知,长三角区域2015年的发文量较前两年有所下降,近三年研究热点集中在“期刊评价’“学术不端’“体制机制改革’“新媒体”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如何开拓更多的选题并提高编辑的写作水平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综上,长三角区域近3年呈现出高发文机构和作者、基金项目、研究热点相对集中的特点。建议应从加强长三角区域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依靠期刊集群优势以编辑学研究促期刊发展、加大对编辑领域课题的扶持力度、开展编辑学论文写作培训班4个方面促进长三角区域编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只要期刊编辑勤于学习和思考,并将心得和体会运用到办刊实践中,一定能促进期刊的长远发展。


  第4篇:肿瘤学类期刊编辑人员发表论文情况分析


   了解肿瘤学类期刊编辑人员日常编辑工作之外的论文发表情况。[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4~2008年间肿瘤期刊编辑人员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1名期刊编辑人员5年共发表论文474篇,肿瘤学研究论文占发文总量的52.70%,编辑学研究论文占8.65%,作者单位署名中冠有期刊编辑部名称的占12.47%。[结论]编辑人员科研意识渐强,研究方法多样;但科研水平仍偏低,编辑学专业研究不足,著者单位署名不规范。建议通过完善政策、加强培训等措施规范和强化编辑人员的科研与学术活动。

  学术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在于学术水平的提高,确保期刊学术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编辑的科研能力”。国外科技期刊的编辑大都具有专业背景和博士学位,从事过专职或兼职科研工作,而国内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学术期刊编辑不足10%旧。因此,近年有人提出编辑应学者化,做学者型编辑,即指一边从事编辑工作,一边搞科研,既是编辑,又是学者,但有关期刊编辑人员科研与学术论文的现况究竟如何,尚鲜见相关研究报道。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肿瘤学期刊编辑人员发表的科研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了解期刊编辑人员的科研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材料与方法

  1.1肿瘤期刊的选定

  以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巧为期刊统计源,利用其“中刊库刊名导航”进入“学科期刊分类导高,确保期刊学术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编辑的科研能力”。国外科技期刊的编辑大都具有专业背景和博士学位,从事过专职或兼职科研工作,而国内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学术期刊编辑不足10%旧。因此,近年有人提出编辑应学者化,做学者型编辑,即指一边从事编辑工作,一边搞科研,既是编辑,又是学者,但有关期刊编辑人员科研与学术论文的现况究竟如何,尚鲜见相关研究报道。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肿瘤学期刊编辑人员发表的科研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了解期刊编辑人员的科研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材料与方法

  1.1肿瘤期刊的选定

  以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巧为期刊统计源,利用其“中刊库刊名导航”进入“学科期刊分类导

  收稿日期:2009-06-15;修回日期:2009-08-13通讯作者:刘岩,瓦心这11扣11叫抓@163.00出

  中国肿瘤2009年第18卷第11期

  航”,查找“医药、卫生”类期刊中的“肿瘤学”期刊,共获得肿瘤学类中文期刊47种。

  首先根据中国统一刊号的有无,剔除47种期刊中没有13训和⑶号的8种期刊,保留39种。然后与我刊编辑部交换期刊中有印刷版且连续3年保存刊期完整的肿瘤学期刊进行比对,选定VI?“中刊库刊名导航”目录中和我刊编辑部交换保存目录中共有的肿瘤学期刊,最终确定入选统计对象的期刊共20种,分别为实用肿瘤杂志、中国肿瘤临床、白血病-淋巴瘤、中国肿瘤、肿瘤、中国癌症杂志、肿瘤防治研究、实用癌症杂志、癌变,畸变,突变、肿瘤预防与治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肿瘤学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实用肿瘤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国际肿瘤学杂志、中华肿瘤杂志、癌症。

  1.2肿瘤期刊编辑人员的确定

  人工查阅入选期刊2006~2008年三年所有刊内记载的编辑(包括责任编辑、英文编辑以及统计时间段内离职的编辑,不包括特邀编辑、杂志社社长、期刊主管单位负责人、主(总)编及副主编〉,共检及并确认20个期刊编辑人员131名。

  1.3肿瘤期刊编辑人员发表论文的确定

  按“作者”检索途径,以每个期刊编辑人员的“姓名”为检索词,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⑶滅出!^)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⑶間为文献源,时限为2004~2008年,检索全部编辑人员在该时间段发表的论文,并参照发表论文的著者机构名称与入选期刊的主办、协办单位名称对重名作者进行去重处理。并对相同文献做去重处理,以第一作者文献为准,去除以第二、三等位次作者署名的同一文献。另外,在对各期刊编辑部所发表文献进行比较分析时,仅做编辑部内部联合署名文献去重处理,编辑部之间联合署名文献未做去重。

  2结果

  2.1肿瘤学期刊编辑人员发表论文概况

  相同文献去重之后,20种肿瘤学期刊的131名期刊编辑人员5年共发表论文474篇,人均发文量为3.62篇,年人均发文量仅为0.72篇。而各编辑部人均发文量最高与最低间的差距为102倍〈剔除发文量为0的编辑部〉,说明编辑部之间的人均发文量存在很大的差距;位居编辑人员人均发文量前8位的期刊,其发文总量为409篇,占统计期刊发文总量的81.80%,其人均发文量为7.57篇,超出总人均发文量3.95篇。各编辑部的发文情况详见表1。

  2004~2008年五年间20种期刊年发文总量、年人均发文量详见表2。其中各有一编辑部累计5年、4年均未发表论文,另两个编辑部有3年无发表的论文;各编辑部年人均发文量最多者为3.75篇。

  2.2肿瘤学编辑发表论文的主题内容

  根据论文内容的主题分布,按肿瘤学研究、编辑学研究、计量分析、流行病学研究和其他方面的研究粗分为5类,各研究主题的文献总量及其年代分布详见表3。在“肿瘤学研究”论文中,发表过该方面论文的编辑人员有41人,占131位总编辑人数的34.35%,其中有11位编辑发表论文数量超过10篇。在“编辑学研究”论文中,主要研究主题分别为编辑规范〔16篇,39%〉、编辑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5篇,占12.2%〉、退修稿原因分析〈3篇,占7.4%〉及其他〔17篇,占41.5%〉等几个方面。

  2.3论文单位署名情况

  20种期刊编辑部131位期刊编辑人员5年发表文章中有署名单位的文献共有465篇,9篇未出现署名单位的文章,其中作者在发表文章时以期刊编辑部作为署名单位的论文共有58篇,占有署名单位文献量的12.47%,不以编辑部为署名单位的论文占87.53%。其中,只有4家肿瘤期刊编辑部的编辑人员发表文章在单位署名时全部署期刊编辑部,有7家肿瘤期刊编辑人员所发表的文章都没有署名期刊编辑部,另有9家期刊编辑部编辑人员在发表论文时单位署名混乱,有些署名期刊编辑部,而有些则没有,另外有一编辑部编辑人员连续5年内没有论文发表。

  3讨论

  3.1现状与特点

  科研意识渐强、学术成就可观。编辑人员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期刊编辑部科研水平和学术氛围。本研究结果表明,20种肿瘤学期刊的131名期刊编辑人员5年间人均发表论文3.62篇,说明肿瘤期刊编辑人员除日常编辑工作之外,已经意识到了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提升其期刊编辑水平;而自身学术水平的提升,最有效途径就是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另外,在期刊编辑这一专业领域,2004年即已发表编辑方面论文6篇,之后每年发文量都在10篇左右,说明期刊编辑业务的研究和探讨已逐步成为肿瘤期刊编辑人员的研究关注的范围,这对提高肿瘤期刊编辑人员的专业业务素质无疑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研究方法渐成多学科融合新趋势。在肿瘤期刊编辑人员发表的论文中,其研究方法除了传统的诊疗防治及期刊编辑方法外,卫生统计、文献计量、管理、经济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已有较多应用。如《国际肿瘤学杂志》的编辑们在“对肿瘤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综合评价”论文中就使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和文献计量学方法。由此可见,肿瘤期刊编辑人员的方法学视野正在逐步扩大,已呈现出引入、融合和借鉴交叉学科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肿瘤学临床诊疗与防控专业基础深厚。45位肿瘤期刊编辑人员发表论文为“肿瘤学研究”论文,其中有11人发文量达10篇以上,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肿瘤临床诊断、病理特点、病例分析、预防及临床治疗等几个方面。这一方面表明肿瘤期刊编辑人员多来自肿瘤诊疗防治工作岗位,甚至在从事期刊编辑工作后,仍继续兼职临床诊疗防治一线工作,两种身份意识主副关系是何状态有待进一步研究;另方面也表明编辑们拥有较为坚实的肿瘤学临床诊疗与防控专业基础,有助于对学科进展和学科队伍及时全面的了解,有利于识别稿件的学术质量、直接对稿件进行初筛和使用专业语言加工,提高期刊编辑效率,有利于期刊的发展^。

  3.2揭示出的问题

  科研活动的总量偏少。从近5年发文总量整体看,肿瘤学期刊编辑人员人均发文量仅有3.62篇,年人均发表论文篇数仅为0.72篇;有些期刊编辑人员连续几年没有发表论文,更有甚者5年间发表论文的数量为零。本研究虽然仅选取了中文全文数据库,编辑人员发表的部分外文文献可能会漏检,而导致人均论文数量上可能有些许偏差,但该数据也能够大体反映出编辑人员从事的科学研究活动总量偏少,现有的科研选题与研究层次水平不是很高。

  针对编辑学方面的研究活动少。尽管笼统的计算人均论文数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是应用这一方法揭示出的相关问题还是有一定警示意义的。从已发表的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编辑人员发表的论文52.7%的是偏于肿瘤临床诊疗防治方面,甚至有的已占到其期刊编辑人员发表论文总量的88.9%,而真正针对如何提高编辑水平、提升期刊编辑质量方面的研究仅占8.65%,表明肿瘤学期刊编辑人员对编辑这一自身从事的专业工作进行研究偏少,没有深入,重视程度尚且不够。

  发表论文机构署名欠规范。在本研究计量分析的474篇论文中,超过87%的肿瘤学期刊编辑人员发表论文时未在作者单位中署注期刊编辑部名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大多数肿瘤学期刊编辑部都挂靠在肿瘤医院及有关研究院(所〉,作为其下属或内部的一个科室,期刊编辑部自身对编辑人员发表论文的机构署名也没有统一要求,或者是服从个人晋升方向的需求;加上编辑人员自身品牌意识的缺乏,导致在单位署名时漏署编辑部名称,甚至出现论文机构署名中同一单位署注不同名称的现象。3.3对策与建议

  制定、完善和实施对期刊编辑人员的科研与学术激励政策。期刊主办或挂靠单位、期刊编辑部应鼓励编辑人员积极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发表和交流学术论文。加大奖励力度、丰富奖励手段,由重视科研成果奖励逐步转向科研过程奖励;既要重视物质奖励,也不忽视精神奖励,因为科技人员成功的科研成果一旦赢得社会或同行的承认,可使科技人员在学术界、科技界的地位得到提高,获得同行的普遍尊敬,使其对尊重的需求得到满足”。建议通过落实和实施对期刊编辑人员的科研与学术激励政策,促进编辑人员学者化目标的尽快实现。

  加强对肿瘤期刊编辑人员的科研、学术与技术培训。作为期刊编辑部,特别是肿瘤学期刊的学术社团,应多组织一些科研与学术方面的技能培训班、学术论坛、学术交流会,帮助肿瘤学期刊编辑快、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一些与自身职业相关的知识,包括科研思路与方法、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与技术、期刊编辑与编辑学等。作为肿瘤期刊的编辑人员,也可以通过参加编辑培训班、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在职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肿瘤期刊编辑队伍整体学术素质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加强对肿瘤期刊编辑人员科研方向与重点领域的引导。虽然因为各种原因,肿瘤期刊编辑人员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方向上尚未能统一的归到期刊编辑这一行列中,但既然已经投身这一专业工作,就应当潜心研究编辑学,努力在期刊编辑岗位上做出些学术成就来。因此,对于肿瘤学编辑人员来讲,在重视肿瘤临床诊疗与防控研究的同时,不仅不能忽视编辑学方面的研究,而且要更加积极地从事编辑学方面的科研活动,以此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保持两者齐头并进,才能对肿瘤期刊编辑人员的编辑业务水平与期刊编辑质量的提升产生实质性影响,并促进整个期刊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统一和规范肿瘤期刊编辑人员发表论文时的机构署名要求。期刊编辑人员在发表论文时署注本刊编辑部的名称,一方面可以提高肿瘤学期刊编辑部编辑人员发表学术论文被检索到的可及性和检全率,进而提升期刊编辑部和编辑本人的学术影响力;

  同时也可籍此增强期刊编辑凝聚力,建设“以刊为荣”的编辑部文化,有利于期刊的推广宣传。至少肿瘤期刊编辑人员在发表论文时要做到在署注期刊主办或挂靠单位名称的同时,将期刊编辑部的名称作为二级单位或下属科室的形式加注到单位名称后面。

上一篇:经济新常态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策略论文

下一篇: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