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地方如何“拼经济”:生态、信息产业成新亮点

发布时间:2023-12-10 08:59

  近期,各地陆续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普遍出现趋稳回暖迹象。但如何应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地方政府仍然紧绷着一根弦。


  长期以来,地方经济发展依赖招商引资,在产业梯度转移的“雁阵模式”中,拼的是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低成本。如今,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试图超越“雁阵模式”,直接对接高端前沿的新兴产业,寻找到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蓝海。


  拼什么:生态、信息产业成新亮点


  从今年上半年多省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生态和信息等产业成了地方投资亮点。依托青山绿水发展生态产业、突破区位瓶颈发展信息产业——不少地方政府在“拼什么”上不谋而合。


  过去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引入落后产能甚至重污染企业,破坏了一方水土。如今,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成了一道多选题。据湖南省统计局最近通报,今年上半年全省生态环境投资421.1亿元,增长35.4%,同比加快12.9个百分点。


  位于大湘西地区的怀化市提出了建设五省边区生态中心城市的目标。怀化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张松认为,生态是怀化最大的优势,今后要将生态理念、生态标准融入产业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中去,这样才能解决“生态不经济、经济不生态”的问题。


  “以前在招商引资时,环保部门要服从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为招商开绿灯。”湖南省某县环保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新环保法实施以来,这种情况基本没有了,不仅不会再引进有污染的项目,而且更加倾向于与生态相关的旅游休闲等产业。


  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中,传统经济版图中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地方还意识到,和“互联网十”“大数据”概念相关的信息产业可以破解区位、交通等先天不足,成为新的投资增长点。


  湖南澧县规划局局长黄波考察过北京、厦门等多个城市,深受智慧城市、数字化等理念触动。他认为,即使是澧县这样的中部县,如果地方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产业,完全可以闯出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在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


  “言大数据必谈贵州。”据了解,贵州省率先提出把大数据产业作为重要战略来抓,进行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受到阿里巴巴、IBM等信息产业龙头企业的青睐。


  湖南怀化市同样勾画了“智慧怀化”的宏图。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认为,在继续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怀化出奇制胜、后来居上的法宝。如果把电子信息产业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前景和潜力会很大,将改写怀化产业发展的历史。


  目前,怀化市多个县区和工业园都在布局信息产业。比如辰溪县近期引入了两家总部位于深圳的电子信息企业;怀化市与浪潮集团签订了智慧怀化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云计算服务中心的项目地址已经确定,有望在今年12月底完成基础建设。


  怎么拼:从土地税收优惠到“软环境”


  经济发展依赖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又依赖优惠政策,这是多年来地方发展经济的不二法门。然而,随着很多地方土地资源、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不再明显,地方招商引资“怎么拼”显得困难重重。


  事实上,长期以来全国大部分园区主要靠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等吸引企业落户。一位负责招商的地方官员告诉记者,过去很多地方招商引资时拼“零地价”,不管什么项目只管往自己这边引进。实行“走出去战略、人盯人战术、无底线政策”,甚至连乡镇一级都有招商引资考核任务,因此形成恶性竞争。


  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文件出台后,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难以为继。对于相对发达地区,比如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由于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更多的是在投融资等体制机制创新上做文章,以完成产业的提质升级。


  长沙市经开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吴京生说,长沙经开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乃至海外都有一定的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即使没有税收等优惠,诸如创新奖励、产业引导基金等更加透明普惠的招商政策也能吸引优质企业前来投资。


  而在相对偏远的地方,很多干部担心没有优惠政策后更难招商,最终出现“弱者越弱”的局面。不过,一些地方官员也意识到,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很有必要,有利于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这是大势所趋,必须及早谋划招商引资方式的转变。


  “现在不是要拼土地、拼优惠,而是要拼干部的作风。”彭国甫认为,在发展、改革、民生诸多领域能否有作为,取决于干部的作风和状态。地方干部不再庸懒散,提振了精气神,这就是一个地方吸引投资的良好“软环境”。


  怀化洪江区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何友君说,真正有实力的企业首先看重的是当地的营商环境和服务。管委会向企业承诺,“围墙内的事由企业做,围墙外的事由政府服务”。比如,出现问题管委会干部15分钟内要赶到园区,能现场解决的立马解决。


  拼超越:力争打破“雁阵模式”


  “雁阵模式”最早是日本经济学家提出的概念,指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再到东盟其他国家的产业转移过程。这种模式在我国国内同样适用,表现为东中西部的产业梯度转移。在传统的“雁阵模式”下,中西部地区往往只能承接相对落后、能耗较高、污染较大、附加值较低的产业。


  经济新常态下,“雁阵模式”正在发生改变。湖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肖毅敏认为,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的梯度推进和产业转移,过去一段时间确实有效,但随着很多产业向国外转移,这种模式的作用不再明显。


  一方面,高铁、高速公路的加快建设,极大地缩短了东中西部的时空距离,弥补了中西部地区的区位短板;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诸如沿海、沿江等区位禀赋已经不再是吸引资金流、人才流、项目流的必然条件,中西部地区一开始就能够站在较高的产业起点。


  “产业的发展可以是递进性的,也可以是跨越性的。”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区域经济专家朱翔认为,中西部不完全是承接沿海的一些内迁产业,更重要的是从国际市场上寻找出路,通过互联网融入全球一体化浪潮,引进国际一流的产业。


  不论是发展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还是摒弃招商引资中的低成本竞争策略,地方政府实际上在有意或者无意地力争超越“雁阵模式”。


  有专家建议,地方在新兴产业布局上也要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竞争,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此外,新经济的突出特点是共享和互联,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地域和行政区划的壁垒,实现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


  肖毅敏认为,经济发展需要新路子,但地方发展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不能只是为了“赶时髦”,还要有实体企业和基础产业的支撑,做到一、二、三产业的均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层次发展。

上一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其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产业发展探析

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的可持续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