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基于服务经济视角下的区域竞争

发布时间:2015-07-28 18:27

摘 要:近年来,服务经济已逐渐成为促进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本文以服务经济理论为基础,在分析服务经济对区域竞争力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服务经济视野下区域竞争的4种策略,服务产业升级、专业化分工、城市化以及科技进步,以促进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服务经济;区域竞争;策略
  服务业包括生活消费型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社会服务业以及经济网络型服务业,是一个涵盖众多产业的庞杂行业,生产者服务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兴起的产业,是代表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典型产业,也是服务业中的精髓。在服务经济产业中,生产者服务是形成产品增值与差异的重要来源,生产者服务产业的工作人员,例如咨询师、会计、律师、管理人员、营销专家等,都能够比较容易地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与较好的经济报酬。这些人员通常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与培训,具备丰富的知识与良好的专业素养,这些并不是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够轻易代替的。目前,地区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所拥有有形资源上的竞争,还是无形的技术、知识与智能上的竞争。
一、服务经济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后工业经济时代以服务业为核心,大部分的人员不再从事制造业或是农业,而是从事贸易、金融、保险、房地产、技术开发以及科学研究等服务业。区域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区服务经济的质量与发展水平,服务产业的中间供给与需求、推动中间供给与需求扩张的技术以及人员分工体系都是促进服务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要素,生产者服务是现代化生产型服务产业的重要部分,推动生产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于制造产业带动的需求、产业活动中的人员分工以及产业体系的有效提升。
  从产业需求的角度来看,因为工业生产链中产生了持续拓展的工序与活动,也就是增加了设计、研发、调研、制造、售后、检测、管理等环节,在这部分活动中,除去直接的制造工作以外,其他的工作都需要具备较高智力资本与知识技能的人员去做,所以,也就形成了中间服务需求。换句话说,当公众对服务产业的消费慢慢超过对工业产业等物质的消费时,就会促进社会经济往服务消费的方向转变与发展。从产业供给的角度来看,由于服务行业的生产率改变与科学技术进步、其他产业形成的中间需求、城市化水平、公众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结构所引起的公众生活方式的变化,都在产业供给的范围内。从产业人员分工的角度来看,人员分工的深入发展引起工业制造行业对服务的中间需求进一步扩大,而当这种专业化与精细分工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复杂的产业组织就会产生递增裂变,服务环节也就会慢慢从工业制造行业分离出来,最终完成社会生产方式与生产结构上的转变。
二、服务经济视角下的区域竞争策略
  目前,区域竞争理论包括绝对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对这些理论依据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影响服务经济发展的因素,本文认为区域竞争可以考虑采用以下4种策略:服务产业升级策略,治理并整合产业价值链,以完成价值链的外包化、知识化、虚拟化与创新化;纵向深化与横向拓展制造业的生产活动,推行专业化与分工合作策略,积极创造服务的中间需求生产环节;推行城市化策略;实施科技进步策略,以进一步完善服务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持。这4种策略具有紧密的联系:治理价值链、推动产业升级是发展区域服务经济的核心内容,分工与专业化是促进区域服务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化策略是提高区域服务业竞争能力的外部动力,科技进步则是推动区域服务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
  (一)产业升级策略
  服务经济行业的产业升级包括整体升级与局部升级:整体升级指的是整条产业价值链都向上移动,产业价值链中各个环节创造的价值都增加;局部升级指的是产业价值链尽可能地向左边或是右边移动,转向创造价值的更高端。产业升级通常沿着国际上的生产价值链,由一个低端的上游制造业,转向资本密集的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等产业,价值链的下游是服务产业的生产型活动。
  整合区域服务产业价值链、促进区域服务产业的升级,具体来说,有下面4种方法:首先,提高生产型服务的比重。通常情况下,必须做好生产型服务的设计与研发服务,从而抢占产业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其次,推行服务外包。也就是通过第三方的服务去完成企业内部需要做的服务性工作。外包的形式分为两种:业务流程外包与信息技术外包,外包的目标是充分发挥服务产业的分工与专业化效应,将企业不精通的服务予以外包,企业自身则可以集中精力在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服务上。服务外包可以有效地降低产业升级的“临界条件”,有利于服务企业开拓一条局部式、渐进式、阶梯式的产业升级方式。利用“学中干”、“干中学”以及“边干边学”等方法,逐渐积累以知识为重点的生产要素,从而逐渐将产业价值链的地位由低端环节升入中端环节最终跃入高端环节;推动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涵盖区域创新、企业创新与产业创新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企业创新以服务为指导,可以不断促进服务价值链的各个经营环节的创新,最终促进企业价值的增长。可以利用研发服务产业中的新技术,为客户、供应商、员工等对象提供前瞻性的服务理念、服务平台以及差异化的服务形式,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传递价值的机制,以推动新价值的形成。标准化的服务创新方式可以充分地利用服务型产品的已有成果,促进服务创新活动的系统化、全面化,以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营成本,标准化的服务创新方式还可以充分发挥主体所拥有的资源,有效提升服务的质量与价值,体现服务开发与设计的目标;增加知识服务的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加以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为重点的高层次生产要素供给。以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为重点的高层次生产要素在开发、生产与销售三项活动中的不均匀分布直接导致了横向产业的产生,而横向产业的产生可以促进全球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往纵向与深处进一步发展。在产业价值链中,驱动服务创新的是知识,知识服务则是按照服务对象的差异,经过对知识数据与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分析与创新,为服务对象提供有效地知识应用支持与知识创新支持的服务。在产业价值链中,知识服务侧重于对信息与知识的深层次重组与加工,可以给服务对象带来动态化、全

[1] [2]  下一页

方位的个性化服务。
  (二)专业化分工策略
  自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时期开始,分工的演变就被看做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范围经济与劳动分工的作用是新兴服务产业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从当代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来看,现代化服务产业的发展应当以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与周密性合作为基础,劳动分工的发展对服务产业演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的增长与交易数量的增长上。因为分工精细化的演变,服务生产的价值链得到进一步拓展,交易环节与内容均增加,交易费用也呈现非线性的快速增长,从而促使生产环节与交易数量的迅速增加。专业化分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由于服务环节的精细化,许许多多的前沿性知识随之产生,推动着知识生产产业与人力资本的增加,可以说,知识生产与人力资本是服务专业化分工的发展支撑。
  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最开始依赖劳动力、自然资源,慢慢向依赖物质资本转变,最后逐渐发展为依赖知识资本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融入服务生产活动,可以促进生产环节的专业化与迂回化,这也是现代化服务产业的发展方向。专业化分工对服务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首先,服务型企业的治理分工结构可以把制造环节与服务环节的分工转化成社会劳动的分工,从而实现通过制造产业经济推动服务产业经济发展;其次,服务型企业在地区间的活动分工情况及其产生的中间需求的差异性,会推动区域服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也会促进制造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部分地区从制造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发展效果。区域分工指的是一国各个区域在合理发挥地区优势的前提下,实施区域化专业生产,利用区域交换完成专业的服务生产,以满足企业在本地区内不能生产或是无法生产的需求,有利于区域服务生产能力的扩展,进而提高区域的经济效益。
  (三)城市化策略
  区域服务经济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人口分布必须集中,这样才能形成具有规模化的运输与交易;居民的消费能力必须较强,这样才能形成规模化的生产与消费市场。城市化发展策略通过加强与促进各个生产要素的集中与转移,促进社会生产容量的持续增加,进而推动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产业的发展也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进而提升区域竞争能力。同时,城市居民人数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与质量提升,不仅可以促进消费型服务产业需求的增加,还可以促使居民对消费型服务产业提出更高层次的新要求。日本、韩国在推行工业化的进程中,都完成了城市化,因而,服务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非常快,因而,服务产业在这些地区的经济生产总值中占的比例很高,促进区域城市化发展,对推动服务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城市化进程是推动区域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样,服务产业的发展结构与规模,也有赖于地区城市化规模与发展水平。所以说,区域竞争需要协调城市化策略与服务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应该走大中型城市与特色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路子,不仅要把促进现代化服务产业的发展作为纽带,还要大力建设城市环境,为服务产业的投资与发展创造最好的环境。
  (四)科技进步策略
  区域竞争力的演化主要分为低收入阶段的“要素驱动”、中收入阶段的“投资驱动”以及高收入阶段的“创新驱动”三个水平,但是,不管这一区域当前处在哪个水平,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也会对服务经济的内部结构造成重大的影响,这是因为服务产业包括的行业纷繁复杂,各种各样的服务产业特征不一,并且在运用新兴科学技术的能力上也各不相同。因此,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对区域服务产业内部的不同行业的影响也是有极大区别的。一些传统行业,例如住宿、餐饮、美容等行业,往往受科学技术创新与进步的影响较小,一般远远低于物流、金融等生产型服务业。
  科学技术的进步主要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影响服务产业的生产要素转换与配置效率以及产业投入产出情况,从而促进服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供给方面来看,科学技术的进步是通过扩大生产的劳动对象范围、提高生产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强化生产的物质条件基础等方式实现的;从需求方面来看,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借助服务需求的变化来完成对服务产业的影响。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推动服务产业的生产技术结构与基础发生较大的变革,因而会推动新兴服务产业的形成与出现,同时,传统服务产业不断衰退或是达到逐渐改善,进而实现区域服务经济结构的升级。要想提升区域竞争力,需要推行科技进步策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服务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新兴科学技术型服务产业,通过信息化对传统服务产业进行改造,从而促进传统服务产业中技术含量的提升,增添经济附加值。另外,对政府来讲,一方面需要增大对服务型企业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支持力度,构建以市场需求为指导、以服务型企业为重点的研学产相结合的产业科技进步体系,将自主创新与引进科技进行有效地结合,以培育出拥有自主科技产权的服务型产品和核心技术;另一方面需要制定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促使区域服务型企业发展为科技创新的利益主体、投资主体与风险主体,以完成传统生产型服务业向创新型科技服务业的良好转变。
  区域竞争是整体性的概念,影响因素也非常多且复杂,需要从系统、开放、以及动态的角度,深刻理解与掌握区域的内外部环境,充分运用区域之间、区域内产业、政府以及企业间的紧密联系,促进区域资源要素的互相作用、相互发展、相互加强。各个区域间不仅要进行合作双赢、优势互补,还要积极利用战略合作这一措施,通过产业升级策略、专业化分工策略、城市化策略以及科技进步策略来增强服务产业的竞争能力,提升区域竞争力,进而促进区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锋,曹中.我国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J].统计研究,2007(2)
[2]卢锋.当代服务外包的经济学观察—产品内分工的分析视角[J].世界经济,2007(8)
[3]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4]郑凯捷.分工与产业结构发展:从制造经济到服务经济[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浅谈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