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21世纪初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发布时间:2016-07-30 15:45

  21世纪初,西方经济思潮有两个动向尤其引人注目:一是贯穿整个20世纪的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思潮有走向整合的趋势;二是西方发达国家正步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所呈现出来的新特征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本文对21世纪西方经济思潮在这两方面的新动向进行了探讨。

 

 

  一、新综合市场理论思潮: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整合

 

  在20世纪西方经济思潮的变迁过程中,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大思潮的论争此消彼长,主流与非主流地位相互轮换。两大经济思潮的长期论争及其主导经济政策的轮值,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障现代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这种认识的深化,促进了新综合市场经济理论思潮的产生。

 

  该理论认为,现代市场经济应是现代市场机制与现代政府调控的有机结合,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弥补、相互纠错是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一方面,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调节经济运行的基础力量,任何人为作用只能在此基础上行事。市场本身缺陷所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只能由合乎市场内在经济要求的有限政府来弥补;另一方面,政府本身也有其作用边界,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外部性和缺陷,对政府的有效制约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但最基本的制约机制还是源于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达。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其指导思想就是强市场、强政府的有机结合。该政策认为,尽管美国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十分成熟,但市场既没有大脑,也没有理智,更不是万能的。政府干预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应得到加强。但大政府的时代已经结束,必须研究政府干预的范围究竟该有多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职能,不仅是弥补市场缺陷和纠正弊端(包括周期性波动、结构失调和分配不公等),而且还应扩展到创造未来。此外,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强调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经济规则、协调经济政策,增强调控全球经济的能力,以解决市场机制在全球化条件下的失灵问题。

 

论21世纪初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二、知识经济理论思潮:面向21世纪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在20世纪末期,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率先进入信息社会,并引起经济增长方式、就业结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新变化。

 

  在知识经济来临之际,反应最早和最强烈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其中首推美国。早在80年代,美国学者德鲁克、奈斯比特和托夫勒等就提出了知识社会将要兴起的预言,1985年保罗,罗默从理论上论述了知识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并正在起主导作用。这些有关知识经济的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影响政府的经济政策,并集中体现在美国政府对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重视。主要包括:

 

  一是对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如著名的“2061计划就是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由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开展起来的,这是一项面向新世纪的科学教育的理论、方法、内容和体系的社会性实验研究,在全美共选择了6个地区进行试点,一直要执行到2061年,并且不断地调整改进方案。

 

  二是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1994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发表了著名的政策性演讲,称信息高速公路将为美国的信息和知识社会奠定基础,这是美国保持世界经济领先地位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是1996年在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开始着手研究制定知识评估体系,意在规范正在并必定要迅速扩张的知识市场。

 

  以上种种事实表明,西方知识经济理论正在深刻地影响政府的有关经济政策,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经济学思潮。

 

  三、对新世纪两大经济思潮的简要评论

 

  1、本世纪西方两大经济思潮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从发达的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社会经济现实。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西方经济思潮作为西方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反映着西方社会经济现实。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来看,自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标志着西方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以来,历经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直到世纪之交出现的新综合市场理论,分别反映着西方国家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这些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经济现实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经济运行规律,反过来这些经济理论思潮又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现实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世纪之交出现的新综合市场理论思潮,既是西方经济学在理论发展过程中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大思潮从长期的对立走向统一的矛盾发展的结果,也是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高度发达和高度成熟阶段后社会经济现实在理论上的必然反映。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世纪之交它又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因此反映资本主义信息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知识经济理论思潮开始出现,并对建立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基础上并反映其经济运行规律的西方经济理论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这种挑战也必将随着西方信息社会经济现实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深化和强烈。

 

  2、知识经济理论不会动摇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用于物质资料生产的经济资源相对于人类不断增长和永无止境的需要来说,是相对稀缺的,这就需要经济学来研究如何有效地配置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劳务来满足社会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西方经济学正是从这一理论前提出发来构建自己的基本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物质资料和经济资源分散所有为基础的私有产权制度,以追求利润为核心的生产组织制度,以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所起的作用为依据的按要素分配制度,以及以保障市场有效运作和弥补市场失败为目标的宏观调控体系。

 

  在西方资本主义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后,用于物质资料生产的经济资源除了工业社会的三大生产要素(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以外,知识或信息作为第四大生产要素的作用 日益突出,并取代资本成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由此也就会引起经济理论的相应变化。一方面,由于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现有的以资本和劳动力投人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理论,将会被体现知识和技术变革规律的经济增长理论所取代,经济增长方式也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由于知识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相应地产品的分配将更多地体现以人力资本的投入为主要标准,此外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方式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另一方面,虽然知识具有报酬递增性和较强的外部性,但是由于知识作为生产要素,不能独立地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它必须与传统的三大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知识的创新、生产、传播和应用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大量的资本投入才能实现;而且在人类社会物质丰富程度还没有达到按需分配的条件下,知识的拥有和运用成果仍要作为人们参与社会分配的依据以及作为私有财富的一部分受到法律的保护,否则知识的创新将会受到抑制。这就说明知识还不是一种公共产品,其报酬递增性和外部性还会受到现有制度框架的制约。知识相对于社会需要来说,仍然是一种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因此西方经济学所建立的研究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基本理论体系仍然适用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作者:杨利华 来源: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68

上一篇:西方经济思潮的意识形态色彩

下一篇: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房价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