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成果的思考
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是当今世界经济两大主要学科,各有所长。中国经济学主要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文先介绍西方经济学理论,再谈中国经济学如何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成果。
一、西方经济学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
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它把研究领域从重商主义的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初步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它运用抽象分析的研究方法,把研究对象局限于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
(二)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
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适应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需要,通过研究生产要素在生产和分配中的作用,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它运用一般平衡理论、供求平衡理论、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和帕累托最适度理论,解决了古典经济学没有解决的价值的来源和分配问题、价值和价格问题。它运用边际分析方法,把研究对象局限在以物为主的生产要素上。
(三)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适应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的需要,以对自由资本主义的批评、批判和改良为内容,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进行了一定的揭露和批评,突出了技术在社会制度演进中的决定作用。它运用演进的整体分析方法,把研究对象从物扩展到由人构成的制度上。
(四)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垄断和过度竞争造成的经济危机,主张通过加强宏观控制和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来创造有效需求,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保持经济增长。它运用整体分析方法,把研究对象集中到以国家、政府为主的制度实体上。
(五)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为了解决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经济停滞、效率低下、政府失灵问题,把政治和经济分析结合起来,为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它试图以政府集体决策、民众公共选择的办法来解决政府的政治活动失败和财政预算赤字问题,其理论和方法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运用效用分析方法,但研究对象仍然以国家和政府的制度实体为主。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是,它把研究领域从单纯的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之中去。
(六)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一样,也是适应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需要而产生的。它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企业的边界,解决企业所有权的委托、代理以及有效控制问题,并把这种分析延伸到企业以外的其他社会机构,通过分析人的行为动机,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解决人的行为激励问题。它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方法,把研究对象从有形制度进一步扩展到无形制度,把研究重点从重视实体制度转移到重视人的因素,主要研究人、制度、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新制度经济学更多地向现代管理学渗透,是多学派多学科的综合。
二、中国经济学如何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成果
(一)古典经济学的市场自由理念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启示良多
斯密作为西方经济学之父,其“看不见的手”的神奇理论二百年来深刻影响了西方世界,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对经济政策也影响深远。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开端,十四大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开始形成,十四届三中全会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微观市场基础、国有现代企业制度及法人治理结构和私营企业的兴起等,市场因素被一步步引进到经济体中,冲破僵化,极大激发了经济的动力和活力。中国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斯密所彪炳的市场,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目前,东西方经济已兼具混合经济的特征,只是在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的主导性上的差异彰显两种社会形态的差异。
(二)西方福利经济学启示中国经济学进一步重视民生
西方经济学的一个理论结晶——福利经济学,明确认为:实现社会福利最优的途径不外两个:做大蛋糕,即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蛋糕一定大小时,分配公平。指出最有经济效益的状态,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这个理论深刻影响了奉行马克思主义、而在效率和公平上都还不够理想的中国经济,先是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发展是硬道理,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但快速发展后,贫富分化较严重,显然非“帕累托最优状态”,于是及时提出兼顾效率公平,致力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说,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世界共同趋向平等基础上的繁荣,标示着世界共同趋向福利化和社会主义化。
(三)公共选择理论启示中国经济学重新定位政府的功能和设置
公共选择理论等对于撇清政府和企业、个人的关系,重新定位政府的功能和设置,促进政企分开,各自明确功能等,也有建设性启示。它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政府不过是公意的代表,当私人、企业自行执行公意时,私人、企业已越过政府机构执行了所谓政府的功能,如促进就业、慈善事业,“看不见的私人市场之手”和“看得见的政府公意之手”两者并非水火不容。
(四)其他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很多
凯恩斯的西方宏观经济学对健全中国宏观调控体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对于中国研究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对于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研究和调整产业结构、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罗丹的资本大推进理论、赫尔希曼的不平衡发展理论对于中国研究当前通货紧缩条件下扩大内需、促进产业技术进步与结构升级的对策;借鉴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对于研究改变中国居民经济预期、启动和扩大居民消费等都有一定的技术性帮助。
作者:彭林果 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3期
下一篇: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及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