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主编之《西方经济学》优缺点分析
摘要:西方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与核心课程,目前绝大部分院校都选用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作为本科教材,该教材国内发行量最大、使用最广,此教材虽有优点,但也有诸多缺陷,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修订建议。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修订建议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特别是对经济类专业来说,西方经济学是重中之重,不仅是本科阶段的核心课程,也是硕士生、博士生阶段的核心课程,是硕士生、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对于这样一门事关专业功底的主干课程,选用一本好的本科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这可让本科阶段的初学者系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框架体系,掌握相关知识点,为硕士、博士阶段后续深造打了良好基础。目前来说,国内发行量最大、使用最多的是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微观部分),绝大多数高校均选用该教材,该教材也成为众多院校硕士生入学考试的指定教材。笔者以该教材授课西方经济学多年,对之优劣有一定的认识。
一、该教材之优点
该教材的组编者为教育部高教司、主编者为高鸿业、发行人为人大出版社,这无疑增添了该教材在学界的声誉,加上人大出版社的强大推广能力,从而使其成为使用最广、名声最大的教材。除了外在因素,不可否认,该教材本身具有诸多优点,有众多吸引授课教师与学生之处。
(一)章节编排合理
微观部分有十章(引论除外),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消费者选择、生产函数、成本、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博弈论初步、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宏观部分十二章,为宏观经济基本指标及衡量、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胀、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中国。教材章节编排合理,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各章节结构连贯紧凑,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时各章节知识点可有机连接起来。微观经济学鸟瞰图(图2-1)与宏观经济学鸟瞰图(图12-1)更有利于初学者把握西方经济学的整体框架。
(二)知识内容完整
该教材所含知识点非常多,内容丰富,本科阶段应学习知识点基本囊括在内。本科生通过此课程学习,能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与内容,具备经济学的基本思维,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很多西方经济学教材不具备这样丰富的内容,一般只包括微观与宏观基本知识点。微观部分第九章的社会福利函数、效率与公平,第十章博弈论初步,宏观部分十七章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这些内容在其它版本教材中较少出现。通过这些内容学习,有助于本科生分析社会福利、效率公平等问题,了解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及相关模型,以增加西方经济学流派等知识。
(三)与现实问题结合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除了掌握经济理论与模型外,还应通过该课程学习培养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中国的现实问题,由于中外制度、文化、市场成熟程度不同,因此不能全盘照搬教材的知识,将教材知识直接套用于中国,而应采取批判接受的态度。一方面,该教材告诉学习者如何对待西方经济学(微观第8页),哪些东西可以借鉴和吸收,根本否定(总体否定)以及全盘照搬的方法和态度是不对的,同时对学习西方经济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微观第8-9页),提出要把握基本理论主线、把握基本分析方法、学会合作书籍、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与中国问题紧密结合,宏观部分第二十二章西方经济与中国,专题讨论我国借鉴西方经济问题、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一些问题思考、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提出这些问题就是要让学习者通过该教材学习,以所掌握理论知识点来分析中国现实问题,如改革红利、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税体制改革、正确对待GDP、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未来增长预期、控制通胀和失业、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这些问题都是中国正面临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反过来有助于巩固西方经济学的知识点。除此外,第二十二章還专门讨论了2008年金融危机对现行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西方经济学的不足,西方经济学不是万能的。
(四)难易程度适中
本科生教材应难度适中,过于简单则无从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知识点,掌握相关数理模型,由于西方经济学需运用大量的数学知识,如过于复杂、难度大,则本科生听不懂,学习效果不好。高鸿业所编《西方经济学》难易程度适中,适合本科生学习之用。教材既通过文字传授知识点,又通过图形、模型强化知识内容,并配之以课后作业巩固知识。
二、该教材之缺点
虽然该教材具有诸多优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该教材也有不少缺点,其中很多可以说是是低级错误,导致老师授课感觉很别扭,学生自学时难以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甚至使学生产生误解。第六版存在的问题有:
(一)表述错误
微观部分第60页“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第70页“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第137页“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MC值就是相应的TC曲线的斜率”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明显的错误,应改为该点切线的斜率。宏观部分第434页有关货币供给层次的表述不确切,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宏观部分第479页对通货膨胀的分类,与大部分书籍的分类标准不同,一般来说将物价上涨5%以内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而此处将10%以下作为温和通货膨胀。
(二)编排不合理
微观部分第五章第二节“成本最小化”原来放在第四章生产函数,现在将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割裂在两章欠妥,成本最小化与产量最大化是生产问题,放在第四章更妥。宏观部分第十二章第六节“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部分,讲述了失业与衡量与物价水平的衡量,第十二章的教学内容是GDP的核算,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与GDP核算关系不大,应该放在第十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更合理。宏观部分第十四章第一节“投资的决定”主要内容讲述投资主要受利率的影响,与利率呈反向变化,让学生理解这两者关系就够了,而教材花很大篇幅讲述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曲线、投资边际效率曲线、预期收益与投资、风险与投资、托宾的“q”说,这些内容放在此处不合适,一方面学生缺乏基础知识听不懂,另一方面这些内容在相关课程还会涉及,授课教师得花很多时间讲解这些不相干知识点。
(三)内容重复
宏观部分第十六章第三节“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专门讲了奥肯定律,第502页又对奥肯定律加以定义。自然失业率下了三个定义,第472页、第494页、第502页分别给自然失业率下了不同的定义,但没有讲明三个定义的区别与联系,这易导致学生不知所措,实际上也没有将自然失业率的内涵真正讲清楚。第474页讲述了失业的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的概念与原因(但没有讲周期性失业),第502页又重复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的概念。
(四)表述费解
微观部分第49页“相对于价格轴,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第50页“相对于价格轴,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学生对如此表述理解不了,其实只要说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哪个更陡就可。宏观部分第428页第三段“比方说当前利率下降,企业又预期未来实际利率不会象现在这相煎何急工,则企业就可能不会按d这一系数大幅度改变投资计划,即不会增加多少投资,从而收入也不会增加那么多”,大部分学生对这样表述看不懂,要么删除这些内容,要么就要讲透彻。
(五)重点被删
第五版专门花一章讲述货币财政政策的效果,IS、LM曲线斜率对货币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还详细讲述了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这些内容理论性强,也是考研的重点,但第六版只花很小篇幅讲述该内容(510页-511页、520页-521页),这些内容应该重点讲述,以让学生深刻理解IS-LM模型的内涵与应用。
(六)缺乏总结
在讲述IS-LM模型时,哪些因素导致IS曲线的移动,教材中没有系统总结;讲述AD-AS模型时,有关AD、AS曲线移动的因素虽然也有谈及,但不完整。对以上内容加以总结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以更好理解这些模型。
除以上外,该教材还存在凡所种种问题,这些错漏、编排等问题,虽然非根本性错误,但这些低级问题与作为全国发行量最大、使用最多的权威教材是不相称的。授课老师的总体感觉是,该教材是一个拼凑材料,虽然玉珠很多,但瑕疵也不少,文字上缺乏最后统稿与把关。
三、修订建议
该教材从最初出版至今,已经六次修订,但不得不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很多问题并没有纠正过来,就我个人感觉来说,第六版并不优于第五版。教材的修订,除了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外,更重要的需听取一线授课教师及使用该教材的学生的意见,授课教师对教材每句话、每个词都通读过,对教材的优劣、好坏最有发言权,应特别吸收一线授课教师的意见。如能召开一次授课老师的修订意见会议,则能详细指出该教材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加以修订,切实将该教材打造成国内精品。
(一)优化内容排版
虽然该教材内容丰富,整体结构合理,但有些内容编排确应加以优化,特别在宏观部分,很多章节内容需加以调整,使之脉络更清楚、内容更完整。
(二)修改相关词句
教材中的一些词句表达歧义、错误,应逐章、逐节、逐段、逐句、逐字通读,修改相關词句,使之表达更清晰到位。宏观部分第十五章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如能以图形方式描述宏观生产函数—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则更能说明工资影响就业量—就业量影响总供给,学生更易理解不同工资价格弹性下的总供给曲线。
张青生单位: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张小艳单位:喀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