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邮政储蓄银行支持城镇化建设对策研究
资金支持和保障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持和保障。山西邮储银行目前在支持城镇化建设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实践,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明晰支持城镇化策略。
一、山西邮储银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实践
山西邮储银行于2007年12月18日成立,主要形成了包括信贷业务、公司业务、个金业务、电子银行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几大业务板块。在支持城镇化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十二五”期间累计发放涉农贷款408亿元,成立农村网点351个,占山西省全部网点数量的28.7%。
从组织架构和组织体系上看,山西邮储银行在全省共设立营业网点较多,为服务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目前山西邮储银行支持三农的产品和范围涵盖了从农户贷款、商户贷款到家庭农场贷款,从种植、养殖、农产品收购和加工、运输、农机服务以及其他与农业生产活动相关的整个流程。
二、山西邮储银行支持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支持城镇化的认识不够高。一方面对城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工作重心布局仍然在城市。另一方面是对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山西邮储银行的SWOT分析不够。对农村金融服务还停留在简单的提供存款业务上,开发其他业务的认识不够,动力不足。
二是现有产品创新性和多样性不够。从需求主体看,新型城镇化的需求主体可以分为农户、农业企业、政府;从需求类型看,可以分为生产性需求、生活性需求、信用类需求。但是山西邮储银行还只是局限在单纯的提供存贷款业务上,而且主要吸收存款为主。
三是对农村金融供给的风险监管有待加强。山西邮储银行没有建立专门的针对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体制。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农村金融市场具有比城市金融市场更高的风险,虽然城镇化建设能够为山西邮储银行带来巨大的金融商机,但是在看到机会的同时,也应该将风险防控放在第一位。
三、山西邮政储蓄银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根据上述山西邮储银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现状,我们构建了山西邮储银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金融体系,由产品服务策略和支撑策略构成。
1.金融产品供给策略
按照需求主体不同,山西邮储银行应该开发和创新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需求主体的金融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供给。城镇化建设中包括的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和收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等众多方面,单纯依靠基层地方政府的财力非常有限。山西邮储银行要将山西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作为自身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重要方面,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
山西省辐射范围广阔,不同地区城镇化推进处于不同的阶段,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不同。一般来说,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其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主要是道路、农田水利等;而经济发展条件稍好的农村地区其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设施投入则更加倾向于保障房、社会保障体系、环保等。
农民的金融供给。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民的信贷需求不断释放,农民的金融需求是城镇化过程中最主要的金融需求主体。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农民的金融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不同,包括了生活性贷款、生产性贷款和消费性贷款。在为农民提供金融供给时,要提前谋划,按照新型城镇化关于农民进入农村后配套的教育、医疗、保险、住房、就业等需求,都要研究制定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农村中小企业和龙头企业的金融供给。农村中小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模式,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实际经验看,乡镇企业带动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山西邮储银行必须将农村中小企业和龙头企业的金融供给作为支持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农业龙头企业是带动农村实现大发展的重要依托,山西邮储银行尤其要重视对农业龙头企业制定和完善有关信贷产品和服务,其中要特别是农业合作社、规模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完善和创新金融服务策略
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随着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金融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完善和创新金融服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金融服务供给的数量;二是提高金融服务供给的质量。
从实际情况看,存贷款业务仅仅是农民最基础的金融需求,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的金融需求呈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等特征,需要山西邮储银行认真研究和把握。山西邮储银行在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时,一定要在认真分析竞争对手现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按照市场总容量,开发具有一定核心力和差别性的产品。
四、构建山西邮储银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针对前面分析的问题,山西邮储银行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保障措施。一是理念支撑。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山西邮储银行必须认识到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对城镇化政策和战略的敏感性,通过支持城镇化建设,对上可以争取国家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降低自身发展中的成本;对下可以在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二是风险防控策略。建立信贷对象信用评级制度,对项目从规划、合法性、合规性、符合国家政策、资金流等方面审核,从源头上降低风险。加强信贷过程中的资金管理,按照监管机构“三办法一指引”的规定,做好发放贷款的监管工作,加强审计,做到专款专用。此外要循序推进各项工作。
作者:王辉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4期
上一篇:邮储银行:“融金融”助力小微
下一篇:提高邮政公司固定资产使用效率